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 ——以京津冀为例

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 ——以京津冀为例

论文摘要

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及西方福利国家的管理危机又向世界昭示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同样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并存,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引入治理来弥补市场和政府的不足,并取得了成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经济、社会运行活动皆由政府管理,但是到1978年之前,我国的经济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政府失灵”。随后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消退以后,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疲软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通过调整利率、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生,政府的调控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也就是说,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区域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行政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地方政府形成了以行政辖区为范围的经济体系,其作用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形式。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横向联系)和我国的行政区经济运行体系(纵向运行体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上述矛盾客观上要求我们打破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创建新的制度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解决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以及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即实施区域治理。我国区域治理是在区域经济的自然发展不断被行政区划的界限、被政府干预行为挫伤的背景下,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合理化的关系构建与行为调整。区域治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本文围绕区域治理这一主题,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的发展脉络、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其发展规律以及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因素,综合运用地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构建该地区区域治理的体系、组织制度设计、运行机制以及空间整合策略。全文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作者对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本部分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奠定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竞争与依赖。本部分从理论上对区域治理的演变轨迹和趋势进行分析,包括上层建筑演进路径:行政区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治理和经济基础演进路径:传统时期的行政区经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第四章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与现状。本部分主要分析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发展阶段及规律、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区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区域治理模式的确立奠定基础。第五章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本部分首先研究了区域治理的结构体系,包括政府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体系;然后提出了区域治理的框架,包括区域治理的主体、客体和载体;最后提出区域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第六章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推进。本部分首先考察了美国ABAG的区域治理和欧盟区域治理的模式,为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几章的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步骤、组织制度安排以及具体的政策建议。第七章结语。本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结论进行总结,对该领域若干研究成果进行了剖析,并对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
  • 2.1 概念界定
  • 2.1.1 区域概念的界定
  • 2.1.2 治理
  • 2.1.3 区域治理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关于区域治理的研究视角
  • 2.2.2 国内区域治理相关研究视角
  • 2.3 区域治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3.1 公共选择与公共物品理论:多中心体制的倡导者
  • 2.3.2 制度学派:构建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设计
  • 2.3.3 新区域主义:新区域观念的引入
  • 2.3.4 行政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
  • 第三章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竞争与依赖
  • 3.1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与统一
  • 3.1.1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意涵
  • 3.1.2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竞争与依赖——京津冀的竞合关系
  • 3.2 行政区经济一经济区经济:理论推演
  • 3.2.1 传统时期的行政区经济:一元混合经济
  • 3.2.2 转型时期的行政区经济:二元混合经济
  • 3.2.3 经济区经济:三元(多元)混合经济
  • 3.3 行政区行政到区域行政的演变:现实的发展
  • 3.3.1 行政区行政的内涵
  • 3.3.2 行政区行政的特征
  • 3.3.3 行政区行政的局限
  • 3.3.4 区域行政的诞生
  • 3.4 区域行政到区域治理的嬗变:理性的选择
  • 3.4.1 区域行政与区域公共管理:现实进程的描述
  • 3.4.2 区域治理的诞生
  •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 4.1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进程
  • 4.1.1 区域治理的演变轨迹
  • 4.1.2 京津冀区域治理演变的特征
  • 4.2 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
  • 4.2.1 经济发展:成就之中掩盖着差异
  • 4.2.2 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之中蕴藏着隐忧
  • 4.2.3 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污染严重
  • 4.2.4 交通基础设施:机遇之中面临挑战
  • 4.3 京津冀区域治理推进的瓶颈
  • 4.3.1 观念落后,区域治理的发展举步为艰
  • 4.3.2 行政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巨大
  • 4.3.3 有效的区域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 4.3.4 非政府力量发展薄弱
  •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
  • 5.1 区域治理的结构体系
  • 5.1.1 区域政治体系
  • 5.1.2 区域市场体系
  • 5.1.3 区域社会体系
  • 5.2 区域利益相关者:区域治理的主体
  • 5.2.1 区域治理:谁来治理?
  • 5.2.2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主体
  • 5.3 区域公共事务:区域治理的客体
  • 5.3.1 区域治理:治理什么?
  • 5.3.2 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
  • 5.3.3 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
  • 5.4 运行体系:区域治理的载体
  • 5.4.1 区域治理:如何运行?
  • 5.4.2 各区域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方式
  • 5.4.3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六章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推进
  • 6.1 国外区域治理的借鉴与思考
  • 6.1.1 美国海湾区政府联合会(ABRA)的实践与经验——政府联合会
  • 6.1.2 欧盟的实践与经验——网络式的治理体系
  • 6.2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
  • 6.2.1 京津冀区域治理网络的整合——政府主导的整合
  • 6.2.2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模式选择
  • 6.2.3 京津冀区域的空间整合
  • 6.3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若干思考
  • 6.3.1 “首都圈”、“大北京地区”和“首都地区”
  • 6.3.2 滨海新区和“大滨海新区”
  • 6.3.3 “空吸”与“极化”
  • 6.4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若干建议
  • 6.4.1 完善法律环境
  • 6.4.2 以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区域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加速区域治理进程
  • 6.4.3 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为手段,推进区域政府间合作
  • 6.4.4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
  • 6.4.5 先易后难
  • 第七章 结语
  • 7.1 本文的主要观点
  • 7.1.1 区域
  • 7.1.2 区域治理
  • 7.1.3 经济轨迹和制度轨迹的演进
  • 7.2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 7.2.1 观念落后、行政区经济的利益冲突、制度供给不足是制约京津冀区域治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 7.2.2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体系
  • 7.2.3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运行机制
  • 7.2.4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组织模式
  • 7.2.5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空间整合
  • 7.3 研究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共御“寒流” 携手共进 瑞凌股份京津冀区域经销商恳谈会在津召开[J]. 现代焊接 2012(11)
    •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轨迹研究[J]. 中国市场 2019(34)
    • [3].京津冀区域物流网络中节点间相互作用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4].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5].经济效率与京津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 中国市场 2020(08)
    • [6].充分依靠法治,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法律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 2020(05)
    • [7].京津冀区域低碳交通现状及影响因素[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03)
    • [8].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构建[J]. 财富时代 2020(03)
    • [9].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财政支出政策[J]. 区域治理 2020(03)
    • [10].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历程、特征与趋势[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 [11].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模式探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2].北京冬奥会助推京津冀区域发展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评估[J]. 统计与决策 2020(04)
    • [14].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5)
    • [15].京津冀区域食品药品犯罪治理研究[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6].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7].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基于2014年~2018年的政策文本[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0(04)
    • [18].京津冀区域经济与金融集聚:集聚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9].推动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20(07)
    • [20].京津冀区域水污染与保护研究——评《我国跨区域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 人民黄河 2020(10)
    • [21].京津冀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03)
    • [22].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 文化产业 2020(20)
    • [23].后疫情的京津冀区域服务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 2020(04)
    • [24].政策调整变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20(05)
    • [25].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成效及协同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2)
    • [26].北京市在京津冀区域内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促进措施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14)
    • [27].对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考[J]. 统计与管理 2017(11)
    • [28].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利用的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18(02)
    • [29].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政策变迁[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2)
    • [30].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稳步提升[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16)

    标签:;  ;  ;  ;  ;  ;  

    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 ——以京津冀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