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工质论文-韩中合,梅中恺,李鹏

有机工质论文-韩中合,梅中恺,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工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热力性,多目标优化,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

有机工质论文文献综述

韩中合,梅中恺,李鹏[1](2019)在《中温有机朗肯循环多目标优化及工质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有机朗肯循环整体性能,从热力性、经济性和环境性3个方面出发,以系统总投资成本、环境、系统净输出功率、烟气进出口降、系统总不可逆损失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523.15 K烟气余热热源,选取戊烷、庚烷、辛烷、葵烷、环己烷、苯、甲苯7种工质为待选工质,利用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NSGA_2),对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ORC)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进行优化,采用理想点辅助法从帕累托解集中选出各工质的最优解,得出各工质最优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及相对应的投资回收年限和单位发电成本。结果表明:在给定热源条件下,甲苯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在热源温度大于500 K时,当热源温度上升时,甲苯的最优蒸发温度随之上升,最优冷凝温度几乎不变,单位输出功率的系统总投资成本、改进型可持续发展系数随之减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游怀亮,韩吉田,刘洋[2](2019)在《采用有机工质喷射器制冷的SOFC/MGT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化石能源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喷射器制冷的SOFC/MGT冷热电联供系统.首先建立并验证了该联供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了空燃比、SOFC工作压力、SOFC入口温度、ORC工质流率等系统关键设计参数对联供系统能效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联供系统输出功率为300 kW,并可同时向用户提供32.12 kW热负荷及59.34 kW冷负荷;联供系统发电效率、?效率及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别为72.01%、61.87%、93.97%;通过梯级利用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排气余热及再利用ORC透平排气余压,联供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单独的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提高了30.81%;联供系统中?损失最大的部件依次为SOFC、后燃烧室、回热器及预热器3.(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3](2019)在《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团贡献(GC)法一般用于预测有机物的热力学属性参数,但对过程指标的预测能力有限,如热力循环过程的效率。本文发展了一种结合GC法和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的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估算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GC方法的局限性。利用GC法与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筛选了60多种用于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的有机工质。首先,运用GC方法预测了60多种有机工质的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潜热r,液体的定压比热容c等热力学属性。其次,基于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得的ORC解析模型,可直接由GC法预测的热力学参数直接确定ORC的输出功wout和热效率η等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与NIST数据相比,本文采用的GC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来估算热力学参数(T_c,P_c,r,c,w_(out),η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9.29%,5.85%,11.5%,10.8%,2.9%)。其中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约为2.9%),且所有预测值的误差在0~24%的范围内。本研究表明GC方法与ORC解析模型结合,不仅提供了一种估算热效率的直接方法(无需状态方程),并且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来评估有机工质的热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也为指导基于GC法的ORC有机工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8期)

陈旭立[4](2019)在《船舶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耗油量巨大且会产生大量余热和氮硫化物,为实现船舶节能减排,本文考虑使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利用船舶余热。但船舶余热形式复杂且温度不同,为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本文选取7种工质,并以MAN S35MC船舶柴油机为例,通过性能对比分析得出:相比其他工质,R601最适宜船舶余热的回收利用。在最佳工况条件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利用船舶余热的总热效率能达到12.35%,总输出功率266.24kW,总■损率309.02kW,可使船舶柴油机的有效功率提高6.32%,这对实现船舶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陈曦,张燕平[5](2019)在《低温热源有机工质带叶片盘式透平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esla盘式透平是一种以流体边界层摩擦力带动转子旋转的非传统透平,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质适应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品位热源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其特有的做功方式,盘式透平的运行转矩与效率均远低于常规透平形式,这也是制约其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盘式透平的相邻盘片间增加导流叶片,并针对增加叶片后的透平结构进行了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验证。CFD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流体通道内的流体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并能够预测透平效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趋势。针对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不同有机工质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种类工质做功时,增加叶片均可以大幅提升盘式透平转矩与效率。(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柴俊霖,田瑞,杨富斌,张红光,吉平[6](2019)在《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质的合理选择对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排气余热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某6缸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余热能的分布特性,提出有机工质初选条件,进而对满足条件的8种有机工质进行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8种有机工质的蒸发压力范围内,R420A的系统热效率最大,为6.83%;在柴油机变工况下,R420A的系统总净输出功率、系统最大净输出功率和系统平均净输出功率均高于其他工质,分别为306.81 kW,9.769 kW和2.005 kW;采用R420A的系统初期投资成本较少,仅次于R417A和R437A,但其单位能量产出成本(LEC)最小。(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3期)

