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地区盲目建设,建筑设计忽视环境,过分依赖机械设备对建筑环境进行调控,而不是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浪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国的许多建筑逐渐失去地域特色,地域之间、城市之间毫无个性可言。生态节能建筑尊重环境、利用更自然的手段来调节建筑环境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方式得到建筑界的广泛认同。本文以湘北地区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传统的生态节能策略、技术和建筑特色,并适当增加部分国内外优秀生态建筑设计,以此总结出适用湘北地区的建筑生态节能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环保、低碳、节能及建筑、自然、人的和谐共处。应用文献对比、分析归纳、实地考查的综合方法,探讨建筑设计融入湘北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原理与策略。通过选择适宜的生态技术,驾驭湘北有利的气候资源与自然地形,避免不利气候影响,使得建筑室内热环境冬暖夏凉,生态节能;从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总体布局、建筑布局、建筑内外形态、生态构造等方面适应湘北气候,延续并发展湘北地区建筑特色。湘北传统建筑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行事逻辑之下,产生了具有朴素生态观念的建筑,建筑中所表现出的风水思想、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所产生的建筑形态无不诠释了这一点。传统建筑因其受到历史时期的客观条件制约,只能选择被动式设计,它以近乎完全自然的方式来调节建筑热工环境,在如今地区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和能源短缺的中国仍然值得大力推广,被动式设计正是湘北传统建筑节能设计的本质。建筑审美心理具有一定延续性,即当今常常被提到的“文脉”,这并不意味着在历史文化的“拖累”之下地域生态建筑设计只能“向后看”,相反,我们应该将地域文化与当今技术适当结合,走出一条“向前看”的创新之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环境破坏1.1.2 能源危机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3.1 国内研究动态1.3.2 国外研究动态1.4 研究范围1.5 研究方法1.6 研究框架第二章 湖南传统建筑概述2.1 湖南传统建筑的起源与演变2.2 湖南传统建筑区划2.2.1 湖南地区自然地理及气候概况2.2.2 湖南传统建筑的五个区划2.3 湘北传统建筑概述2.4 湘北民居空间环境分析2.4.1 张谷英村简介2.4.2 透过新陈代谢主义看张谷英村落2.4.3 张谷英村建筑群与新陈代谢主义建筑的形态比较2.4.4 张谷英村基址与山地生态选址比较(风水中的生态观)2.4.5 张谷英村生态建筑空间分析(生态共有空间)2.4.6 建筑材料及构造的生态经验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湘北传统建筑生态节能机制研究3.1 湘北地区自然地理概况3.1.1 地貌特征3.1.2 水文特征3.1.3 植被特征3.1.4 湘北地区太阳高度角3.2 湘北气候特点(夏热冬冷)3.2.1 温度3.2.2 日照3.2.3 降水3.2.4 风向3.3 地方建筑技术3.3.1 结构技术3.3.2 构造技术3.3.3 材料技术3.4 传统节能机制3.4.1 因地制宜3.4.2 通风机制3.4.3 节约机制3.5 生态气候建筑设计原理3.5.1 基于乡土建筑和生态节能的建筑设计理论3.5.2 生态节能与环保3.5.3 地域气候特征3.5.4 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湘北传统生态节能设计策略4.1 生态节能技术4.1.1 低技术4.1.2 高技术4.1.3 中间适宜技术4.2 环境设计策略4.2.1 物理环境策略4.2.2 心理环境策略4.3 适应湘北自然气候的生态节能布局4.3.1 场地布局4.3.2 建筑布局4.3.3 广场布置4.4 节能形态分析4.4.1 “有”的形态4.4.2 “无”的形态4.5 构造策略4.5.1 外窗构造策略4.5.2 墙体构造策略4.5.3 屋顶构造策略4.6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1 结论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湘北传统建筑论文; 生态节能设计论文; 节能技术论文; 设计策略论文; 张谷英村论文;
湘北地区传统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以张谷英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