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铜录山铜矿是一种复杂的铜矿,含有硫化铜矿如黄铜矿和氧化铜矿如孔雀石。本研究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电化学测试、浮选溶液化学计算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黄铜矿、孔雀石和黄铁矿在不同捕收剂和调整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用丁黄药、硫脲及双硫腙作捕收剂,在较宽pH范围内,即使在高pH条件下,用氢氧化钠和石灰作调整剂,黄铜矿均呈现好的可浮性。用丁黄药作捕收剂,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黄铁矿呈现一定的可浮性;在碱性介质中,可浮性急剧下降。用硫脲和双硫腙作捕收剂,黄铁矿的可浮性很差,这表明,硫脲和双硫腙的选择性比丁黄药好。铜离子存在时,用丁黄药、硫脲及双硫腙作捕收剂,黄铁矿的浮选受到活化,因此,在铜硫分离时,由于铜矿物溶解的铜离子的活化作用,使得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非常困难。但是,在高石灰用量条件下,铜离子对黄铁矿浮选的活化作用受到抑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行为还与矿浆电位有关。用丁黄药作捕收剂时,黄铜矿最佳浮选电位区间为-0.1~0.6 V,黄铁矿的最佳浮选电位范围为0.1~0.3V。丁黄药、硫脲和双硫腙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可以发生在较宽pH范围,此范围对应于黄铜矿浮选pH范围。随着捕收剂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及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都在增大。Zeta电位测定表明,捕收剂的加入均使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ζ-电位更负,表明黄药和硫脲在这两种矿物表面均发生了吸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黄铜矿表面有硫脲和双硫腙的捕收剂盐存在,而丁黄药的吸附可能包含捕收剂盐和双黄药的吸附。对于黄铁矿来说,在较宽pH范围和实验浓度内,丁黄药、硫脲和双硫腙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远远低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红外光谱表明,黄药在黄铁矿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并生成了双黄药,硫脲和双硫腙在黄铁矿表面发生分子吸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几种捕收剂与黄铜矿的作用结果表明,丁黄药和硫氮捕收剂与黄铜矿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二硫化物,而硫脲与黄铜矿表面的作用主要形成捕收剂盐。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随着黄药浓度的增加,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的减小,黄铁矿电极的极化阻抗逐渐增大,这表明黄铁矿表面有氧化产物生成。不同黄药浓度下黄铁矿的EIS图谱表明,随着黄药浓度的增大,容抗弧半径增大,黄铁矿表面捕收剂薄膜逐渐变厚,传导电阻增大,减弱了黄铁矿的溶解。这表明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经历几个步骤,如黄药离子的吸附,双黄药的生成以及双黄药薄膜的变厚,这些变化都与极化电位有关。在极化初期,电位为120mV时,黄药氧化逐步增强,捕收剂薄膜逐渐加厚,传递电阻增大,导致黄铁矿表面疏水,属于薄膜生长控制阶段。当极化电位增加到320mV以后,容抗弧半径显著减小,此时薄膜脱落,黄铁矿开始阳极溶解。这个区间为黄铁矿浮选电位区间。黄铁矿在不同浓度NaOH和石灰介质中的极化曲线和EIS图谱表明,随着体系中NaOH浓度的增高,体系的腐蚀电位逐步负移,腐蚀电流密度也逐步降低,容抗弧半径增大。这表明黄铁矿表面有氢氧化铁沉淀物生成,导致在高pH值条件下黄铁矿受到抑制。在石灰介质中,黄铁矿表面的电阻大约为11800Ω,远远高于黄铁矿在NaOH介质中的电阻(8500Ω),这意味着在石灰介质中黄铁矿发生强烈的氧化。氢氧化铁和硫酸钙沉淀物的生成使得黄铁矿表面亲水,抑制了黄铁矿表面其它电化学反应的发生。这意味着石灰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大于NaOH。黄药存在时,黄铁矿腐蚀电流略有降低,黄药对黄铁矿的腐蚀有抑制作用。黄药在NaOH体系中还可以保持对黄铁矿一定的捕收能力,捕收剂作用前后电化学腐蚀参数几乎没有变化。石灰作调整剂时,不论加与不加捕收剂,黄铁矿电极的容抗弧半径变化不明显,这表明不论捕收剂存在与否,黄铁矿表面的氧化产物几乎相同,黄铁矿的腐蚀能力没有受到抑制,因此,在石灰体系中,捕收剂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明显降低。对于黄铜矿,无论用NaOH还是石灰作调整剂,丁黄药在其表面均可发生氧化生成疏水产物,黄铜矿仍具有较高可浮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表明,丁黄药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主要是C-S-S基团,这表明功能基团C-S-S强烈影响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黄药的HOMO为-3.4eV。黄铁矿的导带低,为-3.5eV。与黄铁矿作用后,黄药的硫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电子将由黄药向黄铁矿表面转移,黄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双黄药。