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二十年来,半导体异相光催化技术在降解和(或)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己获得广泛的研究,是一项高效的、有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TiO2由于具有高活性、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和价廉等优点而成为首选光催化剂。但是该技术在实现大规模应用之前,目前至少还需大幅度地提高其效率。另外,TiO2固有的宽带隙使其催化活性仅在紫外或者近紫外光才能得以发挥,而这部分光在太阳的光谱中不足5%,因而限制了其对太阳能的利用。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寻找新的提高TiO2光催化反应效率的方法以及通过对TiO2的改性制备获得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把它们应用于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论文首先以钛基TiO2薄膜为光阳极,采用短接光电化学电池的方法分隔光催化过程中的阴、阳极反应,研究了光电化学电池中染料污染物甲基红和次甲基蓝的阳极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法有利于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速率;并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短路光电流越大,甲基红降解速率越高。另外,在基底和TiO2薄膜之间夹层SnO2得到组装电极Ti/SnO2/TiO2,进一步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同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了电极的光催化性能。其次,采用掺杂的方法对TiO2进行改性,制备了以下具有可见光光(电)活性的催化剂:1.钴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剂。以CoCl2、Co(NO3)2和CoSO4为钴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粉末钴掺杂TiO2,运用XRD、SEM、TEM、EDAX、BET、粒度分布、TG-DSC以及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钴前驱体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吸光性能的影响。同时,以苯胺为降解目标物,比较了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的TiO2晶相、形貌、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都随着钴前驱体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Co(NO3)2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样品光催化活性最高,特别是1%掺杂且400℃烧结得到的样品,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2.钛基铬掺杂TiO2薄膜。研究了可见光下电助钛基铬掺杂TiO2薄膜电极光催化氧化NO2-离子的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没有外加偏压时,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无法实现NO2-离子的光催化氧化,而当外加为1.2 V(vs.SCE)时,初始浓度为8 mg l-1的NO2-离子在3 h内降解效率高达90%。当外加偏压为0.4 V(vs.SCE)时,反应遵循表观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而当外加偏压不小于0.8 V(vs.SCE)时则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NO2-离子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气氛和阴极反应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而且,以叔丁醇或苯甲酸为羟基自由基捕获剂,研究了可见光下NO2-离子的光催化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其光催化氧化最可能通过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而不是价带空穴直接氧化。3.(Co,N)和(Ru,N)共掺杂TiO2薄膜电极。在钴和钌掺杂TiO2中引入非金属元素氮制备了(Co,N)和(Ru,N)共掺杂TiO2薄膜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UV-Vis吸收光谱等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并通过光电化学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能带结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界面电荷转移速率等。结果表明,同单组分掺杂TiO2相比,共掺杂明显提高了其光电化学性能,且(Co,N)和(Ru,N)共掺杂TiO2电极光电响应起始波长分别红移至580 nm和560 nm左右。同时结合光电测试结果了推测它们在可见光下的光电响应提高的可能原因。