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坚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也要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认真抓好业余运动队伍训练,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奥运成绩排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历史的必然。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天津市等七省市,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省,也是竞技体育强省。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七省市的金牌总数达到了216.5枚,占金牌总数的44.9%。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金牌总数551枚,七省市的金牌总数达到了282枚,占金牌总数的51、2%。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七省市的金牌总数达到了15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32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的46、8%。第29届奥运会上,七省市的金牌总数达到了27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的52.9%。本文运用会议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等方式、方法,从分析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天津市、上海市等七省市(以下简称七省市)近两个奥运周期、全运会周期的成绩入手。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整体的数量、质量和项目布局情况、招生、训练、比赛、文化学习、输送及体教结合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与现状,信息与数据进行描述整理、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各省市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进行分析与研究。深入了解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七省市体育后备人才均建立了以三级业训为主,体教结合与社会各类体育俱乐部为辅的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七省市饮食结构较内陆省市合理,青少年发育总体情况优于内陆省市,适合各类体育项目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七省市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项目布局上具有以下几个共性:一些金牌大户项目,如田径、游泳等,是七省市共同的重点项目;我国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的项目,如射击、举重、乒乓球等,也得到了各省市的普遍重视,保持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项目和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和武术等,由于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各省市的后备人才队伍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七省市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上还存在数量上的不足,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够科学,布局还不太合理,资金投入与国民收入的比例不足,一些省份培养效益差和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不高等问题。防碍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1、利用国家现有法律政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2、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业余训练顺利开展。3、完善体育行政部门机构体制建设,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4、完善体育法规制度,规范体育事业管理。本文旨在七省市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运动人才,其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今后几年的竞技体育水平。七省市有着良好的体育氛围,经济基础雄厚,人文地理优势明显,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和群众体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省市,既有体育大省(市),也有体育强省(市)。因此,对他们体育后备人才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冰雪运动 2020(02)
- [2].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
- [3].实施护理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6)
- [4].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改革体制,因材施教[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5)
- [5].关于安徽省艺术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兼谈设置艺术附小[J]. 艺术评鉴 2018(19)
- [6].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推动国企做优做强[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20)
- [7].制约天津市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6)
- [8].天津市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运动 2017(01)
- [9].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 运动 2017(09)
- [10].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6)
- [11].我国与世界排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3)
- [12].制约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9)
- [13].2022冬奥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22)
- [14].冬奥会背景下河北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今日财富 2020(15)
- [15].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03)
- [16].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J]. 中国科技教育 2019(08)
- [17].四川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18)
- [18].刍议游泳后备人才培养[J]. 明日风尚 2017(20)
- [19].基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探讨[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1)
- [20].齐齐哈尔市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发展路径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12)
- [21].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政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10)
- [22].中国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体育科学 2020(08)
- [23].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4].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2)
- [25].转型期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 2017(05)
- [26].县级医院学科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06)
- [27].影响辽宁中学校园篮球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5)
- [28].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7)
- [29].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3)
- [30].广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