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区域标准地调查与定位试验相结合、对比观测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陕北榆林沙区人工灌木固沙林的生态效益,建立了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防风固沙灌木林的生态功能,为榆林沙区人工植被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灌木固沙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地表输沙量,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2)固沙灌木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土壤粘粒增加2~2.75倍、有机质增加2~20倍、全氮增加3~22倍、速效磷增加10%~160%。(3)固沙灌木光能利用率极低,平均只有0.02%~0.05%,因而固沙林地生物量较低,以丘间地的生物量相对较高,比迎风坡生物量高33%~162%。(4)五种主要固沙灌木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踏郎(40.81)>紫穗槐(39.13)>柠条(37.43)>沙柳(37.31)>花棒(35.19)。因而,榆林沙地固沙造林应优先选择踏郎,采用混交林,可增加林分稳定性,提高综合生态效益。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意义1.2 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1.3 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第二章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区概况2.1.1 自然地理概况2.1.2 社会经济条件2.2 研究内容2.3 技术路线与方法2.3.1 技术路线2.3.2 研究方法第三章 人工灌木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3.1 不同灌木林地的生物量测定3.1.1 不同立地灌木植物生物量测定3.1.2 不同年龄灌木植物生物量3.1.3 不同密度灌木林的生物量3.2 灌木植被的光能利用率3.2.1 人工灌木热能值的测定3.2.2 人工灌木林的光能利用率第四章 人工灌木林的生态效益4.1 灌木固沙林的防风效益4.1.1 灌木林结构与防风效果4.1.2 地表粗糙度与防风效果4.2 人工灌木林的固沙作用4.2.1 不同灌木林地输沙率测定4.2.2 灌木固沙林地输沙量随高度变化4.2.3 输沙率与地面粗糙度的关系4.3 人工灌木林的小气候效应4.3.1 不同灌木林地的空气温度和湿度4.3.2 不同灌木林地温湿度的季节差异4.3.3 不同灌木林地空气温湿度日变化4.4 人工灌木林的土壤效应4.4.1 不同灌木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4.4.2 不同灌木固沙林地土壤机械组成4.4.3 人工灌木林的土壤化学效应第五章 人工灌木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5.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5.1.1 指标体系的建立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5.2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方法5.3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人工植被论文; 灌木固沙林论文; 生态功能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榆林沙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