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基因论文-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杨佩红,周柯

耐药基因论文-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杨佩红,周柯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药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耐药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杨佩红,周柯[1](2019)在《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药物敏感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常见基因型。结果共收集9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着耐药。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91株阳性,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3株阳性。PCR结果显示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出耐药基因有3株,其中有86株携带KPC基因(93.4%),3株携带NDM基因,3株既携带KPC基因又携带NDM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相对敏感,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做好院感监测及防护,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宋林键,叶丽艳,赵强,沈跃云,罗燕萍[2](2019)在《利用GeneXpert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了解临床CRE感染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的14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3株,阴沟肠杆菌8株,产气肠杆菌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3株,魏氏柠檬酸杆菌1株。blaKPC103株,blaNDM22株,blaOXA-485株,含两种及两种以上耐药基因12株。结论 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能快速检测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耐药基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检出的耐药基因型为KPC、NDM、OXA-48及IMP。含不同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情况不同。(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熊现秋,黄进友,侯丽,陈秀英,应佳佳[3](2019)在《贵阳部分医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耐药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了解贵阳部分医院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病原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CTX-M、KPC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部分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18株肺炎克雷伯菌里产ESBLs的菌株达到了52株,占整个研究的菌株之比为44.1%。产ESBLs菌株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除外。在抗菌药物耐药性上氨苄西林在22种抗菌药物中耐药性最高,达到95.2%,哌拉西林和头孢唑啉次之,分别达到64.7%和63.3%;耐药率最低的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分别为2.9%和4.0%。基因型分析显示有79株携带TEM基因,83株携带SHV基因,87株携带CTX-M基因,20株携带KPC基因;在这些研究有52.5%的菌株是具有多于两种的ESBLs基因型,具有基因分型多于3种的多为TEM型与CTX-M型或与SHV基因型共同存在,其比例为10.1%。结论成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贵阳地区成人以同时携带多种ESBLs基因型为主。(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潘小满,李健健,张米,刘家法,杨翠先[4](2019)在《云南省1134例使用含EFV和NVP方案抗病毒治疗失败HIV/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HIV抗病毒治疗药物EFV与NVP治疗失败后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及相关人口学信息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通过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扩增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copies/ml的2014-2016年HIV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Pol区基因,将扩增序列提交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检测网站进行比对获得耐药报告,应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比较EFV和NVP耐药突变与人口学信息相关性差异。结果使用含EFV和NVP治疗失败患者共1 134例,K103N/S、V106I/M、V179D/E、Y181C/I/V、Y188LHC及G190A/S/E等为NNRTIs常见突变方式。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含此两种药物方案治疗出现的基因型耐药在患者治疗时长、性别、突变出现及传播途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FV方案男性静脉药瘾感染者治疗早期(<12月)极易出现V179D/E及V106I/M突变,在治疗中期(13-24月)则易出现K103N/S,对男性静脉药瘾者在治疗24个月内的服药依从性应给予更多的关注。NVP女性长期治疗(>25月)过程中,更易出现Y181C/I/V、Y188LHC及G190A/S/E等耐药突变方式,应加强对这一人群NVP耐药的监测。(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国强,白雪峰,周勇慧[5](2019)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奥沙利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且行外科手术切除的80例胃癌患者,其中有36例取得距离癌组织边界> 3cm的癌旁组织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分析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通过MTT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胃癌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rvivin阳性着色位于细胞质,原发性胃癌标本中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8. 75%vs11.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80例原发性胃癌标本对奥沙利铂耐药者22例,达27. 50%,随着survivin基因表达强度的增强,奥沙利铂耐药率逐渐增高,敏感性逐渐下降,差异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发性胃癌survivin基因表达与奥沙利铂耐药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可反映其病理特征,且与奥沙利铂耐药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崇,陈韵如,李沁媚,孙俊颖,安朝霞[6](2019)在《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叁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2期)

