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信道论文-杨艳娟

共享信道论文-杨艳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享信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窄带物联网,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信道估计,干扰共存

共享信道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娟[1](2019)在《NB-IoT系统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蜂窝通信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作为一种新兴的窄带无线电技术,与面向人类的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技术相比,在增强覆盖范围和海量接入等方面具有优势。但NB-IoT系统中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NPUSCH)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使覆盖范围增强、干扰降低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本文依托于产业类重大主题专项“NB-IoT物联网终端SOC开发与应用”及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基于ZYNQ的NB-IoT测试设备研发”,对NPUSCH的发送与接收流程中重难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现。同时在干扰较小且频谱效率较高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种预留保护带的方法来提升NPUSCH的能效。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对NPUSCH信号处理发送端流程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描述与分析了接收流程中的重要模块,旨在表明基站(Base Station,BS)处如何接收。对窄带解调参考信号(Narrowban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NDMRS)的时频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NPUSCH的格式2下,每个时隙中传输NDMRS的符号数从1个符号增加到3个符号时可以获得2dB的性能增益。采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和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LMMSE)算法分别对NB-IoT NPUSCH进行了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LS比LMMSE算法有1.2dB的性能损失,但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出了一种用于NB-IoT重复传输次数的选择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一次重复传输可获得2dB的性能增益,可通过选择最佳的重复传输次数使性能较好且频谱效率较高。2.由于子载波间隔的不同破坏了系统的正交性,造成系统间相互干扰,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严重降低。本文针对NB-IoT系统NPUSCH受到其他网络或邻频信道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NB-IoT BS相邻信道选择性(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CS)达到40dB时,NB-IoT系统的信噪比损失小于1dB。重点对NPUSCH受到邻频干扰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了提高NPUSCH的能效,采取了一种预留保护带的方法来避免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NPRACH)的干扰,且在保护带达到15kHz时能效可以提升1.74倍。3.为满足项目需求,本文将NPUSCH链路模块在TI公司的TMS320C6670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上进行了实现。对MATLAB仿真和DSP实现时的系统BER性能进行了对比,根据性能以及运行效率方面对NPUSCH进行讨论,证明了所提方案能够满足项目需求。(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贺毅[2](2018)在《基于TDD-LTE的多用户下行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虚拟和现实的世界环境,大量数据喷涌而出实时交汇通信,对无线通信硬件平台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TI推出了支持多种无线协议基于KeyStone I架构的多核数据处理芯片TMS320C6670。本文研究了基于该芯片平台的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下(Time-Division Duplex Long-Term Evolution,TDD-LTE)下行链路数据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实现,完成了多种典型带宽配置条件和不同用户数目条件下与调度层、射频板的功能联调,最后在典型衰落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测试与验证。论文首先研究了TDD-LTE物理层协议,基于协议设计了5MHz、10MHz、20MHz带宽下采用单天线、发射分集、空分复用传输模式的下行数据共享信道基站侧和用户侧链路的总体流程,对总流程进行子模块划分,分析了关键子模块的算法选型和处理流程。运用Matlab搭建了浮点仿真链路,论文在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对各个带宽下的不同传输模式进行了链路的性能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也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定点实现提供了性能参考。论文重点研究了下行数据共享信道的DSP软件实现。基于多核数据处理芯片的处理资源分析,对基站侧和用户侧链路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多核分析;实现了TMS320C6670芯片携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比特级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的调用、配置,对协处理器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优化;研究了DSP存储空间的管理分配,对缓存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多核间数据共享的软件实现提供参考;论文完成了基站侧链路Turbo信道编码、层映射、预编码、时域符号生成等的DSP软件实现,完成了用户侧解资源映射、信道估计、信道均衡、软解调、信道译码等子模块的DSP软件实现。论文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联合测试。论文设计了物理层与调度层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采用了串口与网口两种方式进行实现,分析了两种方式的优劣;设计了DSP与FPGA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并进行下行链路系统级联合测试,验证了接口方案的正确性与稳定性;论文设计了定点实现的定标方案,与浮点链路对比进行了验证与优化。论文完成了基于计算机、多核芯片板、射频板、天线的演示系统搭建,实现了基于TDD-LTE技术的基站侧与用户侧的业务传输功能,初步完成了项目需求。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针对PDSCH链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3)