马林,卿山,刘迎春,刘艺琴,李增恩[7](2019)在《纳米有机工质导热沸腾特性及对ORC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有机工质在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中的应用属于目前传热领域的创新型研究,但是迄今为止研究成果较少,且存在一些矛盾和障碍.文章综述了纳米有机工质的历史由来以及应用在ORC系统中的优势,简单介绍了纳米有机工质的制备以及如何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列举了近几年纳米有机工质导热系数和沸腾传热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纳米有机工质对ORC系统性能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促进今后ORC系统在低温余热资源发展方向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解志勇,段远源,葛众,李健[8](2019)在《烟气余热驱动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高温级循环质量流量、低温级循环质量流量、冷却水质量流量、高温级循环净输出功率、低温级循环净输出功率、冷却水泵功耗和系统净输出功率等随工质摩尔组分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级循环蒸发泡点温度和高温级蒸发器夹点位置会影响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各项性能参数随工质摩尔组分的变化趋势,当高温级循环混合物中环戊烷的摩尔组分为0.8,低温级循环混合物中异丁烷摩尔的组分为0.1时,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为92.79 kW,比复迭式纯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提高了3.83%。(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5期)

张鸿鹄,刘华,熊建国,席奂,何雅玲[9](2019)在《有机朗肯循环-蒸气压缩式热泵联合循环多目标优化及工质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C)/回热有机朗肯循环(RORC)驱动蒸气压缩式热泵的联合循环系统,根据作者提出的年度现金流量-(?)效率双效图(CE图),采用帕累托最优解集的思想以及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系统的热力学和经济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工质组合对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质组合。结果表明,对于ORC-HP系统,推荐采用R134a-R245fa的工质组合;对于RORC-HP系统,推荐采用R245fa/R1233zd(E)-R245fa的工质组合。同时,研究表明ORC-HP系统的经济性要略优于RORC-HP系统。采用临界温度接近热泵系统冷凝温度的有机物作为热泵系统工质会使得联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乐,平力,蔡振琦,焦乾峰[10](2019)在《柴油机不同主机工况下水蒸气朗肯循环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柴油机的余热能量,根据余热分布特性设计了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用来回收柴油机排气能量、进气中空气冷却能量以及冷却系统的能量,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这两种循环系统进行流程模拟,比较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在不同的柴油机主机工况下,这叁种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这两种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热效率、热回收效率都随着柴油机主机工况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柴油机主机工况下,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热回收效率大于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热效率小于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本文来源于《能源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有机工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化石能源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采用有机工质喷射器制冷的SOFC/MGT冷热电联供系统.首先建立并验证了该联供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了空燃比、SOFC工作压力、SOFC入口温度、ORC工质流率等系统关键设计参数对联供系统能效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联供系统输出功率为300 kW,并可同时向用户提供32.12 kW热负荷及59.34 kW冷负荷;联供系统发电效率、?效率及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别为72.01%、61.87%、93.97%;通过梯级利用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排气余热及再利用ORC透平排气余压,联供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单独的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提高了30.81%;联供系统中?损失最大的部件依次为SOFC、后燃烧室、回热器及预热器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工质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中合,梅中恺,李鹏.中温有机朗肯循环多目标优化及工质筛选[J].太阳能学报.2019

[2].游怀亮,韩吉田,刘洋.采用有机工质喷射器制冷的SOFC/MGT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4].陈旭立.船舶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选择[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5].陈曦,张燕平.低温热源有机工质带叶片盘式透平设计及性能分析[J].发电技术.2019

[6].柴俊霖,田瑞,杨富斌,张红光,吉平.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选择[J].车用发动机.2019

[7].马林,卿山,刘迎春,刘艺琴,李增恩.纳米有机工质导热沸腾特性及对ORC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解志勇,段远源,葛众,李健.烟气余热驱动复迭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

[9].张鸿鹄,刘华,熊建国,席奂,何雅玲.有机朗肯循环-蒸气压缩式热泵联合循环多目标优化及工质匹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10].贾乐,平力,蔡振琦,焦乾峰.柴油机不同主机工况下水蒸气朗肯循环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性能对比[J].能源工程.2019

标签:;  ;  ;  ;  

有机工质论文-韩中合,梅中恺,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