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滑稳定论文-陈海玉,徐福卫

上滑稳定论文-陈海玉,徐福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滑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恩布赖茵拱坝,拱坝开裂,建基面,上滑稳定

上滑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玉,徐福卫[1](2017)在《坝体开裂对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稳定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稳定一直是坝工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结合奥地利科恩布莱茵拱坝工程实例,用拱梁分载法对拱坝上滑稳定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叁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CAE进行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稳定分析.对比分析了开裂前和开裂后在正常蓄水位荷载作用下建基面上剪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拱坝X、Y、Z叁个方向的位移.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都表明,坝体裂缝削弱了拱坝中梁的作用,使得梁承担的荷载减小、拱承担的荷载增加,导致梁和拱的变形都相应地增大,建基面上剪力的合力减小,拱坝的整体位移表现出坝体有被上抬的趋势.因此坝体开裂后增加了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海玉,徐福卫[2](2011)在《高拱坝的上滑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坝工界十分关注的拱坝上滑失稳问题,利用两个200 m高的拱坝模型,分析其建基面上的剪力,结果表明:高的双曲拱坝上滑失稳的可能性较小,而高的单曲拱坝却存在上滑失稳的可能,设计时应进行验算。(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新能源》期刊2011年04期)

李瓒[3](2002)在《玛尔巴塞拱坝的破坏与拱坝上滑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玛尔巴塞拱坝的崩垮与拱坝上滑稳定之间的统一性和相异性 ,分析比较了拱坝上滑稳定中的 3种不同破坏形式 ,指出玛坝沿基岩内部上滑问题比一般沿基础接触面和周边缝的滑移复杂得多。强调对拱坝上滑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02年02期)

汝乃华[4](1987)在《拱坝的上滑稳定和安全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从一座试验性拱坝的破坏谈起几年前,在我国沿海一条小溪出口处,建造过一座试验性的砌石薄拱坝、最大坝高22m,坝顶厚1.0m,底厚1.2m,为定圆心等半径圆筒型式。坝顶长64.35m,外半径40m中心角从顶到底变化在92°10′~32°40′之间。在坝顶中部设有长22m的溢流堰,堰顶低于坝顶0.7m,详见图1(a)。为了试验,在坝身近基岩处设有一道周边缝,缝在河床部位呈水平平面,位于坝顶下15.7m,见图1(b)。两岸斜坡部位呈弧形面,其上端终止于坝顶以下1.7m处,见图(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1987年01期)

上滑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坝工界十分关注的拱坝上滑失稳问题,利用两个200 m高的拱坝模型,分析其建基面上的剪力,结果表明:高的双曲拱坝上滑失稳的可能性较小,而高的单曲拱坝却存在上滑失稳的可能,设计时应进行验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滑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玉,徐福卫.坝体开裂对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稳定的影响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2].陈海玉,徐福卫.高拱坝的上滑稳定分析[J].水电与新能源.2011

[3].李瓒.玛尔巴塞拱坝的破坏与拱坝上滑稳定分析[J].水电站设计.2002

[4].汝乃华.拱坝的上滑稳定和安全准则[J].大坝与安全.1987

标签:;  ;  ;  ;  

上滑稳定论文-陈海玉,徐福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