黄铜矿与黄药作用过程中,则是由表面氧化的CU2+与黄药反应生成捕收剂盐。孔雀石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类捕收剂对孔雀石的捕收能力强于羟肟酸类捕收剂。不硫化时,用油酸钠作捕收剂,孔雀石的浮鸦厥章蚀锏?0%以上。当使用黄药类捕收剂时,孔雀石需要预先硫化,硫化时间及硫化钠的浓度对孔雀石浮选有影响。最佳硫化pH范围是7~9,这时溶液中HS-占主导。当羟肟酸和黄药类捕收剂混合使用时,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丁黄药、油酸钠和新型脂肪酸在孔雀石表面发生了吸附。铜录山铜矿矿石浮选试验表明,最佳药剂制度是石灰作pH调整剂,两种或三种巯基类捕收剂混合使用,铜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均有提高,混合捕收剂用于易选及难选氧化铜矿的浮选,均比单一捕收剂回收率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混合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的应用及作用机理[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0(03)
- [2].氧化铜矿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2)
- [3].新型铜捕收剂在某大型矿山的试验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1)
- [4].新型煤用捕收剂的工业应用现状[J]. 煤炭与化工 2017(03)
- [5].组合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协同效应及其浮选应用综述[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02)
- [6].组合捕收剂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中国钨业 2017(04)
- [7].地沟油制备新型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5(04)
- [8].组合阴离子捕收剂对石英的吸附机理研究[J]. 金属矿山 2020(11)
- [9].新型脂肪酸捕收剂用于某低品位胶磷矿浮选的试验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0(04)
- [10].季铵捕收剂对石英的浮选性能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0(11)
- [11].钨矿螯合捕收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矿业 2013(09)
- [12].铁矿石反浮选捕收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矿产综合利用 2012(02)
- [13].磷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1(02)
- [14].钛铁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状况浅述[J]. 云南冶金 2010(01)
- [15].混合捕收剂在小柳沟钨矿选矿厂的研究与应用[J]. 酒钢科技 2020(01)
- [16].复配捕收剂改善磷矿浮选效果的机理研究[J]. 矿冶工程 2019(05)
- [17].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浮选锂云母的试验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02)
- [18].化工废液合成新型捕收剂对黄铜矿浮选影响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 2017(03)
- [19].黑钨矿捕收剂的应用及其使用后水中残留物的去除[J]. 当代化工 2016(02)
- [20].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铁尾矿中低品位云母的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6(07)
- [21].组合捕收剂在锂辉石浮选中协同作用的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5(02)
- [22].云南某多金属矿锌混合捕收剂优化配比工业试验应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6)
- [23].一种磷矿低温浮选捕收剂[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8(02)
- [24].阳离子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研究现状[J]. 轻金属 2008(06)
- [25].橡胶籽油脂肪酸乳化分离制备反浮选捕收剂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20(01)
- [26].新型捕收剂对焦煤浮选效果的试验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6)
- [27].新型捕收剂对磷灰石和方解石浮选影响及吸附[J]. 非金属矿 2018(02)
- [28].新型常温捕收剂对石英的浮选性能研究[J]. 中国矿业 2015(12)
- [29].组合捕收剂浮选回收云南某白钨矿的选矿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6(01)
- [30].耐低温型捕收剂在某胶磷矿反浮选脱镁中的应用[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