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竞争加剧,加上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出现及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当代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本文试图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寻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课题的新突破。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一个薄弱的环节,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问题更加突出。在该研究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涉及很多方面,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上,还存在着诸多不明朗的因素。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案例分析法。第二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分析。包括知识教育与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传统观念对心理健康漠视的原因,学校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更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健全、个性适度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出群体特征,包括:适应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与情绪反应方面的问题、就业与升学压力导致的问题。心理问题又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归属不明确、课程设置有缺陷、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第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论辩。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出发点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目标相同、教育内容互补、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还很有限。第四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个体与群体兼顾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实施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对个体有充分的了解与照顾,解决心理困惑。在注重大学生个体特征的同时,要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还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正确发展保驾护航。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补充。只有两者互相促进、彼此支持时,才能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五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学业进步的发展性需要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寻求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的研究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从情感与意志的培养、社会适应性与人际交往、人格与个性的健康发展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情感与意志把“知”与“行”粘合起来,促使两者达到内在统一和辨证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培养方法包括:利用情感的感染性,以情育情;要有目的地创造情境去感染学生;正确处理大学生情感事件;要树立正确、明确的目标,提高自制性;增加挫折教育,加强意志坚韧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中人际关系占据首位,多达91.8%。健全人格的培养,首先是要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其次,要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力量。另外,准确把握人的个体差异,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发展,使得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能够驾驭自己的气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正确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克服不利因素,扬长避短,做自己气质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方式的探索[J]. 物理通报 2016(05)
- [2].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J]. 考试周刊 2017(73)
-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途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 [4].巧用心理效应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方法的实效性[J]. 黑河学刊 2011(02)
- [5].高校“奖助贷”工作的隐性与显性教育刍议——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 新西部 2018(05)
- [6].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教育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5(24)
- [7].论隐性教育与大学生心理[J]. 商业经济 2008(18)
- [8].紧密结合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 考试周刊 2013(10)
- [9].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科技视界 2012(34)
- [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24)
- [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 [12].显性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百科知识 2019(27)
- [13].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17)
- [14].新时期高校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渠道拓展[J]. 科技视界 2014(08)
- [15].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性和必要性[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03)
- [16].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7].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江西教育 2009(Z6)
- [18].探析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运用[J]. 长春大学学报 2012(06)
- [19].加强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 [20].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2)
- [21].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22].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探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12)
- [23].道德与法治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02)
- [24].论隐性教育在三本院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 改革与开放 2013(06)
- [25].网络环境中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6)
- [26].多维度创造条件 让物理课充满活力[J]. 中学物理 2012(06)
- [27].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J]. 河北企业 2016(09)
- [28].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 学园 2015(07)
- [29].阈下信息:一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方式[J]. 国防科技 2013(04)
- [30].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