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药注射液制剂对脑梗死疗效的规范化评价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作者: 余以本
导师: 蒋萌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中药注射液制剂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脑梗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随年龄而升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其危害更加突出。本文系统回顾的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证候以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总结了现代中医医家对脑梗死病因、病机、证候的认识,着重总结了现代中医治则治法以及临床常用中药制剂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并重点论述了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制剂工艺不断提高,中药有效成份被提取,或制成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和预防,据报道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鉴于目前中药对脑梗塞的治疗现状,临床研究部分按照GCP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随机、盲法、对照、重复的原则,采用安慰剂对照评价临床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注射制剂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试验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盲法评价、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基础治疗为基础,试验分四组:金纳多注射液组,葛根素注射液组,脉络宁注射液组,安慰剂组,主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生活能力状态(ADL活动量表及BARTHEL指数)及病残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指数。结果表明:在本次对115例病例进行的随机、盲法评价、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传统治疗方法对脑梗塞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疗效肯定。在此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注射液、或脉络宁注射液、或葛根素注射液,和安慰剂对照,脑梗塞急期神经功能缺损、ADL积分、BARTHEL指数、生活能力状态、生活质量指数、综合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综合疗效的因素如处理组、脑梗塞部位、伴发疾病积分、既往史积分、病情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梗塞部位、病情程度对疗效有影响。而各处理组对疗效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本次试验结果,没有证据证实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注射液、或脉络宁注射液、或葛根素注射液具备治疗的优势性,所以不能排除所选用的3类中药注射制剂对脑梗塞急性期并无确切疗效可能性。因此,中药注射液制剂对脑梗塞急性期的真正疗效和作用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盲法试验加以证实。
论文目录: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论述
一 病名
二 病因病机及证候
三 治疗
四 中风的预防及复发
第二节 祖国医药对中风病的治疗
一 中风病治疗的一般思路
二 治则治法
三 中药制剂治疗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一 缺血中心与缺血半暗带
二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四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
五 参与脑细胞急性死亡和DND的因素
第二节 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一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二 循证医学的原则
三 脑梗死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 试验依据
二 试验目的
三 试验设计
四 病例选择
五 治疗方案
六 观察项目
七 疗效评定标准
八 数据管理
九 统计分析
十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研究总结
一 研究结果
二 讨论
三 小结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辨证分型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D]. 武燕.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 [2].中医药抗感染治疗临床研究的初步探讨[D]. 叶声.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3].三种中药注射液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 何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4].Gabriel术联合养阴补气活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Ⅱ、Ⅲ期肛裂的临床研究[D]. 严力维.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 [5].2500例新发脑梗死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D]. 刘高红.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6].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观察[D]. 尤璐.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7].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初探[D]. 戴中.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8].化瘀双补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 宋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 [9].益髓健脑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包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 [10].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的临床观察[D]. 胡清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 魏芳.南华大学2007
- [2].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 朱万成.湖北中医学院2007
- [3].调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 王春霞.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D]. 翟玉莹.中国医科大学2008
- [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证型与机体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D]. 仓志兰.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6].急性脑梗死证型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关系的研究[D]. 吴雅文.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7].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CAT、S-100的影响[D]. 宋振海.山东大学2006
- [8].脑梗死患者血清MMP-3与MMP-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D]. 王绪美.山东大学2006
- [9].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TIMP-1与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D]. 江秀丽.大连医科大学2007
- [10].脑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 杨东宁.河北医科大学2007
标签:脑梗死急性期论文; 中药注射液制剂治疗论文; 临床疗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