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流行病学调查及寄生生物学研究

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流行病学调查及寄生生物学研究

论文摘要

热厉螨属(Tropilaelaps spp.)的蜂螨俗称小蜂螨,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蜜蜂害螨。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西方蜜蜂群内小蜂螨的自然种系构成,明确了我国小蜂螨的分类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蜂螨病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我国小蜂螨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危险因素。针对流行病学中提出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了小蜂螨寄生生物学的研究,以此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补充,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的研究:结合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和mtDNA CO-Ⅰ基因,rDNA ITS1-5.8S-ITS2基因的序列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寄生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的小蜂螨全部属于梅氏热厉螨(T. mercedesae),而并非早期定义的亮热厉螨(T. clareae)。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没有发现亮热历螨、柯氏热厉螨和泰氏热厉螨的寄生。2.梅氏热厉螨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反应变量是梅氏热厉螨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而自变量包括季节、气候、蜂种、地区、蜂群管理方式、蜂场规模和蜂农的养蜂年限和文化程度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梅氏热厉螨感染强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区、季节、大蜂螨协同感染和蜂群生产蜂王浆。梅氏热厉螨在秋季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冬、春季节感染率较低;我国南方地区梅氏热厉螨的感染程度显著高于北方地区;狄斯瓦螨感染程度高的蜂群梅氏热厉螨感染程度往往也很高;如果蜂群生产王浆,其梅氏热厉螨感染程度通常也高。3.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的实验室饲养方法及同房繁殖生物学研究:本实验采用的是自然巢房接种法饲养,相对于ELISA板移虫饲养法,该法可重复性强,存活率高,可以得到大量子代蜂螨。两种螨的同房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单独饲养时,其繁殖数量均高于混合饲养,表明两种螨同时存在对彼此繁殖能力都有显著的抑制或干扰作用。4.梅氏热厉螨与狄斯瓦螨封盖幼虫寄生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螨同群寄生时其幼虫寄生率呈季节性波动,不同年份幼虫寄生率波动趋势也不同。狄斯瓦螨幼虫寄生率极显著高于梅氏热厉螨。5.梅氏热厉螨与狄斯瓦螨的成蜂寄率调查:两种螨同群寄生时其在成蜂上的藏匿部位不同;狄斯瓦螨的成蜂寄生率随季节和幼虫数量的波动而波动,但梅氏热厉螨基本上不选择成蜂寄生;在蜂子数量充足的条件下,两种螨均优先选择幼虫寄生;狄斯瓦螨的成蜂寄生率极显著高于梅氏热厉螨。6.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的危害水平及其对蜜蜂群势的影响:采用箱底残渣计数法对两种螨同群寄生时的危害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螨同群寄生时,狄斯瓦螨危害程度显著大于梅氏热厉螨,该结果与幼虫寄生率和成蜂寄生率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在该感染水平下,蜂群连续2个月不治螨,群势差异不明显;但连续4个月不治螨,实验群群势明显下降;连续8个月不治螨,蜂群全部死亡,表明定期治螨工作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7.梅氏热厉螨中间寄主调查:我们对来自越冬保温物、蜂场田鼠和苍蝇上的小型寄生螨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不属于热厉螨属的任何一种螨;小白鼠也不是梅氏热厉螨的中间寄主。梅氏热厉螨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存在可能归因于转地蜂群的传播,但是也不排除还有其他潜在中间寄主的可能。本研究结果澄清了中国西方蜜蜂群内小蜂螨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梅氏热厉螨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危险因子,初步探讨了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该结果将为梅氏热厉螨病的防治、蜂群的进出口检疫和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小蜂螨的分类
  • 1.1.1 小蜂螨形态学分类研究
  • 1.1.2 小蜂螨分子分类学研究
  • 1.2 小蜂螨的分布
  • 1.3 小蜂螨的危害
  • 1.3.1 直接危害
  • 1.3.2 间接危害
  • 1.4 小蜂螨的生物学特性
  • 1.5 小蜂螨流行病学特点
  • 1.6 小蜂螨的扩散与传播
  • 1.7 诊断方法
  • 1.7.1 蜂群检查
  • 1.7.2 打开巢房确诊
  • 1.7.3 箱底检查
  • 1.8 小蜂螨的防治
  • 1.9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10.1 研究目的
  • 1.10.2 研究内容
