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飞蓬属(ErigeronL.)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灯盏乙素。具有确切的心血管药理活性,但其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为探明灯盏花素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本文采用caco-2细胞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其口服吸收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考察,考察因素包括时间、温度、介质pH、药物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制剂辅料及不同肠段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备灯盏花素口服自微乳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以灯盏花素中主要成分灯盏乙素为指标,对灯盏花素在人工胃液、不同pH(pH6.0,6.8 7.4)K-R液、不同肠段内容物及不同肠段肠黏膜组织匀浆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药物在人工胃液、不同肠段内容物及黏膜组织匀浆液中的稳定性较差,对影响灯盏花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对胃肠道内酶及介质pH敏感,其在K-R液中的稳定性随介质pH升高而降低。0.1%EDTA-2Na和0.1% Vc均可增强药物在K-R液中的稳定性,而以0.1% Vc对药物稳定性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通过MTT实验考察了药物及一些辅料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这些辅料对Caco-2细胞的毒性大小顺序为PEG400<普朗尼克F68<多烯酸乙酯<灯盏花素<中链脂肪酸甘油酯<油酸乙酯<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油酸。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灯盏花素的口服吸收机制,并考察了吐温80、普朗尼克F68及聚氧乙烯蓖麻油对其跨细胞膜转运的影响。实验发现,灯盏花素在Caco-2细胞单层上的摄取受温度及药物浓度的影响,Caco-2细胞对灯盏花素的摄取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灯盏花素细胞摄取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pH的变化及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加入对灯盏花素的细胞摄取无显著影响,F68、Tween80及Cremophor EL的加入可增加灯盏花素的细胞摄取量。Caco-2细胞转运实验表明,药物AP-BL及BL-AP的Papp受温度、F68、Tween80及Cremophor EL的影响,而受pH、浓度、维拉帕米的影响不大。药物在AP→BL及BL→AP的Papp均随温度的升高及三种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灯盏花素细胞摄取与转运实验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吸收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在体肠灌流是研究小肠吸收机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研究了灯盏花素的吸收特性。灯盏花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系数分别为0.0702h-1,0.0871h-1,0.0663h-1和0.0273h-1,t检验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在结肠中的吸收系数与其它肠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肠段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分别以油酸乙酯、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和多烯酸乙酯为油相来制备灯盏花素微乳,以磷脂为增溶剂增加灯盏花素在三种油相中的溶解度,并绘制了三种油相的灯盏花素微乳伪三元相图。根据伪三元相图,我们设计具有不同油相以及不同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比例的了九个乳剂处方,以Caco-2细胞为模型,对这九个处方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九个乳剂处方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灯盏花素的吸收,其促进药物的吸收作用与乳剂中油相的种类及乳滴大小有关。三种油相对乳剂促进灯盏花素吸收的大小顺序为油酸乙酯>多烯酸乙酯>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乳滴粒径大小与乳剂的促进吸收作用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7。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制备了灯盏花素自微乳剂,处方由35.1%Tween80.17.5%PEG400、38、6%油酸乙酯、3.9%磷脂、4.7%灯盏花素及0.2%维生素E组成。以上处方制备的灯盏花素自微乳化药液0.5g分散在100ml水中可形成均一透明的微乳,乳滴粒径为43nm。形成的微乳采用葡聚糖凝胶G-50色谱法分离游离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裹率,结果为(93.2±1.0)%。凝胶柱色谱法回收率为98.07%,凝胶柱色谱法加样回收率为97.9%。高效液相色谱法回收率为99.94%,药物在12~36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采用透析法测定了灯盏花素微乳中药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度,结果微乳在水中释放较慢且不完全,药物在pH6.8PBS中的释放缓慢、平稳,在pH6.8PBS中的释放速率符合higuchi方程Q=14.19t1/2+0.963(R=0.9934)。建立了大鼠血浆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分别以灯盏花素混悬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做为参考,计算灯盏花素自微乳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绝对生物利用度。绘制了三种制剂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用DAS软件计算出了三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灯盏花素自微乳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1.8%,灯盏花素混悬液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2%,灯盏花素自微乳剂相对于灯盏花素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为770.1%。由此可见,与混悬液相比,灯盏花素自微乳剂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6.7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5%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微乳剂的研发与应用[J]. 农药 2020(02)
- [2].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柑桔溃疡病试验[J]. 现代园艺 2016(23)
- [3].新型农药剂型微乳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08)
- [4].25%溴菌腈微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04)
- [5].半边旗口服微乳剂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12)
- [6].胰岛素自微乳剂肠道给药的降血糖效果考察[J]. 中国药房 2015(19)
- [7].8.9%苦葛皂苷微乳剂对福寿螺药效试验[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10)
- [8].生物农药茶多酚微乳剂制备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9)
- [9].复方苦部微乳剂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活性成分含量测定[J]. 农药学学报 2015(02)
- [10].棉花应用吡草醚微乳剂催熟的药效试验[J]. 棉花科学 2014(02)
- [11].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J]. 农药 2014(05)
- [12].30%矮·烯微乳剂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 2014(05)
- [13].50%咪鲜·戍唑醇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应用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4(05)
- [14].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报告[J]. 中国林副特产 2012(01)
- [15].诱致型氯氰菊酯微乳剂的制备、性质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1)
- [16].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棉红蜘蛛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
- [17].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烟青虫田间药效试验[J]. 植物医生 2011(06)
- [18].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茶树茶尺蠖防效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6)
- [19].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0(06)
- [20].25%咪酰胺微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试验[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08)
- [21].微乳剂的困惑[J]. 农药市场信息 2009(11)
- [2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研制[J]. 河北化工 2009(08)
- [23].30%矮壮·烯效微乳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 [24].紫杉醇亚微乳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06)
- [25].83%乙·噻·滴丁酯微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11)
- [26].国光优丰(0.1%三十烷醇微乳剂)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5)
- [2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J]. 农药学学报 2014(04)
- [28].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茶树茶尺蠖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
- [29].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J]. 北方水稻 2009(04)
- [30].麦巨金微乳剂对小麦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