这种共掺杂改性方法有望进一步改善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 前言2光催化反应基本原理'>2 TiO2光催化反应基本原理2的晶型和能带结构'>2.1 TiO2的晶型和能带结构2的光催化作用机理'>2.2 TiO2的光催化作用机理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2.3 影响TiO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2.3.1 晶型2.3.2 粒径2.3.3 表面积2.3.4 缺陷2.3.5 表面羟基2.3.6 表面电导和表面酸性2.4 当前光催化技术的前沿问题及发展方向2光催化效率提高的途径和方法'>3 TiO2光催化效率提高的途径和方法3.1 改进制备方法3.2 耦合半导体3.3 耦合吸附剂3.4 表面装载贵金属3.5 辅助外电场2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4 改性 TiO2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4.1 过渡金属元素掺杂4.2 非金属元素掺杂2液相光催化氧化污染物的机理研究'>5 TiO2液相光催化氧化污染物的机理研究5.1 自由基间接氧化机理5.2 空穴直接氧化机理6 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6.1 选题目的和意义6.2 研究内容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 实验部分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1.1 化学试剂及规格1.2 实验仪器2 分析测试方法2.1 样品表征分析2.1.1 XRD分析2.1.2 SEM和 TEM观测2.1.3 EDAX分析2.1.4 XPS分析2.1.5 粉末样品表面积测试(BET法)2.1.6 TG-DSC测试2.1.7 IR测试2.1.8 粒度分析2.1.9 UV-Vis吸收光谱2.2 光电化学测试方法2.2.1 线性扫描伏安法2.2.2 计时电流法2.2.3 电化学阻抗谱2.2.4 光电流作用谱2.2.5 半导体平带电位的测量本章参考文献2光电化学电池催化氧化染料污染物'>第三章 TiO2光电化学电池催化氧化染料污染物1 前言2 实验方法2.1 光电极的制备2.2 光催化活性评价2.3 光电化学测试3 结果与讨论3.1 开路和短路条件下光催化氧化次甲基蓝3.1.1 次甲基蓝的分析3.1.2 次甲基蓝的光催化氧化3.2 开路和短路条件下光催化氧化甲基红3.2.1 甲基红的分析3.2.2 光催化氧化甲基红3.3 组合电极光电催化性能3.3.1 组合电极促进光生电荷转移原理3.3.2 组合电极光催化性能测试3.4 EIS评价电极光电性能4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 钴掺杂二氧化钛的微观结构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钴掺杂前驱体的影响1 前言2 实验方法2.1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2.2 光催化活性评价2.2.1 苯胺的分析2.2.2 光催化降解苯胺3 结果与讨论3.1 晶相结构和BET表面积3.2 颗粒形貌和粒度分析3.3 热分析3.4 UV-Vis吸收光谱3.5 光催化活性评价4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2可见光催化氧化 NO2-离子'>第五章 电助铬掺杂 TiO2可见光催化氧化 NO2-离子1 前言2 实验方法2.1 光阳极2.1.1 光阳极的制备和表征2.1.2 光阳极的光电转化效率测量2.1.3 光阳极的平带电位测定方法2-离子的光电化学氧化'>2.2 NO2-离子的光电化学氧化2-离子的分析'>2.2.1 NO2-离子的分析2.2.2 实验装置2.2.3 实验条件2.3 电流效率3 实验结果与讨论2电极的性质'>3.1 铬掺杂TiO2电极的性质3.1.1 薄膜电极表征3.1.2 光响应和光电化学性质3.1.3 平带电位2-离子的光电化学催化氧化'>3.2 NO2-离子的光电化学催化氧化3.2.1 气氛和阴极反应的影响3.2.2 外加偏压的影响2-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3.2.3 NO2-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3.2.4 初始pH值的影响3.3 铬掺杂电极的光响应机理2电极的光电化学响应机理'>3.4 铬掺杂TiO2电极的光电化学响应机理2-离子的光催化氧化机理'>3.5 NO2-离子的光催化氧化机理4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第六章 (Co,N)和(Ru,N)共掺杂二氧化钛光电化学性质研究1 前言2 实验方法2.1 光电极的制备方法2.1.1 溶胶的合成2.1.2 电极的制备2.2 光电极的表征2.3 光电化学测试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掺杂量的筛选3.1.1 钴掺杂3.1.2 钌掺杂3.1.3 氮掺杂3.1.4 共掺杂3.2 共掺杂薄膜电极的表征3.2.1 XRD3.2.2 薄膜电极表面形貌3.2.3 薄膜电极表面的XPS分析3.2.4 UV-Vis吸收光谱分析3.3 电极光电化学性质研究3.3.1 平带电位测试3.3.2 光电流作用谱3.3.3 电化学阻抗谱(EIS)3.4 光电响应机理初步研究3.4.1 样品带隙宽度计算3.4.2 氮掺杂电极的光响应可能机理3.4.3 共掺杂电极的光电响应提高的可能机理4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 前言2 本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2.1 主要成果2.2 主要创新点3 进一步工作展望致谢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光催化活性论文; 光电化学论文; 可见光论文; 改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