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资源紧缺、生态恶化问题的加剧,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社会问题的关节点。为了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扭转社会文化价值观、摒弃原有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创新政府决策机制、变革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将这一系列的举措融合到一个整体的发展框架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呼之欲出。在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比西方发达国家复杂得多。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后才遭遇环境问题的,而中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现代化尚未彻底实现就陷入了生态困境,这种情形决定了我们所面对的压力远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尽快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目标将永远无法实现。本文较全面地阐释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障碍;在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界定;提出在继承中国古代环境文化的优秀成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借鉴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体系的设想;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环境文化为思想基础、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绿色科技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基本框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我们坚信,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够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此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2 此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此课题的思路、方法2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特点及意义2.1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由来2.1.1 国际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形成2.1.2 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形成2.2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2.2.1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2.2.2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关系2.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2.3.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2.3.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突破资源瓶颈的制约2.3.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2.3.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担负起经济全球化中的大国责任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障碍3.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障碍3.1.1 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所占比例较大3.1.2 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3.1.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3.2 观念上的障碍3.2.1 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3.2.2 公众环境意识较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有待转变3.3 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3.3.1 政府的环境管理存在严重缺陷3.3.2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3.4 技术上的障碍3.4.1 绿色科技成果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4.2 环保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绿色科技的快速发展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对策4.1 主要对策之一——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基础4.1.1 环境文化的定义和内涵4.1.2 继承中国古代环境文化的优秀成果4.1.3 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4.1.4 借鉴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4.1.5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友好环境文化4.2 主要对策之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4.2.1 循环经济的起源、内涵及发展4.2.2 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4.3 主要对策之三——绿色科技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力4.3.1 绿色科技与传统科技之比较4.3.2 绿色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4.3.3 绿色科技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动力4.4 主要对策之四——制度创新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4.4.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政绩观4.4.2 大力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4.3 加快环境法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环境友好型社会论文; 环境文化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绿色科技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