夏季[3](2018)在《基于TDD-LTE的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长期演进技术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等诸多优点,是宽带专网集群的技术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Time-Division Duplex Long-Term Evolution,TDD-LTE)上行链路数据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传输原理及其实现的相关技术。论文基于TDD-LTE协议深入研究了支持不同跳频模式和不同比特数随路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共享信道的传输原理及关键技术。论文分析了基于TDD-LTE协议的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物理层基本原理和其处理的总体流程;搭建了浮点仿真链路,并完成了基于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定点实现,通过与第叁方提供的标准数据对比,验证了发射机处理与协议规定的一致性,通过分析高斯信道下链路的性能曲线验证了接收机处理的正确性。论文研究了基于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的发射机与接收机中用户数据比特级和符号级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比特加速协处理器、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和译码协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调用方法;通过调用协处理器协同工作实现了链路中复杂的用户数据处理。此外还研究了不同比特数的随路控制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用户数据信息和随路控制信息处理的定点实现的复杂度和性能。论文研究了Type1和Type2两种子帧内跳频对系统链路的性能影响,并通过对比基于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点实现与浮点仿真的数据,验证了两种跳频技术的定点实现的正确性。论文研究了适于上行业务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技术,重点分析了最小二乘法时域加窗信道估计的关键技术,对比最小二乘法信道估计加窗与不加窗情况下的性能曲线,验证了加窗技术对于系统性能提升的优越性。通过分析最小二乘法加窗信道估计的定点实现和仿真的性能曲线,验证了最小二乘法加窗信道估计定点实现的正确性。论文研究了低复杂度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的定点实现技术,通过对比不同参数下的性能曲线,分析了低复杂度最小均方误差子阵划分规模大小与性能好坏的关系,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定点实现的正确性。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并提出针对上行PUSCH链路进一步可完善和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蒋汉陶[4](2018)在《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无线专网系统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智慧型城市建设中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和高效等指标更为苛刻的要求。但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是时刻变化的,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高时变、频带受限上信息传输效率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的是宽带无线专网中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为了进行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研究,本文先进行了宽带无线专网的物理层仿真平台搭建,并做了仿真工作进行链路验证;接着研究了两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传统AMC方案和基于机器学习中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的AMC方案;最后对两种AMC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简单介绍了论文所涉及的技术点,同时对本文的写作安棑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对宽带无线专网中的上行共享信道链路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其中关键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在本章的后半段对上行信道数据传输进行了基础性能仿真及分析。第叁章首先对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的下行链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研究了CQI与调制阶数、编码码率的关系以及AMC方案。然后,基于该链路进行了下行非自适应数据传输仿真与分析。最后,对下行数据传输中的传统AMC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对比。第四章在第叁章做完传统AMC方案的研究后,提出了使用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进行AMC方案的研究。同时也对论文中的两种AMC方法展开了比较和分析。第五章对论文整体作了总结,对研究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包括对论文可以改进之处的说明,对AMC技术今后发展的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小龙[5](2018)在《TD-LTE系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对移动宽带化进程和宽带无线化进程,3GPP提出并制定了LTE标准。LTE以MIMO和OFDM为技术核心,相对于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配置更加灵活,峰值速率更高,时延更小,结构更加简单。LTE技术主要分为LTE-TDD和LTEFDD,其中TD-LTE指时分双工模式下的LTE技术,是我国主导的LTE技术标准。本文主要是对TD-LTE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关键算法的研究和实现。下行共享信道的解析涉及发送与接收流程研究、模块定义和链路搭建,成功解析下行共享信道是解析LTE物理层的基础。算法的选择影响着信道解析性能,故对LTE中不同算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关键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发送端的发送分集、速率匹配和资源映射,研究了接收端OFDM解调、信道估计和Turbo译码。推导了两天线端口下解发送分集的公式,分析了速率匹配过程,然后对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常用的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LS、MMSE和基于DFT的时域降噪算法,并对叁种算法的性能和复杂度进行了对比。对常数插值、线性插值和高斯插值进行了仿真。对下行共享信道中Turbo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包括MAP、Log-MAP、MAX-Log-MAP和SOVA算法,对几种算法在不同迭代次数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使用matlab对下行共享信道链路进行仿真,对比了不同信道和天线条件下的误块率。最后对常用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了介绍,并对本文使用的软件无线电平台USRP+UHD进行了介绍。概述了整体框架结构,对下行共享信道接收端的各个子模块进行了介绍,并对部分模块进行了优化。最后使用无线电平台接收实际空口数据,对下行共享信道进行解析,测试结果显示可以解析下行共享信道。(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6)