李树铭,王锦,王海潮,李今朝,黄雪[7](2019)在《UV、O_3及UV/O_3削减耐药菌和抗性基因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分离出粪肠球菌、短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4种耐药菌,通过菌落计数法、qPCR评价UV、O_3及UV/O_3对耐药菌和抗性基因的削减效果.研究表明,3种方式对耐药菌均有较好的削减效果,其中革兰氏阳性菌灭活效果比阴性菌差;对抗性基因的削减受消毒方式和抗性基因的种类影响较大,结果表明短芽孢杆菌在耐药菌和抗性基因削减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结合复活实验和扫描电镜发现,UV消毒72h后耐药菌的光复活率为6.93%~11.58%;O_3因破坏了细胞结构未出现光复活现象,这一过程中胞内抗性基因可能释放到环境中;UV/O_3对耐药菌造成的损伤同样具有不可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望,刘爱玲,吴敏[8](2019)在《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天然耐药现状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天然耐药现状,并对其基因分型和天然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HBV感染且未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03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基因芯片法对患者标本的HBV基因型及其与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503例HBV感染者中检出64例对拉米夫定(LMV)和/或阿德福韦酯(ADV)天然耐药,耐药率为12.72%,其中对LMV天然耐药率为73.44%,明显高于对ADV天然耐药率的23.44%和对LMV和ADV同时耐药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503例HBV感染者B基因型检出率68.59%,明显高于C基因型的23.06%、D基因型的2.59%及B+C混合基因型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对LMV和ADV天然耐药基因突变中,耐药基因型均以B型为主,其中对LMV天然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rtM204V为主,突变率为36.17%,明显高于其他突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对ADV天然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rt236T为主,突变率为46.67%,明显高于其他突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2例对LMV和ADV同时耐药基因型以B型为主,基因突变类型均为rtM204V+rtN236T。结论 深圳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对LMV和/或ADV有一定的天然耐药率,基因突变主要见于B基因型,基因突变类型以rtM204V和rtN236T为主。因此,HBV感染者治疗前进行天然耐药、基因分型及突变类型检测,对提高HBV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6期)

刘克锋,赵杰,康建[9](2019)在《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ABCB1)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均给予口服奥氮平5.0~20.0 mg·d~(-1)治疗6周。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体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叁酰甘油(TG)水平。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按照PANSS减分率≥50%和<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ABCB1基因C3435T、C1236T、G2677T和G1199A多态性。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体重分别为(62.62±12.87)和(65.67±12.91) kg,GPT分别为(24.61±26.11)和(45.88±64.78) U·L~(-1),GOT分别为(23.06±18.95)和(31.48±30.01) U·L~(-1),TG分别为(0.97±0.53)和(1.28±0.61)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BCB1 G1199A基因型均为GG型;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奥氮平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GPT、GOT和TG水平升高,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ABCB1 C1236T、G2677T和C3435T基因多态性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李雯,赖启南,张志成,李炜,陈勇平[10](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突变情况,为临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的542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PCR-RDB法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情况。结果本研究中542例CHB患者,共检出B基因型450例(83.0%,450/542),C基因型68例(12.6%,68/542),检出BC基因型、BD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分别为13(2.4%,13/542)、8(1.5%,8/542)、3(0.6%,3/542)。同时,检出184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耐药检出率为33.9%(184/542),其中B基因型151例,耐药检出率为33.6%(151/450),C基因型22例,耐药检出率为32.4%(22/68),B、C基因型在耐药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结果显示,HBV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4种药均具有耐药性,发生耐药突变例数分别为152(82.6%)、151(82.1%)、50(27.2%)和27(14.7%),同时检出20种耐药突变模式,单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突变检出率最高(33.7%,62/184),多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rt180 M突变检出率最高(22.3%,41/184)。结论江西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主要以B、C基因型为主,核苷(酸)类似物相关HBV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样,且耐药检出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耐药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了解临床CRE感染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非呼吸道标本的14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3株,阴沟肠杆菌8株,产气肠杆菌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3株,魏氏柠檬酸杆菌1株。blaKPC103株,blaNDM22株,blaOXA-485株,含两种及两种以上耐药基因12株。结论 GeneXpert Carba-R~?全自动病原体快速检测系统能快速检测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耐药基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检出的耐药基因型为KPC、NDM、OXA-48及IMP。含不同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情况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药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杨佩红,周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基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宋林键,叶丽艳,赵强,沈跃云,罗燕萍.利用GeneXpert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3].熊现秋,黄进友,侯丽,陈秀英,应佳佳.贵阳部分医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耐药基因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潘小满,李健健,张米,刘家法,杨翠先.云南省1134例使用含EFV和NVP方案抗病毒治疗失败HIV/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差异性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

[5].国强,白雪峰,周勇慧.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对奥沙利铂耐药的关系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

[6].李崇,陈韵如,李沁媚,孙俊颖,安朝霞.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李树铭,王锦,王海潮,李今朝,黄雪.UV、O_3及UV/O_3削减耐药菌和抗性基因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陈望,刘爱玲,吴敏.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天然耐药现状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9].刘克锋,赵杰,康建.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10].李雯,赖启南,张志成,李炜,陈勇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标签:;  ;  ;  ;  

耐药基因论文-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杨佩红,周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