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实现生物质热电可燃气多联产、CO2的近零排放以及较高的碳转化率,实现生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颗粒循环流率的控制是双循环流化床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也是技术难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床内的运行情况。在热态条件下颗粒循环流率越大,燃烧室与气化室之间的温差就越小,气化室的温度就能维持在较高值提供气化所需热量,另外大的颗粒循环流率还可以减少向提升管中加入的附加燃料量。目前,在双循环流化床运行过程中很难实现颗粒循环流率的在线监测,建立颗粒循环流率的预测模型便成为了解床内运行情况并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双循环流化床的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实验台,对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清晰的反应出双循环流化床中两床风速、物料平均粒径和静床高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根据双循环流化床的压力平衡和物料量守恒建立了颗粒循环流率的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当颗粒循环流率小于2kgm-2s-1时,流体动力学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大,而当颗粒循环流率大于2kgm-2s-1时,几乎所有点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偏差都保持在±20%以内,并且模型预测值随各因素的变化曲线与实验数据的变化曲线能较好的吻合;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加入动量的颗粒循环流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当模型为1个隐含层、15个隐含层节点时,网络稳定性较好,并且训练时间相对较短,网络性能达到最优,测试样本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同样保持在±20%以内,定义的平均偏离度仅为8%,总体偏离程度很小。从预测结果看,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渣的循环流化床环保处理[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4)
- [2].一种循环流化床残炭锅炉的设计[J]. 化工管理 2020(16)
- [3].齐鲁第二化肥厂循环流化床炉前系统优化[J]. 齐鲁石油化工 2017(03)
- [4].循环流化床结焦原因分析[J]. 西部煤化工 2010(01)
- [5].浅谈250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的设计[J]. 能源与环境 2020(02)
- [6].循环流化床机组分离器本体试制及优化[J]. 锅炉制造 2020(05)
- [7].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探讨[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0(08)
- [8].关于准东煤循环流化床设计问题的探讨[J]. 电站系统工程 2017(01)
- [9].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石灰使用优化分析[J]. 玻璃 2017(04)
- [10].石灰石粉与循环流化床灰复合效应的研究[J]. 江西建材 2015(12)
- [11].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运行探讨[J]. 科技展望 2015(22)
- [12].出口效应对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内轴向浓度的影响[J]. 电力学报 2013(03)
- [13].不同形式的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J]. 锅炉技术 2012(01)
- [14].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制备蒸压砖的工艺研究[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2(08)
- [15].不同容量循环流化床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J]. 电力技术 2010(01)
- [16].国产首台1×330MW循环流化床机组给水泵设计选型分析[J]. 电力技术 2010(Z1)
- [17].循环流化床(CFBC)[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04)
- [18].化学激发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研究[J]. 电力环境保护 2009(06)
- [19].我国循环流化床产业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J]. 电力设备 2008(05)
- [20].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飞灰的二次气化利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06)
- [21].燃煤粒度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影响[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9)
- [22].循环流化床入炉垃圾热值软测量[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6)
- [23].国内首套低阶粉煤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示范项目开工[J]. 通用机械 2016(10)
- [24].生物质双循环流化床冷态下整体流动二维模拟[J]. 广州化工 2015(16)
- [25].浅析火电厂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系统[J]. 电子制作 2013(19)
- [26].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技术分析[J]. 机电信息 2013(30)
- [27].高颗粒通量循环流化床的构型作用[J]. 化工学报 2010(01)
- [28].高参数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术的应用[J]. 工业锅炉 2020(04)
- [29].节能降耗 保时保质——记部优工程中铝广西分公司大型循环流化床煤气炉技改工程[J]. 中国有色金属 2019(11)
- [30].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特性与利用研究进展[J]. 商品混凝土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