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会馆是伴随着明清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人口大量流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历史事物。有关会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是大多数成果都与经济史学、社会学、建筑史学等学科相关。如果从区域的角度去审视会馆这一历史事物,我们会发现会馆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可言的,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会馆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清代河南境内的会馆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地理学和建筑史学等学科的角度,对清代河南会馆的时空分布和建筑形式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本文的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清代河南会馆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阐述地貌地形、河流水文、交通、政区、市镇、商业等因素对清代河南会馆发展的影响。二、清代河南会馆的时空分布。该部分是本篇论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把河南会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萌发、高速发展和衰落蜕变。萌发期可追溯到明朝中后期,高速发展在清中叶,衰落和蜕变则在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重点选取几处有代表性的会馆,对其发展演变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个案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清代河南会馆的类型及分布。清代河南会馆主要有同业性和同乡性两大类。同业性会馆主要分布在省会开封和一些大的商镇中,同乡性会馆的分布则比较广泛,就其成员的籍贯来说,他们来自于全国的大部分省区。另外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种会馆——大王庙,主要分布在临水或航运比较发达的城镇,其成员为一些商民或船民。第三部分论述了清代河南会馆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全省范围来看,清代河南会馆遍及全省13府州,但主要集中在开封府和南阳府两个核心区;从具体的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一些城镇中;从分布密度上讲,密度最高的是开封、陈州、南阳三府,密度最低的是位于豫西北的陕州、怀庆府、河南府、彰德府四个府州。会馆的分布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商帮活动范围、交通区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三、清代河南会馆建筑形式研究。会馆建筑主要来源于寺庙、民宅或官衙,其选址受经济、交通、地理、风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馆建筑的布局和构成要素大多比较相似,但是作为一种民间性的公共建筑,会馆在建筑手法上呈现出多样化,装饰较为华丽,并且带有明显的崇商文化特征。四、河南会馆的保护与开发。此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会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需要人们去珍惜和爱护。笔者通过对一些会馆的实地考察,发现个别会馆的保护和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笔者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对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略论清代河南会馆建筑的由来及选址[J]. 山西建筑 2013(10)
- [2].河南会馆建筑雕刻题材中的商业文化[J]. 中原文物 2017(05)
- [3].河南会馆的雕刻装饰艺术[J]. 中原文物 2008(04)
- [4].习仲勋与三原“河南会馆”[J]. 新西部 2013(Z2)
- [5].从会馆到同乡会:近代河南旅京士绅的聚集活动及其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6].清代河南境内会馆的发展演进[J]. 天中学刊 2013(04)
- [7].清代河南地区的会馆与商业[J]. 中州学刊 2008(01)
- [8].清代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的商情雅趣[J]. 民族艺术研究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