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的新生命形态研究

设计艺术的新生命形态研究

论文摘要

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方面都在不断的探讨和希望寻回往日的生活状态。对绿色、对生命感的重视较之以往更加强烈。环境问题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和西方长久的二元分割思想有直接关系。为了缓解这种局面继续恶化,我们将会从东方古老的哲学思想中找到理想中的指导观念,借助对东方古老的生态意识的挖掘来引导我们的设计,进而使我们的意识得到提升,这是新生命形态研究的目的。本文采用线性叙事和分开讨论的方式进行。宇宙、生命、人的意识等的产生都是伴随着不断的进化而来的。进化便需要动力,这种动力就是蕴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生命力。那么在艺术设计中,具有蕴涵生命生长动力的形态研究就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而在人类意识方面,“与自然化生”的意识也有了它存在的基础,因为事物要进化,要不断向完美进化,人类社会要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那就需要合理的意识来引导。文章在分开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东方古老的生态意识哲学思想和传统的艺术样态来指出研究“新生命形态”存在的可能性极其意义。新生命形态的艺术设计是一种设计的观念,它是在中介态的基础上开始的不断跃升的设计观。这个观念就是引导人们将设计与生命、与自然意识相联系。新生命形态的设计以传统的艺术设计形态学为基础,是它的升华,是它在环境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必然的设计方向。当前设计界中无论是生态建筑还是新仿生建筑,都在预示着一个新的更富有生命气息的设计时代的到来。新生命形态要展现生命力的过程,是一个想去触碰人类的生命本源意识的设计方式。同时,它也是引导人类意识提升的意识形态,这是其精神层面的意义。它倡导“与自然化生”的观念,力在引导人们意识的提升。如此往复,人类的生存环境会在提升的意识中改善,而人类社会也会在提升的意识中向更文明进化。本文是对新生命形态的基础性研究,还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在艺术设计教育上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助益,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关注自然生态,而且在设计理念上要从传统形态入手,因为内涵生命观的传统艺术样态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这是新生命形态研究对设计教育的主要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
  • 1.1 宇宙时间轴的进化过程
  • 1.2 设计艺术新生命形态的存在极其意义
  • 第二章 形态的生命力
  • 2.1 事物发展运动的动力因子力
  • 2.1.1 “力”的生发基础
  • 2.1.1.1 东方哲学观里“中”的含义
  • 2.1.1.1.1 中介态的作用和意义
  • 2.1.1.1.2 东方哲学与“中”
  • 2.1.1.1.3 中性主义的普及—后现代社会
  • 2.1.1.2 西方现代科学里“中”的含义
  • 2.1.2 “力”的生发机制
  • 2.1.2.1 物理力
  • 2.1.2.2 人类文化心理行为力
  • 2.1.2.3 生命态物质的进化力
  • 2.2 形态的动态生长力
  • 2.2.1 广义形态的动态生长力
  • 2.2.1.1 始于时间起点的进化之箭
  • 2.2.1.2 宇宙自然形态的螺旋进化
  • 2.2.1.3 人类社会形态的运转
  • 2.2.2 狭义形态的动态生长力
  • 第三章 形态的演化
  • 3.1 东西方哲学中的生态观
  • 3.1.1 东方哲学与生态观
  • 3.1.1.1 易经与生态意识
  • 3.1.1.2 中医学与自然生命观
  • 3.1.1.3 龙文化与万物有灵观
  • 3.1.1.4 南阳石墓文化与生态意识
  • 3.1.2 西方哲学中的生态观
  • 3.1.2.1 西方两极思维的发展与反思
  • 3.1.2.2 西方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 3.2 东西方思想下的形态演绎
  • 3.2.1 西方设计艺术形态的发展
  • 3.2.1.1 自然风格艺术与新生命形态的渊源
  • 3.2.1.2 中期的“方盒子”风格
  • 3.2.1.3 后期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 3.2.2 孕育于东方传统艺术中的新生命形态
  • 第四章 新生命形态
  • 4.1 生命形态