石荣,徐剑韬,李潇[6](2018)在《TD-LTE上行侦收中物理共享信道用户码流的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TD-LTE上行链路侦收中对用户信号进行非合作解调、获取其传输码流是后续用户特征信息分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施移动通信终端精准管控的必要条件。针对这一需求,基于TD-LTE上下行帧结构时域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下行侦察引导来获得上行定时粗同步,然后利用相位差值序列的频域线性相位特征来实现解调参考信号基序列的识别与定时精同步。在利用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侦察信道估计与补偿之后,通过频域数据的傅里叶逆变换最终恢复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中DFT扩展的OFDM信号的调制星座图,从而得到用户传输码流。采集实际TD-LTE信号作为试验对象成功恢复出用户码流,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后续TD-LTE移动终端管控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周健,孙丽艳,张龙[7](2017)在《一种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零知识共享信道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共享信道协商过程为自私行为提供过多频谱信息的情况,提出一种满足半诚实环境安全需求的零知识共享信道协议(Zero Knowledge Shared Channel Protocol,ZKSCP),该协议使用承诺协议将频谱信息和节点身份绑定,结合同态密钥和门限机制提供安全频谱计算,阻止自私节点对非共享信道信息的窥探,保证频谱计算的正确性,此外,灵活的门限协商机制使得该协议具有可扩展性和鲁棒性,可满足半诚实环境中共享信道协商的安全需求。(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竭祥[8](2017)在《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下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基于TD-LTE的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下行数据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传输原理及其实现关键技术。论文基于TI公司TMS320C6670四核DSP芯片,完成了收发链路的DSP软件实现;设计了PHY与MAC层数据交互接口,DSP与FPGA数据接口,通过系统级联调测试,验证了系统准确性与稳定性;论文利用信道模拟器,验证了试验样机在典型信道下的性能。论文首先研究了TD-LTE物理层协议,基于协议设计了下行数据共享信道收发链路总体流程,详细分析了关键子模块的算法选型和处理流程。论文基于Matlab软件,搭建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链路级浮点仿真平台。通过与第叁方标准链路进行数据对比,验证了链路正确性,并在高斯信道下验证了仿真链路的性能。论文重点研究了下行数据共享信道的DSP软件实现。基于资源分析,对收发链路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多核划分;论文研究了TMS320C6670芯片多核数据导航的机制,研究了DSP携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比特级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的调用模式,对协处理器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优化;论文完成了发送链路比特级子模块与符号级子模块的DSP软件实现,完成了接收链路解资源映射、信道估计、信道均衡、软解调、解速率匹配、信道译码和CRC校验等子模块的DSP软件实现。论文完成了DSP自环测试。基于测试需求,论文研究了TMS320C6670中断的基本原理,基于定时器中断与SRIO接口中Doorbell门铃中断,完成了下行数据共享信道收发链路DSP自环测试模式的接口方案设计,验证了系统连续处理的能力与稳定性;论文对DSP定点实现的主要模块与Matlab仿真链路进行了数据对比,验证了DSP实现链路的正确性;论文同时对发送链路与接收链路的软件复杂度与存储资源占用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论文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联合测试。论文设计了PHY层与MAC层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DSP与FPGA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通过下行链路系统级联调测试,验证了接口的正确性与稳定性;论文基于信道均衡模块,对数据定标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动态定标的优化定标方案;论文设计了通过信道模拟器的性能测试方案,测试了在典型信道模型下的系统性能。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和禄[9](2017)在《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宽带无线多媒体(Boar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链路结构、传输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在TMS320C6670多核DSP芯片上完善并验证了上行PUSCH收发信机的功能及与调度层、射频板的功能联调,最后基于信道模拟器进行了链路传输性能的测试和验证。