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多采用公认的西医量表,从“病”的角度予以评价,中医药干预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主要是通过干预证候达到治疗或改善症状的目的,单独引用针对“病”的疗效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病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则有机的结合了两者,力图对患者做出全面、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仅从“病”的角度和从“病证结合”的角度进行与缺血性中风结局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来评价证候状态对疾病结局预后影响,从而为从病证结合角度进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是“显示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9ZX09502-028)的一部分,根据研究目的,对疾病的评价选用使用最为广泛的NIHSS量表,对证候的判断使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以公认的BI量表为结局指标(残疾与否),使用前期973课题数据,经数据清洗与转化,纳入研究病例755例,从中提取患者一般资料变量18个,不同时点神经科量表测评指标(NIHSS、BI)6个,中医四诊信息变量196个,证候要素变量6个结果1不同时点统计方法的优选使用clementine12.0软件二元分类器依据研究目的选择最大使用参考变量及最大曲线下面积作为方法优选条件排序,自动对不同时点不同统计方法的建模能力优劣进行了优选,可见在不同时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优于贝叶斯网络、决策树及判别分析等。2中风病发病90天预后不良因素初筛随机提取数据库70%的病例作为训练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提取与缺血性中风发病90天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与预后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既往是否有中风史、OCSP分型、NIHSS评分及分级、证候要素。其中不同时点有不同的证候要素进入指标的初筛,发病第3天气虚证、发病第7天痰湿证和气虚证、发病第14天气虚证、发病28天内火证和气虚证、发病第90天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均进入变量的初筛,提示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对观测预后的重要性不一样。同时发现气虚证均进入不同时点的指标初筛,提示气虚证与预后关系显著。3病和病证结合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构建不同时点NIHSS与残疾的模型方程,研究提示不同时点的NIHSS评分均与残疾密切相关,是残疾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围绕“病”的概念去判断疾病的变化与转归的确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构建不同时点NIHSS、证候要素与残疾的模型方程,研究发现气虚证在发病第3天、7天、14天均进入了病证结合评价模式模型方程,内火证和阴虚证则在发病第90天进入了该方程模型,分别成为发病90天残疾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对证候状态的评价应该进入中风病疗效评价中,中风病疗效评价模式应该采用病证结合模式。验证不同时点NIHSS与残疾的模型方程以及不同时点NIHSS、证候要素与残疾的模型方程,研究发现,纵向比较2个模型对残疾的预测能力均可,AUC曲线下面积均>0.7,且对结局的预测能力随病程延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横向比较2个模型AU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并无明显的差异,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4随时间演变单证候动态改变预后不同研究显示发病3天和14天的单个证候要素前后比较: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提示在中风病的急性期病程阶段影响病情轻重及近期预后的核心证候主要是内火证与痰湿证。发病14天和28天的单个证候要素前后比较: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证候演变与预后无关,提示在恢复早期阴虚证较其他证候更易影响中风病患者的近期预后。发病28天和90天的单个证候要素前后比较: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提示到了中风病的恢复后期,若出现内风证不利于患者的近期预后,在治疗干预上则更应重视对内火证、气虚证及血瘀证候的干预。提示对证候状态的评价是建立中药疗效评价的核心,在评价中注意证候动态时空性这一特点。结论中风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证候特征,目前评价方法注重对疾病的评价,忽视了对证候的评价,难以显示出中药干预中风病独特的疗效优势。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患者进行“病”的评价基础上,更要注意对患者“证”的评价,在“证”评价中要注重其动态时空特点,中风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构建应以证候动态时空性特点为核心,将疾病评价与证候状态评价紧密结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风病西医评价量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一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的比较研究
  • 第一章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研究二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的验证研究
  • 第一章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 附件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附件3 Barthel指数(BI)及填表说明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符为民精准辨治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3)
    • [2].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48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19)
    • [3].缺血性中风偏瘫从头论治思路探讨[J]. 中医药学报 2018(06)
    • [4].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5)
    • [5].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12)
    • [6].在绝经后妇女,血脂及脂蛋白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2(11)
    • [7].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10)
    • [8].补阳还五汤合三七粉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5)
    • [9].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1)
    • [10].针刺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08)
    • [11].从“虚、瘀”浅议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治疗[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17)
    • [12].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1)
    • [1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0)
    • [1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6)
    • [15].电针配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5)
    • [16].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9)
    • [17].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5)
    • [18].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2)
    • [1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1)
    • [20].《中国缺血性中风中成药合理使用指导规范》全国巡讲启动——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进入《规范》[J]. 家庭中医药 2017(08)
    • [21].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的康复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35)
    • [22].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 2020(09)
    • [23].电针联合推拿健患侧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29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01)
    • [24].电针结合龙氏推拿及中药熏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0(07)
    • [25].芪龙胶囊降低缺血性中风再发风险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4)
    • [26].针康法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现状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21)
    • [27].芪风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J]. 中国民间疗法 2015(09)
    • [28].夏季用药不当更易患缺血性中风[J]. 开心老年 2016(05)
    • [29].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13)
    • [30].李长生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