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奥尔多利奥波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零能耗建筑,奥尔多·,利奥波德遗产中心,节能设计,启示
奥尔多利奥波德论文文献综述
范圣东,彭仲雄[1](2019)在《零能耗建筑的意义——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遗产中心给我们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梳理,结合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遗产中心,解析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策略,并进一步思考其对我国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钟旭初,沈劲[2](2018)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高速发展与自然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透过美国利奥波德教授的《沙乡年鉴》了解美国学者对人与土地(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从其对上世纪中叶美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政策、及其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与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论述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提倡树立正确的土地(自然)伦理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3期)
华辛,奚维德[3](2018)在《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文中研究指出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很多同学都学过《大雁归来》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认识下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2.1887年1月11日,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伯灵顿市。他的家在一个可以俯瞰密西西比河的山崖上,小利奥波德不爱说话,喜欢观察野鸭和野鹅迁徙,还读了很多介绍动物的书。(本文来源于《少儿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王玉山[4](2017)在《“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意识与环境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意识是早期环境史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在生态学的整体和平衡模式被干扰和缀块模式取代后,有学者认为援引生态学及生态意识来评判人类行为的环境影响,无异于缘木求鱼。不过,从辩证的角度看,缀块与整体都是整体生态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平衡与干扰亦是不同尺度下的生态过程。所以,在合理的时空尺度下,整体和平衡模式的生态学依然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重要标准。同时应该看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塑造不能掩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对环境史学者来说,利奥波德的生态意识依然有助于他们反思并评估历史上人类行为的环境影响,进而促进今日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解。(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7年01期)
张晓艳[5](2016)在《从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看《自我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沃尔·惠特曼的代表诗作《自我之歌》是《草叶集》的核心部分。本文试图用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题主义浅析这首诗,通过对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析,赋予其新的生态内涵。1引言沃尔特·惠特曼被誉为美国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他自创了自由诗体,并在自己歌颂人与自然的诗篇中实践着他的独创诗体。他耗费毕生心血,八次修改,九次修订,为世人留下了其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草叶集》。《草叶集》不仅是诗人自由诗体的代表载体,还被誉为第一部美国史诗。它不(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6年23期)
简小烜[6](2016)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开创了生态整体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义务论、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方面,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诘难。义务论方面,它没有将人类价值放于优先位置,导致当出现多种义务时难于抉择的困境;自然主义方面,它直接从"是"推出了"应当",抹杀了"是"与"应当"二者的区别;整体主义方面,由于把共同体的善置于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之上,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法西斯主义"。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杰出代表贝尔德·克里考特对利奥波德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发展,提出了"同心圆"模型以及二阶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土地伦理的理论困境,生态整体主义也为环境问题打开了一个伦理探索的新维度。(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刘继慧[7](2014)在《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之生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绿色文化的代表,在其遗着《沙乡年鉴》中提出了深奥的生态理念。这本书被誉为“环境保护的圣经”。本文将从生态视角阐述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利奥波德通过对自然以及那些人为生态损失的哀痛之细致的描写,在探索生态思想的同时,挖掘人自身的价值及自然语境下的人性。本论文主要从叁方面展开,即动态整体的生态观,对生命的尊重,以及荒野对人类道德的进步,人性提升的价值。其目的在于倡导人类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多元的自然,建立多元的伦理范式,激发人们对生态危机及人自身危机的关注。认识到解决生态问题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步自我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沙乡年鉴》中所提倡的“完整,健康,美”为线索,籍此促使读者理解其生态意蕴及健康平衡的生态状态。它使人类关心自然的同时提倡一种对存在的生态理解:相互依存。这本书最现实的使命在于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在全球环境恶化的今天,在我国西部开发及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从生态角度领略这本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11-20)
蔡静静[8](2014)在《独特的视角 诗意的表达——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人看来,一声狼嚎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最多只是传播了紧张、恐怖与死亡这样的信息,但在利奥波德看来,这"深沉的骄傲的""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的嚎叫,"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文章开头大有深意,对狼嚎的一声特写裹卷着作家敏锐的眼光与智慧的思考。接着分别列举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狼嚎不同感受的解读,指出只有山才能客观地聆(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4年31期)
刘倩倩[9](2014)在《生态伦理观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读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知,利奥波德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研究生态整体主义。在自然中生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沙乡年鉴》中的生态思想已日益成熟。丰富的生态伦理的思想不仅丰富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决策行为,人们逐步认识到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利奥波德大地伦理以及生态整体主义内容的分析解读,认识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研究其生态伦理观背后的内涵,意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16期)
郭施宏[10](2014)在《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评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文中研究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雷茨认为,当代影响全球经济和世界社会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中国的城镇化(李慧中、张期陈,2011:2)。快速的城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最显着的特征之一,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2年的52.27%①。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相较于人口的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进程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来源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奥尔多利奥波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社会高速发展与自然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透过美国利奥波德教授的《沙乡年鉴》了解美国学者对人与土地(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从其对上世纪中叶美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政策、及其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与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论述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提倡树立正确的土地(自然)伦理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尔多利奥波德论文参考文献
[1].范圣东,彭仲雄.零能耗建筑的意义——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遗产中心给我们的启示[J].安徽建筑.2019
[2].钟旭初,沈劲.奥尔多·利奥波德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启示[J].广东化工.2018
[3].华辛,奚维德.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J].少儿科技.2018
[4].王玉山.“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意识与环境史[J].社会科学战线.2017
[5].张晓艳.从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看《自我之歌》[J].知识文库.2016
[6].简小烜.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刘继慧.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之生态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蔡静静.独特的视角诗意的表达——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解读[J].中学教学参考.2014
[9].刘倩倩.生态伦理观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读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J].黑龙江史志.2014
[10].郭施宏.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评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J].社会发展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