论文首先讲述了全球无线专网向宽带演进的过程及B-TrunC标准的制定,分析了中国率先制定的B-TrunC物理层与TD-LTE的关系,同中存异,继而研究多用户PUSCH信道的链路处理流程及各子模块;利用MATLAB搭建PUSCH仿真链路,与第叁方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链路算法的正确性;给出并分析高斯信道下多用户PUSCH接收机在不同调制方式与码率组合条件下的性能仿真曲线。论文研究了PUSCH收发信机基于TMS320C6670多核DSP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涵盖比特加速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和Turbo译码加速器(Turbo Decoder Coprocessor 3,TCP3D)叁种协处理器的调用、配置实现过程及链路各功能模块的性能评估;深入研究了接收机的多核资源分配,通过叁核同时调用FFTC实现单子帧部分译码模块的并行处理,达到多子帧译码流水处理的优化效果;论文统计并分析了基于20MHz带宽满载场景下PUSCH收发信机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完善并验证了包括不同带宽灵活切换和上下行资源灵活配比的上行系统功能。论文研究了PUSCH随路控制信息处理在TMS320C6670 DSP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控制信息的编译码、与PUSCH业务数据的复用、交织及解复用交织的过程;深入研究了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CQI)快速哈达码变换(Fast Hadamard Transform,FHT)的译码算法,与传统最大似然算法从空间资源占用与译码性能角度相比较;实现PUSCH随路控制信息收发信机链路的处理,对其编译码的复杂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论文基于MATLAB及信道模拟器的高斯信道给出随路控制信息浮点与定点传输链路的性能仿真曲线,验证了论文定点实现方案的正确性。论文基于协议规定研究了物理层多用户PUSCH实验样机与调度层、射频板的系统联调时序设计及实现技术方案,完成了物理层上行实验样机与调度层和射频板的直通联调;论文完成上行多用户PUSCH实验链路的系统性能测试,先基于MATLAB信道给出性能仿真曲线,验证DSP定点处理的链路性能,再通过信道模拟器的TD-LTE多种专用信道模型测试实际场景中DSP链路的性能,进一步验证论文所提供上行链路实现方案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实用性。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针对上行PUSCH链路进一步可完善和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黄菲[10](2017)在《LTE-A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多核DSP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增强型长期演进)作为无线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其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不断提升,采用单核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基带处理已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多核并行模式与无线通信协处理器被广泛应用。针对“FDD-LTE-A信号接收处理技术”和“LTE Multi-UE基站负载、容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研发需求,本文主要对LTE-A系统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 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多核DSP实现进行详细研究。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LTE-A系统新增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与小区参考信号映射的时频资源不同,即端口间采用了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而小区参考信号只采用了频分复用技术。在充分研究此特点与传统估计算法的原理下,设计了两种利用专用导频信息的八天线信道估计算法,即LS-UE算法和LMMSE-UE算法。通过仿真得出上述两种算法的可行性,再综合考虑算法的性能与复杂度,选取LS-UE算法进行多核DSP实现,证明该算法的实用性。2.针对传统软球形译码算法的复杂度与符号距离的初始化有关,以及QR分解检测算法没考虑噪声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软球形译码算法,即考虑噪声的QR分解检测算法和软球形译码联立。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性能基本相同,但复杂度却有一定的降低,在信噪比为0时,平均可以省去5%到10%的搜索点数,表明新算法更适合基带系统的实现。最后通过多核DSP实现,验证了新检测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3.运用多核DSP所提供的FFTC(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和BCP(Bit Rate Coprocessor,比特率协处理器)对PDSCH的发送端进行实现,并与单核DSP的实现进行对比。处理时间表明,协处理器处理性能明显优于单核DSP的处理性能,并且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协处理器的处理会达到流水线操作,而单核DSP的处理时间与数据量成正比。4.PDSCH接收端的实现模块中,耗时最多的是Turbo译码。本文运用TCP3d(Turbo Decoder Coprocessor,Turbo译码协处理器)对Turbo译码进行实现,同样与单核DSP实现对比。处理时间表明,该协处理器能显着增加Turbo译码的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06)

