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罗勒(Ocimum basilicum),是唇形科植物,享有“香草之王”之称。罗勒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00-150种,自然分布于热带和温热带地区。在我国新疆、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我国拥有的罗勒属植物连栽培的有5种,3变种,而海南仅有2种和1个变种。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香草之王”之称的罗勒属植物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海南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和应用。本研究从罗勒种质资源的收集、适应性栽培和驯化、植物学性状鉴定、营养成分和精油成分分析、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购买、交换、采集等方式,收集到35份不同种或品种的罗勒种质资源。经过播种和适应性栽培,有17份罗勒种质较好地完成生活史,但紫罗勒的适应性比较差,虽然在海南能正常的完成生活史,但是生长不良,植株大小和开花情况都较差,其余16种罗勒种质适应性表现良好,具备大量引种栽培的潜力。(2)根据17份适应海南、生长良好的罗勒种质资源的24个植物学性状描述记录的结果,对17份罗勒品种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列出了17份罗勒种质的分类检索表,为罗勒栽培资源的田间鉴定提供了依据,为建立罗勒栽培资源的分类标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罗勒品种在海南的栽培和推广就用奠定了基础。(3)24个植物学性状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数量性状的相似性在0.15-0.85之间,表明罗勒品种形态表现出了较丰富的多样性;按照数量指标,参试的17份罗勒样本(品种)可被分为4组,不同引种来源的品种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较大。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形态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1个罗勒资源形态分类的标准,共包括三级,其中第一级标准为花序类型,分为穗花罗勒和轮伞罗勒两大系;第二级标准为花萼内面喉部是否有毛,分为有毛类和无毛类;第三级标准为萼齿上唇中齿形状,分为卵齿型和圆齿型两个型,一共可以扩展为两系四类八型。(4)气孔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为2.51时可将17份罗勒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绿罗勒、紫罗勒、极香罗勒、暹罗皇后罗勒、莴苣罗勒、密叶罗勒、台湾罗勒、桂皮罗勒、甜罗勒、疏柔毛罗勒、灌木罗勒和柠檬罗勒12个罗勒品种;第二类为其余类型的罗勒、大叶罗勒、茴香罗勒和丁香罗勒;第三类仅有一种为毛叶丁香罗勒类型。这个分类与植物学的传统分类及上述形态分类不太一致,表明罗勒的气孔特征与表观形态特征并不一致。但是这一分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勒的栽培特性特别是耐旱性的差异,对于指导罗勒的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 SRAP研究结果表明:SRAP标记扩增出的条带多态性很高,说明罗勒的遗传背景复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聚类结果,在相似距离0.39处可将参试种分为5类。其中极香罗勒、茴香罗勒、灌木罗勒(第5类)在分类中较早分离出来,说明这一类群与其他群亲缘关系较远;第1为类包括甜罗勒、丁香罗勒、密叶罗勒、莴苣罗勒;第2类包括罗勒、希腊罗勒、中国罗勒、柠檬罗勒等9种;第3类包括长叶罗勒、矮生罗勒、桂皮罗勒等8种;第4类包括绿罗勒、紫罗勒、大花罗勒等9种。(6)罗勒精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罗勒叶挥发油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差异主要表现在某些化合物种类上的不同,以及同种化合物含量的不同。17份罗勒材料挥发油分为7种类型:芳樟醇型:包括绿罗勒、大叶罗勒、柠檬罗勒;茴香脑型:包括极香罗勒、紫罗勒、茴香罗勒、台湾罗勒;桉树脑型:包括密生罗勒、甜罗勒;芳樟醇型/桉树脑型包括:莴苣罗勒、罗勒、灌木罗勒、毛叶丁香罗勒;异胡薄荷醇型:包括桂皮罗勒、暹罗皇后罗勒;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型:包括疏柔毛罗勒;三环烯型:包括丁香罗勒。(7)各品种罗勒叶片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均较为丰富,Vc含量均较高,最高为莴苣罗勒(41.8 μg/g),其次为丁香罗勒(41.6 μg/g),以及罗勒、暹罗皇后罗勒等均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多糖含量均不高,最高的为甜罗勒,为0.34%;其次为莴苣罗勒与丁香罗勒(0.32%)。从矿质元素的种类来说,钾元素与钙元素含量较高。综合日常生活中对矿质元素、维生素C以及粗纤维的需求,以及与其他保健蔬菜的对比,可以认为莴苣罗勒、丁香罗勒、暹罗皇后罗勒、甜罗勒为17个品种中更为有益健康的保健蔬菜品种。(8)综合17份罗勒品种形态学特征、精油含量和香型、营养成份,以及其在海南和适应性初步提出如下推广和应用的建议:适合医药领域的应用的品种:密生罗勒、甜罗勒适合食品领域的应用的品种:桂皮罗勒、暹罗皇后罗勒适合化工领域的应用的品种:绿罗勒、大叶罗勒、柠檬罗勒适合园林领域的应用的品种:暹罗皇后罗勒适合食用蔬菜的应用的品种:莴苣罗勒、丁香罗勒、暹罗皇后罗勒、甜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