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物秸秆是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资源,秸秆还田对于土壤的肥力状况及作物病害发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壤微生物尤其是能引起作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在秸秆的还田过程中其群落结构的演替对病害的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对秸秆还田土壤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根部病害发生与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传统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穗期三个时期进行根部病害调查,结果发现,秸秆清除和秸秆还田后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小麦根部病害有明显影响。旋耕和免耕耕作方式下小麦根部病害高于同期深耕-秸秆清除和深耕-秸秆还田。2.对各个耕作方式下小麦根病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分离频率最高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其次为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 )。对各个耕作方式下分离到的禾谷镰刀菌和离蠕孢菌进行小麦根部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旋耕和免耕耕作方式下分离到的禾谷镰刀菌和离蠕孢菌的致病力高于深耕-秸秆清除和深耕-秸秆还田,与小麦整个生育期根部病害的调查结果一致。同时利用平板稀释法对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旋耕处理中的镰刀菌数量高于同期其它处理,与上述结论一致。3.本试验建立了检测土壤中镰刀菌群落的PCR-DGGE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巢式PCR反应的第一轮反应体系中土壤DNA模板量约2-5ng。第二轮反应以第一轮扩增产物原液为模板,在退火温度为67℃时扩增的条带最为明亮。通过对DGGE体系的优化得知,选用变性梯度为45%-6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在90V电压下电泳7-8 h分离下的条带效果最佳,DGGE图谱的条带分离结果清晰、丰富。4.采用DGGE分子指纹技术,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三个生育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图谱分析得知,耕作方式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有明显影响,真菌群落和镰刀菌群落的多样性受耕作方式和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明显,腐霉菌群落的多样性受生育期影响显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苗生长期和成熟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1)
- [2].破解牡丹江秸秆还田难题的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11)
- [3].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4].浅谈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 南方农机 2020(05)
- [5].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6].实现秸秆还田 采取合理措施[J]. 河南农业 2020(04)
- [7].秸秆还田水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新农业 2020(09)
- [8].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模式应用探索[J]. 江西农业 2020(08)
- [9].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超标土壤不利[J]. 种业导刊 2020(03)
- [10].分析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4)
- [11].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铬超标土壤不利[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7)
- [12].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20)
- [13].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机化 2020(16)
- [14].中国地区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对秸秆还田响应的整合分析[J]. 核农学报 2019(01)
- [15].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3)
- [16].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17].机械化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分析[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02)
- [18].秸秆还田面临问题的化解之策[J]. 山东农机化 2019(02)
- [19].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
- [20].果园秸秆还田技术[J]. 山西果树 2019(04)
- [21].秸秆还田的作用、方法及效益分析[J]. 乡村科技 2019(16)
- [22].秸秆还田的土壤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17)
- [23].秸秆还田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喀斯特区的应用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6)
- [24].秸秆还田新技术市场前景广阔[J]. 农机市场 2019(09)
- [25].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19(06)
- [26].秸秆还田对玉米田病虫害影响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0)
- [27].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9(22)
- [28].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1)
- [29].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排放随年增加逐年降低[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1)
- [30].浅析青海地区的秸秆还田[J]. 青海农林科技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