共享信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虚拟和现实的世界环境,大量数据喷涌而出实时交汇通信,对无线通信硬件平台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TI推出了支持多种无线协议基于KeyStone I架构的多核数据处理芯片TMS320C6670。本文研究了基于该芯片平台的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下(Time-Division Duplex Long-Term Evolution,TDD-LTE)下行链路数据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实现,完成了多种典型带宽配置条件和不同用户数目条件下与调度层、射频板的功能联调,最后在典型衰落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测试与验证。论文首先研究了TDD-LTE物理层协议,基于协议设计了5MHz、10MHz、20MHz带宽下采用单天线、发射分集、空分复用传输模式的下行数据共享信道基站侧和用户侧链路的总体流程,对总流程进行子模块划分,分析了关键子模块的算法选型和处理流程。运用Matlab搭建了浮点仿真链路,论文在高斯信道和瑞利信道下对各个带宽下的不同传输模式进行了链路的性能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也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定点实现提供了性能参考。论文重点研究了下行数据共享信道的DSP软件实现。基于多核数据处理芯片的处理资源分析,对基站侧和用户侧链路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多核分析;实现了TMS320C6670芯片携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processor,FFTC)、比特级协处理器(Bit Coprocessor,BCP)的调用、配置,对协处理器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优化;研究了DSP存储空间的管理分配,对缓存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多核间数据共享的软件实现提供参考;论文完成了基站侧链路Turbo信道编码、层映射、预编码、时域符号生成等的DSP软件实现,完成了用户侧解资源映射、信道估计、信道均衡、软解调、信道译码等子模块的DSP软件实现。论文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联合测试。论文设计了物理层与调度层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采用了串口与网口两种方式进行实现,分析了两种方式的优劣;设计了DSP与FPGA接口的数据交互方案,并进行下行链路系统级联合测试,验证了接口方案的正确性与稳定性;论文设计了定点实现的定标方案,与浮点链路对比进行了验证与优化。论文完成了基于计算机、多核芯片板、射频板、天线的演示系统搭建,实现了基于TDD-LTE技术的基站侧与用户侧的业务传输功能,初步完成了项目需求。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针对PDSCH链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享信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艳娟.NB-IoT系统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

[2].贺毅.基于TDD-LTE的多用户下行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夏季.基于TDD-LTE的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蒋汉陶.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陈小龙.TD-LTE系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6].石荣,徐剑韬,李潇.TD-LTE上行侦收中物理共享信道用户码流的恢复[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8

[7].周健,孙丽艳,张龙.一种认知无线电AdHoc网络零知识共享信道协议[J].蚌埠学院学报.2017

[8].竭祥.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下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9].和禄.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上行数据共享信道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黄菲.LTE-A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多核DSP实现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标签:;  ;  ;  ;  

共享信道论文-杨艳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