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 ——以孔、孟、荀思想为中心

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 ——以孔、孟、荀思想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以历史哲学的三个问题为理论框架,试图发掘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并涉及与孔、孟、荀思想密切相关的前轴心时代以及郭店楚简中所具有的历史哲学思想。这三个问题是:第一,历史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历史规律与模式;第三,历史评价。以第一个问题为中心。 在前轴心时代,随着尧、舜至夏、商、周礼仪的发展与完善,华夏民族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礼义制度。礼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礼的人文世界。从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来说,礼义制度建立在氏族关系、宗族关系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社会的基本制度规范,加强了已有的宗法关系,使已经存在的宗族血缘关系成为系统、稳定的关系,以凝结个体生命,形成稳固的群体生命、宗族生命,乃至民族生命。礼制与现实的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紧密结合,构成先民们的现实生存活动本身。在此过程中,个人生命融入到氏族、宗族之中,融入到礼制之中,进而融入到民族生命之中,以在时间的绵延中维持氏族、宗族生命的延续,维持礼的秩序为最高目的。从这一意义来说,对前轴心时代的人们来说,历史就是生命的延续。同时个人与氏族、宗族又匍匐于天帝的权威之下。天帝决定着氏族、宗族和个人的命运,人缺乏从主体的角度来思考,处于自发状态。前轴心时代历史观的主流就成为自发的生命史观。从历史评价来说,在礼的人文世界中,史官秉笔直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礼为标准,或贬或褒,就是最早的历史评价。此外,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开始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在周初产生了以德配天的历史借鉴思想。 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抓住以往文化的核心精神,将之明确而自觉的展现了出来,这就是“仁”的精神,开辟了内在的生命世界,挺立起个人独立的人格。与此对应,也就形成了外在的人文世界。从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来说,仁作为个人的自觉精神,纯亦不已的发动,在成己成物两方面展现自己,以往消融个人生命的宗族,使人匍匐于其面前的天帝都囊括于此生命的真机中,而被赋予全新的价值意义,生命自觉的融入到宗族的延续中,融入到人文世界的传承中,历史化为自觉的生命绵延,成就起自觉的生命史观。从历史规律与模式来说,通过对以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前轴心时代:生命史观的萌生
  • 一、礼的人文世界形成
  • (一) 华夏文明之光与“礼”之产生
  • (二) 夏、商礼仪之发展
  • (三) 西周礼仪之大成
  • (四) 华夏民族礼仪文化的特点
  • 二、以礼为标准的历史评价
  • (一) 史官传统
  • (二) 史官以礼为标准的历史评价
  • 三、自发的生命史观
  • (一) 氏族、宗族对生命的融合
  • (二) 天帝的权威与主宰性
  • (三) 自发的生命史观
  • 四、历史借鉴思想
  • 第二章 孔子:自觉的生命史观
  • 一、仁:生命的自觉
  • 二、以仁为标准的历史评价
  • (一) 内在生命世界中的历史评价
  • (二) 外在人文世界中的历史评价
  • 三、自觉的生命史观
  • (一) 宗法制度以自觉生命为基础
  • (二) 义理之天与命运之天
  • (三) 自觉的生命史观
  • 四、人文世界的历史自觉反思
  • (一) 人文世界的传承
  • (二) 人文世界的因革损益
  • (三) 当下及未来人文世界的价值规范
  • 五、人文典范的确立
  • (一) 人文世界崩溃的展现
  • (二) 人文典范的确立
  • 第三章 郭店楚简:生命的解析与破裂
  • 一、生命的解析与破裂
  • (一) 儒家基本观念的解析与构建
  • (二) 生命的破裂
  • 二、零散的历史哲学思想
  • (一) 历史中的时世变化
  • (二) 历史的倒退与复古
  • 第四章 孟子:道德史观
  • 一、道德心性说
  • (一) 性善说──生命的德性根基
  • (二) 正己而物正──德性在价值世界的必然彰显
  • 二、道德史观
  • (一) 哺育民众和教化人伦──现实人文世界的历史发展
  • (二) 道德之天──历史发展中的德性力量
  • (三) 时势之天──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力量
  • (四) 依时势而显道德──道德史观
  • 三、德性循环论
  • (一) 道统──德性之圣圣相传
  • (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德性之循环彰显
  • (三) 先觉觉后觉──个人在德性彰显中的作用
  • 四、道德的历史评价
  • (一) 仁与不仁──社会的道德历史评价
  • (二) 天爵与人爵──个人的道德历史评价
  • 第五章 荀子:制度史观
  • 一、制度的世界
  • (一) 礼──人文世界的制度本质
  • (二) 化性起伪──生命融入到制度之中
  • (三) 天人相分──自然与人文世界的分隔
  • 二、制度史观
  • (一) 礼义之统──制度在历史中的常道
  • (二) 循旧名与作新名──制度在历史中的变道
  • (三) 法后王──当下人文世界的理想制度模式
  • (四) 君师──制度实施与传承的主体
  • 三、客观的历史评价
  • (一) 仁知且不蔽──客观的历史评价
  • (二) 非圣人莫之能王──对朝代更换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J]. 陶瓷研究 2017(03)
    • [2].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J]. 学习博览 2012(09)
    • [3].构建叙事的人文要意——《浙江日报·人文世界》的版面定位和实践[J]. 新闻战线 2011(09)
    • [4].中国现代酒桌礼仪文化中的中华民族人文世界[J]. 长江丛刊 2016(19)
    • [5].“公共考古”的价值诉求[J]. 大众考古 2016(11)
    • [6].文化周刊初探:让文字开出花朵[J]. 新闻战线 2010(06)
    • [7].延伸阅读 预约精彩[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2)
    • [8].简析儒学在当代的“内在批判”——从《儒学的探索与人文世界构成的层次问题》谈起[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4)
    • [9].看似结束的课堂开始又一个美丽的世界[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2(12)
    • [10].从人文说到人文世界与人文科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1(04)
    • [11].自觉的生命史观——孔子历史哲学思想探析[J]. 孔子研究 2008(06)
    • [12].运用“引”“动”策略 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能力[J]. 文理导航(下旬) 2010(12)
    • [13].内容简介[J]. 人文世界 2016(00)
    • [14].记录“文明人物” 彰显文明价值展现精神力量[J]. 文明 2013(07)
    • [15].唐君毅的民主政治观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观察 2014(08)
    • [16].士的精神:故乡的反求与觉悟——禅宗特质与中国人文世界之一[J]. 教育文化论坛 2011(04)
    • [17].收藏让文明回归[J]. 收藏·拍卖 2015(08)
    • [18].自然的曲线[J]. 商周刊 2010(04)
    • [19].价值与意义的哲学辨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0].一“集”窥情怀——走进席泽宗的人文世界[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1].城市、文化与知识分子价值[J]. 杭州(我们) 2014(01)
    • [22].关于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1)
    • [23].纪念之余,敬意尤佳——关于《听钱钟书讲文学》[J]. 出版广角 2008(10)
    • [24].求异思维 多元阅读——阅读教学中多元化解读之探微[J]. 考试与评价 2011(10)
    • [25].图说历史[J]. 八小时以外 2011(10)
    • [26].iPad在通识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2)
    • [27].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8].哲学的“创造性”品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9].《道家的人文精神》[J]. 文史知识 2013(01)
    • [30].如何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功能[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0(03)

    标签:;  ;  ;  ;  

    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 ——以孔、孟、荀思想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