论文题目: 《汉书》通假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冯靓芸
导师: 吴金华
关键词: 汉书,通假,音韵,文字,异文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东汉班固《汉书》中的通假字为研究对象,第一次全面搜集各类《汉书》相关注本、专著、以及论文、专门的辞书等中所涉及的所有通假字,并尽可能加以辨析,得到通假字1202组。 在“绪论”中,针对目前通假研究“内涵丰富复杂,外延交叉模糊”的现状,对通假研究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新的研究成果首次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在尽可能确立可行的“正字”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通假研究必须建立在共时的层面上,这是贯穿全文的指导原则,也是目前通假研究中被普遍忽略的原则。并针对此原则提出通过实例确立论文具体的通假字判定的三个原则:共存、非同义、同音。 “《汉书》通假字的基本调查结果及相关结论”一章中,以区分“通假字”与“讹字”为前提,运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对《汉书》通假字的构成、类别作了穷尽性的统计和全面描写,通过各种类型的具体数据,勾画出《汉书》通假字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点。 “《汉书》通假字与汉代音韵考察”一章中,针对目前汉代音韵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利用通假字“同音相假”的特征,第一次通过全面深入分析专书通假字的音韵联系探析汉代音韵发展情况。并充分贯彻共时比较原则,一方面,第一次将《汉书》与《史记》的异文中的通假字,作穷尽性统计和分析,用作观察汉代音韵发展主要特色的材料;另一方面,首次将研究较为成熟的秦汉出土文献中的通假字与传世文献中的通假字作全面的大规模的音韵比较,条列其中差异较大的声母和韵部,用以汉代音韵发展的主要特色和地域差异。 此外,本章中还尽可能列举了《汉书》中的一些逸出“同音相假”原则的非规则性的通假字,为今后的音韵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在专书通假研究中还是首次出现。 “《汉书》通假字与汉代文字发展”一章中,按“形体联系”对《汉书》通假字作全面的分类,通过与同期传世文献《史记》和各类出土文献的比较,深入分析各类通假字与汉代文字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通假字与形声字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讨论,是对现有常见的专书通假研究方法的补充;而探讨通假字与隶变的之间的关系,则是对目前尚不够成熟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关结论的补正。 “《汉书》通假字的传承流变”一章中,充分利用《汉书》所具有的庞大的异文系统,考察其中所反映的通假字的传承流变,以观察通假字大体的发展演变情况。这种研究,在目前所能见到的专书通假研究成果中尚未有所见。而且,其中所用以比较的《群书治要》一书,选择日本古典研究会于平成元年(1989年)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通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汉书》通假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材料、方法和目的
第四节 关于通假字的定义及工作处理方法的说明
第五节 关于论文中通假字来源的分析说明
第二章 《汉书》通假字的基本调查结果及相关结论
第一节 《汉书》中的通假字与讹字
第二节 《汉书》通假字的分类观察
第三节 《汉书》通假字的整体特征
第三章 《汉书》通假字与汉代音韵考察
第一节 《汉书》通假字的音韵考察
第二节 《史汉》异文中通假字的异同与汉代音韵考察
第三节 《汉书》与出土文献中通假字的异同与汉代音韵考察
第四节 《汉书》中的一些“非同音”通假现象
本章小结
附录:《汉书》通假字音韵情况统计表
第四章 《汉书》通假字与汉代文字发展
第一节 《汉书》通假字与汉代文字发展
第二节 《史汉》异文中通假字的异同与汉代文字发展
第三节 《汉书》与出土文献中通假字的异同与汉代文字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书》通假字的传承流变
第一节 《汉书》引经通假字分析
附表:《汉书》引经异文通假字表
第二节 古抄本《群书治要·汉书》与《汉书》通假系统异同
附表:《群书治要·汉书》与《汉书》异文通假字表
第三节 《资治通鉴·汉纪》与《汉书》通假系统异同
附表:《资治通鉴·汉纪》与《汉书》异文通假字表
第四节 《汉书》通假系统与通假演变简史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书》通假研究的实践意义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汉书》通假字表
附录二:释“均(袀)服”
附录三:《汉书新注》通假注释商榷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 国一姝.首都师范大学2007
- [2].两周古文字通假用字习惯时代性初探[D]. 朱力伟.吉林大学2013
- [3].上古韵部专题研究[D]. 刘琨.陕西师范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 林源.复旦大学2004
- [2].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 孙毕.复旦大学2004
- [3].《史记》量词研究[D]. 李宗澈.复旦大学2004
- [4].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 张巍.复旦大学2005
- [5].《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 马丽.复旦大学2005
- [6].《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 蔡言胜.复旦大学2005
- [7].《汉书》考校研究[D]. 谢秉洪.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 国一姝.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