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研究

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研究

论文摘要

美国宗教学研究教授罗尼·泰勒对儒学宗教性研究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坚持认为宗教始终是儒学传统中的中心特点,在作品中分析了儒学传统中有关圣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多重向度,例如使用经典文本和静坐修行的形式来发掘其宗教上的意义。泰勒认为在“天”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朝向精神的最高境界进行的基础性的超越和转化正是对儒学宗教性的一种揭示。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展示儒学宗教性问题讨论的由来以及发展,包括大陆学者的儒学宗教性争鸣以及现代新儒家学者,西方儒学研究者们讨论的大致情况,试图考察在整个国内讨论得如火如荼的“儒学是不是宗教”问题,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儒学与宗教问题的大背景下,泰勒在整个西方儒学研究中的位置与作用。本论文考察了泰勒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一系列相关著作,以及他的相关的文献论文,来分析其儒学宗教性研究的角度和思路。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对其作品一一进行了介绍和评论,从最初开始以高攀龙作为代表人物,研究明代新儒家修养成圣的宗教目标,到考察日本儒者沉思的修行方式,到从宗教的角度看待儒学中的“圣书”与“受难”,再到其他一系列儒学中具有宗教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不断深入挖掘,泰勒的整个研究脉络得以展现。本论文同时亦从比较的角度对于泰勒研究思路进行整理,来探寻泰勒思想的贡献和创新点,以及其不足和可继续深入之处,试图以此带来相应的启发和帮助。与西方其他注重儒学宗教精神性研究学者相比,泰勒坚持宗教性是儒学的中心特点,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是同类学者中的佼佼者。与大陆学者注重建制的宗教性研究相比,泰勒更着眼于拓宽宗教学的理解范围,用各种不同的宗教学理论观点来佐证自己。而与现代新儒家学者相比较,一方面都非常重视儒学中来自内心的,要求不断学习和努力进而向一个崇高处变化的道德精神性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文本和名词来进行表述。他们均为开掘东亚文化和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论文目录

  • 第1 章 引言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相关研究作品发展脉络
  • 2.1 修养成圣:明代新儒家的宗教目标
  • 2.2 静坐的传统:沉思的儒学方式
  • 2.3 儒家经典与宗教意义上的“圣书”
  • 2.4 人类的受难与关怀:从宗教的角度来看
  • 2.5 儒家思想的宗教向度
  • 2.6 相关研究及其他
  • 第3 章 从比较角度看罗尼·泰勒儒学宗教性思想
  • 3.1 泰勒与西方其他注重儒学宗教精神性研究学者的比较
  • 3.1.1 将宗教性作为儒学的一个方面
  • 3.1.2 将宗教性作为儒学的中心特点
  • 3.1.3 比较小结
  • 3.2 比较泰勒对宗教性的理解与大陆学者注重建制的宗教性研究
  • 3.2.1 大陆学者的研究
  • 3.2.2 泰勒对宗教性的理解
  • 3.2.3 比较小结
  • 3.3 泰勒的观点与现代新儒家学者的异同
  • 3.3.1 新儒家学者的宗教精神发掘
  • 3.3.2 泰勒的最终转化说
  • 3.3.3 比较研究
  • 第4 章 总结:对罗尼·泰勒儒学宗教性研究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声明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儒学文献特色数据库构建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
    • [2].西医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的亲和性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海外儒学话语研究:问题与构想[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06)
    • [4].“乡村儒学”的由来与乡村文明重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近代以来儒学的危机与流变研究述评[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儒学现代转型的逻辑与启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02)
    • [7].儒学海外传播背景、学术史梳理及主要问题研究[J]. 文化与传播 2020(02)
    • [8].《百年儒学精华·孔孟荀编》简介[J]. 文史哲 2020(04)
    • [9].田中正造的思想世界——关于明治儒学的个案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论儒学与中国科学之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1].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J]. 人民论坛 2016(31)
    • [12].理解科学与儒学的关系——评马来平《探索儒学与科学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04)
    • [13].“自由儒学”简论——走出自由困惑的一种理论探索[J]. 人文天下 2017(01)
    • [14].儒学的传承与创新[J]. 人文天下 2017(01)
    • [15].儒学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形态——读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的形态与开展》[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6].中国近代“国学”的儒学转型与“东学”[J]. 天中学刊 2017(02)
    • [17].儒学发展的历史向度[J]. 孔子研究 2017(01)
    • [18].做有说服力的儒学[J]. 孔子研究 2017(01)
    • [19].儒学的传承与创新[J]. 孔子研究 2017(01)
    • [20].世界儒学——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构中的儒学自我变革[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1].光复后“台湾儒学”基本形态析论[J]. 台湾研究 2017(03)
    • [22].乡村儒学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启示[J]. 改革与开放 2017(11)
    • [23].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儒学的现代转化与传播[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03)
    • [24].罗光、牟宗三对儒学形上学的不同诠释[J]. 孔学堂 2017(01)
    • [25].现代儒学与中华文明之“常道”——基于文明论视域的考察[J].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4)
    • [26].由“儒学在美国”到“美国的儒学”:百年美国儒学发展脉络[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7].儒学西传的开拓性研究——《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读后[J].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2)
    • [28].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J].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6)
    • [29].儒学发展的历史向度[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6)
    • [30].都峤山儒学圣地之寻踪考迹[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标签:;  ;  ;  

    罗尼·泰勒的儒学宗教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