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论文题目: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张萍

导师: 高云华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紫杉醇,增殖,迁移,凋亡,表型转化,超声,脂质体微泡,空化效应,细胞周期,细胞骨架,钙离子

文献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病理基础。血管内皮损伤后,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作用下,由收缩型转化为合成型,并向内膜下迁移,发生过度增殖则是新生内膜形成的关键环节。此外,介入术后早期VSMC凋亡相对不足,增殖与凋亡之间平衡失调,也是RS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如何有效抑制VSMC细胞增殖和迁移、调节VSMC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已成为RS防治的重点。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口服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抗增殖药等药物,血管内放射治疗,转基因治疗和药物涂层支架,但均不能完全解决新生内膜增生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将超声介导微泡技术引入超声治疗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超声空化效应本身对周围组织细胞可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如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粘附,促进细胞凋亡等,这些生物学效应可用于临床治疗的各个方面;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人为的空化核,不仅降低超声的空化阈值,增强空化效应,并减少产生空化效应所需的超声能量,还可作为携带药物、蛋白和基因的载体,并利用超声击破微泡,实现药物的靶向导入和释放。因此,如果能将微泡造影剂的靶向载体功能和超声空化效应本身的生物学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为临床防治RS开辟一个新途径。本研究拟制备一种包载紫杉醇的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研究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增殖、迁移、凋亡以及表型转化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1)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2)通过台盼蓝排斥试验评价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VSMC的安全性。(3)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携带紫杉醇的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大小以及紫杉醇在微泡上的定位,用Zetasizer 3000和pH计检测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的粒径和粒度、表面电位、pH值,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紫杉醇的包封率,通过台盼蓝排斥试验评价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的安全性。(4)应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流式细胞术、millicell小室和Annexin V-FITC/PI双标染色分别检测超声介导空白脂质体微泡和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5)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论文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词简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分题一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安全性的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二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三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照片

第二部分 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的制备及其质量、安全性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照片

第三部分 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分题一 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二 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三 超声介导载紫杉醇脂质体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照片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发布时间: 2006-10-19

参考文献

  • [1].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介导基因转染及反义RNA转染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 汪国忠.浙江大学2005
  • [2].血栓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在动脉血栓检测中的应用[D]. 冯敏.华中科技大学2009
  • [3].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促进MSCs归巢缺血心肌及改善心功能的实验研究[D]. 徐亚丽.第三军医大学2009
  • [4].超声介导微泡空化靶向传输系统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初探[D]. 周忠江.第一军医大学2002
  • [5].携VCAM-1单抗磁性靶向微泡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炎症[D]. 吴爵非.南方医科大学2011
  • [6].诊断超声介导微泡破坏联合冠状动脉内移植促进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实验研究[D]. 常学锋.吉林大学2012
  • [7].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后预防微循环再栓塞的实验研究[D]. 朱艳萍.新疆医科大学2017
  • [8].超声破坏携ICAM-1抗体的SonoVue微泡介导hAng-1基因体内外靶向转染治疗心肌缺血[D]. 王潇.武汉大学2014
  • [9].直接连接法制备携尿激酶RGDS造影剂微泡靶向溶解在体血栓的实验研究[D]. 关丽娜.新疆医科大学2010
  • [10].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HD2-shRNA转染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研究[D]. 张丽.华中科技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超声介导微泡空化靶向传输系统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初探[D]. 周忠江.第一军医大学2002
  • [2].脂质微泡的制备及血小板受体靶向微泡构建的初步研究[D]. 区文超.第一军医大学2004
  • [3].超声及微泡造影剂介导质粒GFP转染小鼠骨骼肌的实验研究[D]. 王兴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 [4].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对细胞和微血管以及基因在HUVEC内转染率的影响的研究[D]. 刘玉凤.中国医科大学2006
  • [5].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气泡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实验研究[D]. 罗渝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6].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转染的体内、外研究[D]. 赵丽荣.吉林大学2006
  • [7].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特异性增强血栓显像的实验研究[D]. 夏红梅.第三军医大学2006
  • [8].超声微泡介导HGF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 李兴升.重庆医科大学2007
  • [9].长循环脂质超声造影剂“脂氟显”的制备优化及评价[D]. 谭开彬.第三军医大学2007
  • [10].载tPA携RGDS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D]. 华兴.第三军医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  ;  ;  

超声介导脂质体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