  • 4.1.1 生命形态的知觉特征
  • 4.1.2 生命形态的表现方式
  • 4.1.2.1 螺旋
  • 4.1.2.2 攀援缠绕
  • 4.1.2.3 孕育增殖
  • 4.1.2.4 膨胀
  • 4.1.2.5 拟态
  • 4.2 何为新生命形态
  • 4.2.1 形态的划分
  • 4.2.1.1 艺术设计教育形态学中形态的划分
  • 4.2.1.2 新生命形态的划分
  • 4.2.2 新生命形态的生发基础
  • 4.2.2.1 对形态元基础的归纳
  • 4.2.2.1.1 西方式形态的元基础
  • 4.2.2.1.2 东方式形态的元基础
  • 4.2.2.2 体现在新生命形态中的中介态
  • 4.2.3 新生命形态的特性
  • 4.2.3.1 与自然化生
  • 4.2.3.2 生长性、动态性与随机性
  • 4.2.3.2.1 置换
  • 4.2.3.2.3 偶发循环
  • 4.2.3.2.4 非线性
  • 4.2.4 交互中的新生命形态
  • 4.3 艺术设计具有的生长性
  • 第五章 思维中的新生命形态
  • 5.1 新生命形态与“意识生活链”的关系
  • 5.2 与自然化生的作为
  • 5.2.1 道教和“与自然化生”
  • 5.2.2 践行“与自然化生”的作为
  • 5.3 归零---东方哲学与人类意识的提升
  • 5.4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和而不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中的“知”与“识”:一种“天真”的生命形态[J]. 北方文学 2018(02)
    • [2].普洱茶 是一条河流[J]. 普洱 2016(01)
    • [3].桃花水母[J]. 天天爱科学 2017(Z1)
    • [4].蚁“道”——说训勇先生画蚁[J]. 文化月刊 2016(18)
    • [5].一堂好课生成的催化剂——情感[J]. 中学语文 2017(12)
    • [6].生命形态[J]. 美文(下半月) 2017(06)
    • [7].生命形态(组诗)[J]. 岁月 2013(08)
    • [8].论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群体自为的生命形态[J]. 学术论坛 2011(03)
    • [9].生产的本质在于创造有品质的生活[J]. 杭州(我们) 2010(10)
    • [10].由郭沫若的生死观看其对生命价值和理想生命形态的探求[J]. 长城 2009(02)
    • [11].徐白一:读我不如读自然[J]. 中关村 2010(09)
    • [12].“土”是一种世界观——读袁凌《我们的命是这么土》[J]. 农家书屋 2016(09)
    • [13].百多希望都在芽[J]. 聪明泉(少儿版) 2011(12)
    • [14].品位课堂的三个层面[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23)
    • [15].小论“写生”[J]. 当代油画 2013(06)
    • [16].生命形态的新诠释——“数字生命”[J]. 科技导报 2010(16)
    • [17].水之德与档案之功[J]. 黑龙江档案 2010(01)
    • [18].纸上森林[J]. 雪莲 2011(04)
    • [19].美是一种消失[J]. 中学生百科 2015(01)
    • [20].海参的独门绝技[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10)
    • [21].朴拙壮阔 孤逸高远[J]. 名家名作 2019(02)
    • [22].十大有望复活灭绝物[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2(Z1)
    • [23].倔强的碉楼[J]. 山花 2010(20)
    • [24].品味牵挂[J].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10(10)
    • [25].那些关于苍山的记忆[J]. 大理文化 2018(06)
    • [26].品味牵挂[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22)
    • [27].透过风景或其他的影像 组章[J]. 散文诗世界 2020(04)
    • [28].《檀香刑》的叙事逻辑与生命形态研究[J]. 汉字文化 2018(S2)
    • [29].关于未来商业科技的十二个关键词——读凯文·凯利新作《必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05)
    • [30].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 山西教育(教学) 2012(04)

    标签:;  ;  ;  ;  ;  ;  

    设计艺术的新生命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