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阶段,一方面由于旅游公路景观建设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引起旅游公路景观特色的丧失,风格与周围自然山水不协调,旅游公路景观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技巧的炫耀,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构建一种场所的情境,一种氛围。旅游公路景观作为风景区景观的“延伸”,在体验层面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并没有得到设计师足够的关注。因此,以传统山水文化的代表——山水诗与山水画为背景,对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进行研究,是对旅游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从山水诗画中的意象与空间意识出发,研究如何摹写复制山水诗画中的精华片段,并将其在峡谷型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中还原重现,结合省内部分旅游公路景观设计实例,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供新的切入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 国外研究概况1.2.2 国内研究概况1.2.3 研究存在的不足1.3 研究的内容与目的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目的1.3.3 论文主要创新点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思路2 相关概念阐述与辨析2.1 山水诗与山水画2.1.1 意象2.1.2 山水诗2.1.3 山水画2.2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概念辨析2.2.1 旅游公路的界定与分类2.2.2 峡谷型风景区概念2.2.2.1 按等级特征分类2.2.2.2 按用地规模等级特征分类2.2.2.3 按景观特征分类2.2.2.4 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类2.2.3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的特点2.2.4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的功能2.3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2.3.1 旅游公路景观2.3.2 旅游公路景观的特点2.3.3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概念2.3.4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构成要素2.3.5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功能3 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3.1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理论3.2 景观美学理论3.2.1 美学作为感知的过程3.2.2 景观美学分类3.3 游憩学理论3.3.1 游憩学基本概念3.3.1.1 游憩体验3.3.1.2 游憩满意度3.3.1.3 依赖性满意3.3.1.4 游憩替代性3.3.1.5 游憩承载量(RCC)与可接受改变的限度(LAC)3.3.2 娱乐游憩理论4 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现状分析4.1 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资源概况4.2 浙江峡谷型风景区公路景观的特点4.2.1 独特的自然地理背景4.2.2 鲜明的地域景观特色4.2.3 深厚的区域文化积淀4.3 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状况4.4 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存在的不足4.4.1 沿线景观单薄,人工气息重4.4.2 忽视区域个性,景观内涵少4.4.3 过度追求视感,生态效应轻4.4.4 景点风格单一,趣味性较差4.5 山水诗画在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中的意义4.5.1 突出山水背景,还原自然气息4.5.2 创造独特个性,丰富景观内涵4.5.3 视感动静结合,缓解生态压力4.5.4 景观风格多变,联想增添趣味5 山水诗画对浙江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启示5.1 山水诗画意象与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的契合性5.1.1 闲适与雅趣并存5.1.2 虚静与恬淡共生5.1.3 空灵与厚重同举5.2 山水诗画中意象塑造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5.2.1 意象在峡谷型风景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具象化5.2.2 静态意象的运用5.2.3 动态意象的运用5.3 山水诗画中空间概念的借鉴与运用5.3.1 空间意识塑造5.3.1.1 山水诗画中的空间意识5.3.1.2 山水画中的空间表达手法5.3.2 整体画面感塑造5.4 山水诗画意象在景点题名中运用6 结语与展望6.1 结语6.2 论文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附录 图片来源在校期间学术、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峡谷型风景区论文; 旅游公路论文; 山水诗画论文; 意象论文; 空间论文;
山水诗画意象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以浙江峡谷型风景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