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玲玲
(武汉市优抚医院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安非他酮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综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8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分量评分的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用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均安全有效,且安非他酮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安非他酮;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4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感知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各方面的社会功能,临床上可分为偏执型、紧张型、青春型、单纯型、残留型以及未分化型[1]。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存在较高的发生率,还会导致患者自杀、自伤等一系列意外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4±4.7)岁,平均病程(8.2±1.3)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4.6±4.9)岁,平均病程(8.4±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加以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在原有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安非他酮(生产单位: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91;规格:150mg)治疗,起始药物剂量为150mg/d,此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基础上联合西酞普兰(生产单位: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48;规格:20mg)治疗,起始药物剂量为20mg/d,此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参照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症状量表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由两位主治级以上的精神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评定,研究者还学具备丰富科研经验,并通过本研究的量表评定培训,正常实验结果为Kappa值:0.89。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
*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是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在得到有效控制但未痊愈时出现的抑郁症状,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无法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因此,还需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
安非他酮是一种新型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消旋混合物,安非他酮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HT及多巴胺的再摄取,可增加突触间隙的相应递质浓度,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3]。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观察组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安非他酮能更快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特别是对于阴性症状疗效更显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口干、恶性、嗜睡、失眠、头晕等,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被患者耐受,且在1周后自行消失,说明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均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但安非他酮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较西酞普兰疗效更显著,可优先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单美艳.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56-58.
[2]郭艳丽.安非他酮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4,22(2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