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

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类型学理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通过汉藏语各语言名量词的比较,疏理汉藏语名量词的特点,描述不同语言名量词发达程度的不同类型,进而揭示制约名量词发达或不发达的机制,探讨名量词产生、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创新点有三:1、揭示了汉藏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2、揭示了汉藏语名量词产生的动因、机制;3、揭示了反响型量词的独特地位及其既有语法化又有词汇化的演变过程。 汉藏语名量词的研究,过去多在个别语言和语族内展开,从整个汉藏语系的范围、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的比较,尚未有过。因此,本文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名量词演变的一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汉藏语名量词研究的某些空白。这对深入认识汉藏语名量词的共时和历时特点,对名量词的类型学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全文共20万余字,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的意义;简述汉语和非汉语名量词的研究概况;提出研究的难点和本文的创新点;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藏语名量词的两种类型。本文将汉藏语名量词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量词发达型,另一类是量词不发达型。并具体分析两大类型及其次类的不同特点。名量词在不同的语族、语支、语言的差异,以及相互异同的交叉状况,反映了名量词演变的不平衡性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也反映了整个汉藏语系名量词发展的承接性和连续性。 第三章 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指出研究名量词的起源可以采取词源比较法和文献比较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词源比较法适合于藏缅语、壮侗语和苗瑶语。这三个语族名量词起源的层次大致是:先有非标准度量衡量词和集体量词,然后才有个体量词。个体量词中,反响型量词出现最早,是个体量词丰富发展的中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后才有性状量词、类别量词、通用量词。标准度量衡量词最晚产生。文献比较法适用于汉语。汉语名量词的起源及发展大致经历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汉藏语名量词研究概况
  • 一、汉语名量词的研究状况
  • 二、非汉语名量词的研究状况
  • 第三节 名量词研究的难点及本文的创新点
  • 一、名量词研究的难点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语料来源
  • 第二章 汉藏语名量词的两种类型
  • 第一节 汉藏语量词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二节 类型一:发达型语言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 一、汉语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 二、壮侗语族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 三、苗瑶语族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 四、小结
  • 第三节 类型二:不发达型语言名量词的共时特点
  • 一、量词不发达型语言——藏语支、景颇语支
  • 二、量词发达程度不一的语支——羌语支
  • 三、量词准发达型语言——彝语支、缅语支等
  • 第三章 汉藏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 第一节 研究名量词起源层次的两个方法
  • 第二节 从词源比较追溯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 一、藏缅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 二、壮侗、苗瑶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 第三节 从文献比较追溯汉语名量词起源的历史层次
  • 一、商周时期有没有反响型量词?
  • 二、两汉时期个体量词有什么样的新发展?
  • 三、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名量词达到了成熟期?
  • 四、汉语名词称量方式的历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 第四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名量词
  • 第一节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藏语名量词个案分析
  • 一、不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以景颇语为例
  • 二、准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以仙岛语为例
  • 二、发达型名量词个案研究——以汉语方言宜城话为例
  • 第二节 制约名量词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
  • 一、认知表达动因
  • 二、韵律的动因
  • 三、语音清晰度的动因
  • 四、语言类型动因
  • 五、语言接触的动因
  • 第五章 简短的结语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附录二:汉藏语系名量词语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个体量词的跨语言新视野[J]. 语言研究 2019(01)
    • [2].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的来源及其历史发展[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11)
    • [3].汉语专用量人个体量词的演变研究[J]. 社科纵横 2016(12)
    • [4].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考察[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8)
    • [5].个体量词“个”和“条”的历时发展及表量泛化原因研究[J]. 现代语文 2018(08)
    • [6].兼用量人个体量词“口”、“头”和“指”考察[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4)
    • [7].汉语个体量词语义泛化的认知机制[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8].试论汉语个体量词发展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J]. 嘉应学院学报 2012(04)
    • [9].独龙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 民族语文 2011(06)
    • [10].汉语个体量词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J]. 中国语文 2010(02)
    • [11].汉英语个体量词的认知构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2].普米语个体量词及其类型学分析[J]. 民族语文 2008(05)
    • [13].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个体量词比较——以利川方言和费县方言为例[J]. 文教资料 2018(24)
    • [14].汉语个体量词研究出土文献语料二题[J]. 中国语文 2012(01)
    • [15].量词“丝”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6].汉语个体量词“数+量+名”结构的历时形成过程[J]. 汉语学报 2014(03)
    • [17].汉语个体量词异化使用的多元认知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18].对外汉语个体量词教学[J]. 文学教育(下) 2019(09)
    • [19].从政论语体层面浅议陪伴性个体量词“把”的泛化[J]. 林区教学 2011(08)
    • [20].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9)
    • [21].从政论语体层面分析陪伴性个体量词“个”的泛化现象[J]. 文教资料 2011(06)
    • [22].汉语学习者个体量词语义特征认知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8(03)
    • [23].个体量词“条”与“根”的辨析及其汉语教学[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12)
    • [24].试论汉语个体量词系统的萌芽期[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5].汉语个体量词“个”“只”的心理表征探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5)
    • [26].量词“把”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2(04)
    • [27].《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读后[J]. 中国语文 2013(01)
    • [28].古代表“竹”义名词“竹”、“竹子”及其量词使用情况考察[J]. 竹子研究汇刊 2014(04)
    • [29].汉维语个体量词“张”和part∫ε的认知语义特征比较[J]. 语言与翻译 2012(02)
    • [30].布依语名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5)

    标签:;  ;  ;  ;  ;  

    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