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右旋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比较右旋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目的: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完善镇痛时比较单次负荷剂量1μg·kg-1右美托咪定和临床推荐剂量的咪达唑仑的镇静效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来评估两种药物镇静深度变化,观察两种药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22-6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26kg/m2,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阻滞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随机分2组,D组(n=20):右美托咪定1μg·kg-1 10min静脉泵入,M组(n=20):咪达唑仑50μg·kg-1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TO)、脊麻平面固定后(T1)、给药后1 min(T2)、5min(T3)、1 Omin(T4)、20min(T5)、3 Omin(T6)各时间点记录BIS值、警觉/镇静(OAA/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D组在T4、T5和T6时间点的BIS值均显著低于M组(77.90±2.90 vs 83.20±3.32,71.30±3.39 vs 82.25±3.64,83.75±2.27 vs 86.70±2.52,p<0.05);D组在T4、T5和T6时间点的OAA/S评分均明显高于M组(3.05±0.22 vs2.45±0.76,2.70±0.57vs2.60±0.75,3.75±0.55 vs 3.15±0.75,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D组SBP显著低于M组(105.25±9.34mmHg vs 114.05±10.22mmHg,107.10±8.37mmHg vs 115.85±9.77mmHg,111.65±9.18mmHg vs 118.45±10.12mmHg,p<0.05);D组DBP显著低于M组(66.10±6.91mmHg vs 74.05±7.92mmHg,68.75±6.81mmHg vs 74.60±6.94mmHg, 71.60±6.86mmHg vs 76.45±6.97mmHg,p<0.05);D组HR显著低于M组(60.45±2.34次·min-1 vs 71.30±4.78次·min-1,61.40±2.68次·min-1vs72.10±4.49次·min-1,64.35±2.89次·main-1vs74.05±5.09次·min-1,p<0.05)。D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分别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0.05)。D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SP02<95%,M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SP02<9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D组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作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辅助用药,1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具有强于临床推荐剂量50μg·kg-1的咪达唑仑的镇静效应,相比于咪达唑仑睡眠中更容易唤醒,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虽然其血压与心率的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仍然在可控范围内。第二部分右旋美托咪定在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的镇静与心血管效应目的:研究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的镇静效应以及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22-6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26kg/m2,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D组全麻诱导顺序为右美托咪定1μg·kg-1 10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2μg·kg-1静脉注射,F组等量生理盐水(0.9%Nacl)10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4μg·kg-1静脉注射,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靶浓度(Cp)设定为4μg·ml-1,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到达50时注入罗库溴铵0.6mg·kg-1,90s后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后继续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BIS值的变化。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前(T0)、泵入右美托咪定(0.9%Nacl)后5 min(T1)、10 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min(T5)、插管后3min(T6)、的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BIS值从开始诱导至到达50的时间和BIS达到50时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结果:D组在T1、T2、T3、T4、T5和T6各个时间点的BIS值显著低于F组(89.05±5.46 vs 96.15±0.75,79.10±4.73 vs 96.25±0.79,46.00±3.83 vs 51.70±2.36,46.95±4.95 vs52.80±2.57,41.60±5.56 vs 50.95±1.88,38.50±4.65 vs 48.85±2.16,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D组SBP显著低于F组(116.05±12.57mmHg vs134.05±9.34 mmHg,114.10±9.16 mmHg vs 129.70±12.28mmHg,109.05±8.80mmHg vs 122.70±11.46mmHg,p<0.05);D组DBP显著低于F组(71.00±9.80mmHg vs 84.55±7.85mmHg,72.05±8.47mmHg vs 82.05±7.57mmHg,68.15±8.50mmHg vs 76.80±6.51mmHg,p<0.05);D组HR显著低于F组(73.60±16.51次·min-1 vs 93.90±5.10次·min-1,68.95±10.48次·min-1 vs 88.95±5.46次·min-1,66.70±9.10次·min-1 vs 80.00±3.52次·min-1,p<0.05)。两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0.05)。BIS值降至50时:D组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F组(103.55±12.81s vs 145.15±24.93s,p<0.01);D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小于F组(8.05±0.76 ml vs 10.06±1.51ml,p<0.05);D组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显著低于F组(3.04±0.25gg·ml-1 vs 3.32±0.29gg·ml-1,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在全麻诱导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少,全麻诱导的时间短以及全麻诱导期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等优点,提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镇静有协同作用。

论文目录

  • 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比较右旋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右旋美托咪定在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的镇静与心血管效应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改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康复期便秘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13(12)
    • [2].影响蛛网膜下隙出血预后的因素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16)
    • [3].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病人并发症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20(32)
    • [4].蛛网膜下隙出血20例内科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4)
    • [5].蛛网膜下隙出血40例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1)
    • [6].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04)
    • [7].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33)
    • [8].健康教育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自我保健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4(33)
    • [9].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3(19)
    • [10].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整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2(22)
    • [11].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急性期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 2010(03)
    • [12].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头痛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0(04)
    • [13].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0(22)
    • [14].102例急性期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0(22)
    • [15].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11)
    • [16].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时间的生物节律特征[J]. 四川医学 2010(11)
    • [17].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09(23)
    • [18].小量蛛网膜下隙出血9例误诊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10)
    • [19].一贴凉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头痛的临床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08(01)
    • [20].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与康复 2008(02)
    • [21].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动态变化及尼莫地平对其影响[J]. 新医学 2015(08)
    • [22].两种方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23)
    • [23].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长途转运中的风险与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 2014(09)
    • [24].1例血液肿瘤骨髓抑制期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救治及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32)
    • [25].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33)
    • [26].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3)
    • [27].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 [28].舒适护理在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07)
    • [29].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100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2(33)
    • [30].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1(13)

    标签:;  ;  ;  ;  ;  ;  

    右旋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影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