  • 1.10.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样品采集
  • 2.1.2 形态学初步鉴定
  • 2.1.3 分子分类学鉴定
  • 2.2 数据分析
  • 2.2.1 序列分析
  • 2.2.2 进化树分析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形态学初步鉴定
  • 2.3.2 分子分类学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梅氏热厉螨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设计
  • 3.1.2 定性资料的收集
  • 3.1.3 定量资料的收集
  • 3.1.4 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类
  • 3.1.5 数据统计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流行病学特征
  • 3.2.2 危险因素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的实验室饲养及其繁殖生物学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狄斯瓦螨和梅氏热厉螨的实验室饲养
  • 4.2.2 狄斯瓦螨和梅氏热厉螨繁殖特性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幼虫寄生率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狄斯瓦螨
  • 5.2.2 梅氏热厉螨
  • 5.2.3 封盖幼虫寄生率差异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成蜂寄生率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成蜂上的寄生部位的观察
  • 6.2.2 成蜂寄生率差异
  • 6.2.3 成蜂和封盖幼虫寄生率比较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危害水平及其对蜜蜂群势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危害水平的季节性波动
  • 7.2.2 对蜜蜂群势的影响
  • 7.3 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梅氏热厉螨中间寄主的调查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材料
  • 8.1.2 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形态学诊断
  • 8.2.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8.2.3 接种小白鼠实验
  • 8.3 讨论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省小蜂螨危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蜂业 2019(11)
    • [2].中蜂群,也要注意防范小蜂螨危害[J]. 蜜蜂杂志 2020(02)
    • [3].小蜂螨的防治措施[J]. 中国蜂业 2020(06)
    • [4].小蜂螨对西方蜜蜂的危害及防治策略分析[J]. 中国蜂业 2018(12)
    • [5].南北大转地放蜂小蜂螨危害不可忽视[J]. 中国蜂业 2019(01)
    • [6].关注黑龙江地区小蜂螨危害[J]. 中国蜂业 2018(03)
    • [7].小蜂螨寿命、寄生方式、传播途径探讨[J]. 中国蜂业 2018(08)
    • [8].寒地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应引起关注[J]. 中国蜂业 2016(09)
    • [9].防治大小蜂螨的一点体会[J]. 中国蜂业 2017(04)
    • [10].黑龙江省小蜂螨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J]. 蜜蜂杂志 2017(10)
    • [11].小蜂螨的多发性与继发性[J]. 中国蜂业 2014(02)
    • [12].长白山区大小蜂螨的防治[J]. 吉林农业 2015(09)
    • [13].新疆小蜂螨的防治[J]. 中国蜂业 2015(08)
    • [14].黑龙江地区如何防治小蜂螨[J]. 中国蜂业 2015(09)
    • [1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郑州市小蜂螨暴发风险等级评价[J]. 植物保护 2019(04)
    • [16].大小蜂螨防治方法[J]. 中国蜂业 2016(08)
    • [17].关于螨扑使用的体会[J]. 蜜蜂杂志 2016(10)
    • [18].一种可防治小蜂螨又不影响繁蜂的方法[J]. 蜜蜂杂志 2014(10)
    • [19].应对小蜂螨危害的办法[J]. 蜜蜂杂志 2013(01)
    • [20].小蜂螨防治的经验和教训[J]. 中国蜂业 2012(10)
    • [21].巩固、完善、提高、创新防治大小蜂螨的理念[J]. 蜜蜂杂志 2010(02)
    • [22].大小蜂螨的防治(一)[J]. 蜜蜂杂志 2008(02)
    • [23].用“螨扑”防治大、小蜂螨的方法[J]. 蜜蜂杂志 2008(10)
    • [24].蚂蚁身上发现越冬小蜂螨[J]. 中国蜂业 2010(06)
    • [25].突发小蜂螨给蜂农敲响警钟[J]. 中国蜂业 2008(02)
    • [26].大小蜂螨的防治(三)[J]. 蜜蜂杂志 2008(09)
    • [27].西方蜜蜂大、小蜂螨的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08(11)
    • [28].蜂螨的分类与防治[J]. 科学种养 2020(09)
    • [29].南蜂北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螨[J]. 中国蜂业 2017(03)
    • [30].小蜂螨给养蜂造成沉重打击[J]. 中国蜂业 2014(03)

    标签:;  ;  ;  ;  ;  ;  ;  ;  

    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流行病学调查及寄生生物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