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词学文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夏承焘,词籍评点,词学理论价值,词学文献价值
词学文献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启[1](2019)在《夏承焘词籍评点的词学理论和文献价值——以《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夏承焘在《天风阁学词日记》中记载了他点读词集的评议和所见其他相关词籍评点方面的资料。通过词籍评点,可见他合四家为一家的学词路径的初步构建,阐发黄庭坚、柳永俗词间之同与苏辛词派后继者间之异,揭示它特有的词学理论价值。通过考察夏承焘有关词籍评点信息,可以为今人整理、研究词学评点提供帮助,并揭示夏氏对待不同词集评点的不同态度,以彰显其词学文献价值。(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许伯卿[2](2018)在《论传统诗学对新兴词学的深刻影响——兼及对词学文献的正确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词者每以欧阳炯《花间集序》为词学之祖,其实不然。至迟在中唐,词学已肇其端。中唐崔令钦、李肇、刘肃、元结、刘禹锡、元稹,晚唐李德裕、李玫、郑处诲、张读、窦弘余、郑綮、孟棨、高彦休、段安节、薛能、苏鹗、康骈、司空图、吴融、窦常,五代王定保、何光远、史虚白、欧阳炯、尉迟偓、孙光宪、薛居正、郑文宝等众多词学家笔下,都有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词学批评文字,且一脉相承,皆以儒家传统诗学为依据。盘点唐五代词学文献,不难发现在词学发轫之初,传统诗学即借道统和惯性之便,乘虚而入,强势进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开启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历程。(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刘红红[3](2018)在《文献集成 嘉惠学林——评《民国词学史着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着名词学研究专家孙克强教授、和希林博士主编的《民国词学史着集成》丛书于2016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套丛书共16卷,收录了47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民国时期编印的有关词学史研究的各类着作,这些文献的影印出版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对民国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杨景龙[4](2017)在《稀如星凤弥足珍》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白话诗文登上文坛正场,旧体文学屈尊降贵,退居幕后。加之一般人的成见,认为旧体文学“现代性”严重缺失,所以现代文学史多不为旧体文学设立章节,基本上忽略了旧体文学的客观存在。在此大背景下,旧体文学文献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保护、整理利用。近(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7-02-08)
李静[5](2015)在《李维《诗余总目提要》词学文献价值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维的《诗余总目提要》是民国年间的油印本,仅存叁卷,但在版本学和文献学上却具有一定的价值。该书所着录的每一种词集,不但对各种版本搜罗甚丰,且能在广收众本的基础上,详其源流,辨其得失。在词学观上,李维不以人论词,而是以词还词,注重其艺术上的独特创获。(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黄阿莎[6](2015)在《“一编珠玉存文献”——沈祖棻的“词史”创作与词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沈祖棻创作了大量与历史现实题材有关的词作,且多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这一风格鲜明的创作特色既与她早年接受的词学教育有关,也与晚清以来的词学传统有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沈祖棻亦有所超越,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词史"作品。关于这一点的深入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词学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陈水云[7](2014)在《赵万里对现代词学文献学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赵万里是现代着名的文献学家,对于现代词学的贡献也主要在文献整理上,包括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的整理,对宋金元人词的1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词籍的版本介绍和作品考证,还在其师王国维的影响下表现出偏好五代北宋词的审美倾向。特别是他在校1宋金元人词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态度、方法和体例,对20世纪词籍整理影响至大。(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谢永芳,施琴[8](2014)在《《在山泉诗话》中的词学文献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泉诗话》至少收录了叁十八位词人的六十五首词作以及相关论断。这些词学资料中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文献首发和文字校勘方面的价值,而且在词学批评的个别领域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有功于探究近代词史上的纳兰词经典化进程的具体情形。(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李庆霞[9](2014)在《《琴画楼词钞》的文献学及词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琴画楼词钞》是清代王昶所编的一部反映"浙派"中期词人创作成就的词选集,收录清代中期25位词人的词作共25卷,每人1卷。它在保存"浙派"词人词作、宣扬"浙派"词学观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了解"浙派"中期词人精神世界和艺术风貌的重要渠道。(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湘华[10](2013)在《詹安泰编注词集的体式与词学文献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安泰所编《李璟李煜词》,用诸词集及其他文献细注详校而成。其体式包括前言、词作、注释、校勘、附录等,对二主词做了全面整理。注释语言简洁明白,解说具有原创性和普适性。遵依校勘基本原则,以校异为主,勘校精审。附录材料从不同侧面增加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完整理解作品。校勘方法多样,并"依律校词",丰富词集校勘理论。对李煜词的艺术特征和成就以及影响做探索,主张全面评价作家作品,凸显出编注者在词学理论研究的创获。詹安泰编注的词集既具有文献学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也有词学批评价值,对建构完整词学体系富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词学文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词者每以欧阳炯《花间集序》为词学之祖,其实不然。至迟在中唐,词学已肇其端。中唐崔令钦、李肇、刘肃、元结、刘禹锡、元稹,晚唐李德裕、李玫、郑处诲、张读、窦弘余、郑綮、孟棨、高彦休、段安节、薛能、苏鹗、康骈、司空图、吴融、窦常,五代王定保、何光远、史虚白、欧阳炯、尉迟偓、孙光宪、薛居正、郑文宝等众多词学家笔下,都有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词学批评文字,且一脉相承,皆以儒家传统诗学为依据。盘点唐五代词学文献,不难发现在词学发轫之初,传统诗学即借道统和惯性之便,乘虚而入,强势进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开启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学文献论文参考文献
[1].胡永启.夏承焘词籍评点的词学理论和文献价值——以《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中心[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
[2].许伯卿.论传统诗学对新兴词学的深刻影响——兼及对词学文献的正确解读[J].中国韵文学刊.2018
[3].刘红红.文献集成嘉惠学林——评《民国词学史着集成》[J].中国韵文学刊.2018
[4].杨景龙.稀如星凤弥足珍[N].中华读书报.2017
[5].李静.李维《诗余总目提要》词学文献价值探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
[6].黄阿莎.“一编珠玉存文献”——沈祖棻的“词史”创作与词学传统[J].中国韵文学刊.2015
[7].陈水云.赵万里对现代词学文献学的贡献[J].国学学刊.2014
[8].谢永芳,施琴.《在山泉诗话》中的词学文献及其价值[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
[9].李庆霞.《琴画楼词钞》的文献学及词学价值[J].嘉兴学院学报.2014
[10].王湘华.詹安泰编注词集的体式与词学文献学价值[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