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论文摘要

以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区域标准地调查与定位试验相结合、对比观测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陕北榆林沙区人工灌木固沙林的生态效益,建立了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防风固沙灌木林的生态功能,为榆林沙区人工植被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灌木固沙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地表输沙量,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2)固沙灌木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土壤粘粒增加2~2.75倍、有机质增加2~20倍、全氮增加3~22倍、速效磷增加10%~160%。(3)固沙灌木光能利用率极低,平均只有0.02%~0.05%,因而固沙林地生物量较低,以丘间地的生物量相对较高,比迎风坡生物量高33%~162%。(4)五种主要固沙灌木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踏郎(40.81)>紫穗槐(39.13)>柠条(37.43)>沙柳(37.31)>花棒(35.19)。因而,榆林沙地固沙造林应优先选择踏郎,采用混交林,可增加林分稳定性,提高综合生态效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 1.3 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条件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与方法
  • 2.3.1 技术路线
  • 2.3.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人工灌木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 3.1 不同灌木林地的生物量测定
  • 3.1.1 不同立地灌木植物生物量测定
  • 3.1.2 不同年龄灌木植物生物量
  • 3.1.3 不同密度灌木林的生物量
  • 3.2 灌木植被的光能利用率
  • 3.2.1 人工灌木热能值的测定
  • 3.2.2 人工灌木林的光能利用率
  • 第四章 人工灌木林的生态效益
  • 4.1 灌木固沙林的防风效益
  • 4.1.1 灌木林结构与防风效果
  • 4.1.2 地表粗糙度与防风效果
  • 4.2 人工灌木林的固沙作用
  • 4.2.1 不同灌木林地输沙率测定
  • 4.2.2 灌木固沙林地输沙量随高度变化
  • 4.2.3 输沙率与地面粗糙度的关系
  • 4.3 人工灌木林的小气候效应
  • 4.3.1 不同灌木林地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 4.3.2 不同灌木林地温湿度的季节差异
  • 4.3.3 不同灌木林地空气温湿度日变化
  • 4.4 人工灌木林的土壤效应
  • 4.4.1 不同灌木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4.4.2 不同灌木固沙林地土壤机械组成
  • 4.4.3 人工灌木林的土壤化学效应
  • 第五章 人工灌木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 5.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 5.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5.2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 5.3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