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岁时节日中汉族女性的角色定位研究 ——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四大传统节日为个案

传统岁时节日中汉族女性的角色定位研究 ——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四大传统节日为个案

论文摘要

传统岁时节日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和区域特色文化的表达。严格意义上说,每个人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都有相对确定的角色定位,且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模式里。作为节日生活主体之一——女性,她们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山西大同地区为主要田野调查地,以四大传统节日中的汉族女性为调查对象,运用田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民俗学和历史学等视角切入,分别从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定位、传统岁时节日中的社会分工、影响女性角色转变的原因以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角色重新定位四部分展开论述,旨在丰富传统岁时节日女性角色定位的研究,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切入视角和可资借鉴的观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具体的节日生活中的角色有着很大差异。未成年女性,属于节日生活中的“精灵”,她们是美食的品尝者和节日快乐的代表。在未成年人女性中还有一类,笔者暂将其称为“亚成年人”:她们虽然在法律上已经成年,但她们未婚,在当地民众的眼里仍被视为“孩子”。她们已经没有了孩童的天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角色。所以她们在传统岁时节日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常常会迷失自己的定位。已婚女性在节日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她们体现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但同时又是以一种卑弱的内敛的角色出现在节日中。老年女性作为“家中一宝”,她们不仅是备受尊敬的对象,同时也是节日喜庆的象征和代表。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决定了我们传统的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女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照顾好整个家庭,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更应该履行好这一职责。她们既是节日生活必需品的制作者和采购者,同时也是家庭和社区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此外,她们还是节日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有着男性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女性在岁时节日生活中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其中既有传统女性角色的延续,如传承着女性“主内”的模式,同时还延续了女性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所扮演的大部分角色;但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如突出自己的节日主体角色,主动要求男性与其分享家庭工作等,而传统岁时节日中女性卑弱受歧视的现象也愈来愈少。影响传统岁时节日中女性角色转变的原因主要有外在的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同时也有女性自身的内在受教育程度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等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要求真正地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地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她们要求平等的表现都非常明显。首先,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她们意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节日主人公,于是她们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慢慢地从“服务型”角色向“享受型”角色转变。其次,她们又是新时期的贤妻良母,她们不再是附庸男性而存在,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最后,她们坚定地传承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关于传统岁时节日文化起源、发展的梳理
  • 2. 岁时节日中女性专题研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一、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定位
  • (一) 未成年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
  • 1. 节日美食的品尝者
  • 2. 节日喜庆的象征者
  • (二) 已婚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的角色
  • 1.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体现
  • 2. 卑弱的社会历史角色
  • (三) 老年女性在传统节日生活中的角色
  • 1. 备受尊敬的对象
  • 2. 节日喜庆氛围的渲染者
  • 二、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社会分工
  • (一) 节日生活必需品的提供与制作者
  • (二) 传统岁时节日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
  • (三)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 三、女性角色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演变及其成因
  • (一) 女性角色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演变
  • 1. 女性角色传统内涵的延续性
  • 2. 女性角色的差异性
  • (二) 影响女性角色转变的原因
  • 1. 外在原因
  • 2. 内在原因
  • 四、当代女性主义影响下岁时节日中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
  • (一) 具有独立人格的节日主人公
  • (二) 新时期的贤妻良母
  • (三) 传承节日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拥护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清宫廷岁时节日活动及其特点[J]. 科学中国人 2017(17)
    • [2].跟着节气去生活[J]. 风流一代 2017(07)
    • [3].我国岁时节日文化研究的现状和特征[J]. 文化月刊 2015(09)
    • [4].我国岁时节日文化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5].宗教与传统岁时节日[J]. 传承 2009(14)
    • [6].清末归化城岁时节日民俗探析[J]. 兰台世界 2019(09)
    • [7].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之——元旦[J]. 老同志之友 2009(01)
    • [8].基于现代设计视角探析传统岁时节日视觉符号[J]. 包装工程 2013(14)
    • [9].贵州苗族传统岁时节日活动探析[J]. 凯里学院学报 2013(04)
    • [10].从客家岁时节日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态[J]. 农业考古 2011(01)
    • [11].岁时广记话遗风——哈尔滨区域的岁时节日习俗[J]. 学理论 2008(23)
    • [12].论云南岁时节日民俗活动的中医药文化内涵[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07)
    • [13].浅析中国南北方的风俗差异及其意义——以冬至为例[J]. 商 2015(52)
    • [14].汉族岁时节日逐除习俗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33)
    • [15].农耕文化岁时节日仪式与敦煌文学[J]. 甘肃理论学刊 2012(05)
    • [16].岁时节日[J]. 民间文化论坛 2016(04)
    • [17].作为体化实践的社会记忆:论岁时节日中的民间舞蹈[J]. 节日研究 2015(02)
    • [18].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之——立春[J]. 老同志之友 2009(03)
    • [19].中国近十年岁时节日研究综述[J]. 民俗研究 2014(02)
    • [20].浅谈湖湘地区岁时节日食俗[J]. 当代旅游 2019(11)
    • [21].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22].寒食节的民俗学意义——试论岁时节日的道德教化动因[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08)
    • [23].赣南客家地区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及其影响[J]. 大舞台 2013(10)
    • [24].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中性别意识符号的表达[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25].新疆少数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与性别意识解读[J]. 现代交际 2011(11)
    • [26].浙江地区传统岁时节日研究综述[J]. 节日研究 2015(01)
    • [27].达斡尔族岁时节日民俗[J]. 理论观察 2018(10)
    • [28].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食俗在餐饮业的应用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03)
    • [29].延安方言与年节文化[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30].论清代土家族岁时节日文化的变迁[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3)

    标签:;  ;  ;  ;  ;  

    传统岁时节日中汉族女性的角色定位研究 ——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四大传统节日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