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都是将贫困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对其共性的问题研究比较多,对不同年龄段贫困群体的研究比较少。此外,国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大多从贫困特征、原因以及反贫策略等方面进行阐释,对贫困人口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疏离状况缺乏深入分析和理论探讨。本文选择哈尔滨市的贫困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7人贫困人口和91人非贫困人口作为样本。通过入户调查,结构性访谈的方法获取资料。在实证调查基础上,对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疏离状况和社会疏离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中青年贫困群体存在社会疏离倾向。在就业上有86.8%的中青年贫困群体遭到劳动力市场的排斥。他们长期赋闲,日常活动内容以做家务、看电视和听广播为主。休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不花钱的娱乐活动为主。日常活动范围比较狭小,主要以自己家和小区附近为主。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鸿沟状况严重。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具有维持生活的职业观和片面的成就观。他们大多数人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低保或经济方面的信息,对政治和社会信息表现出冷漠态度。社会交往具有很强的同质性,日常往来密切的人以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邻居为主,出现交往内卷化且向血缘回归的趋势。网络达高低,社会参与性差,且参政意愿不高。探索中青年贫困群体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发现,在个人因素中只有政治面貌对社会疏离的影响比较显著,其它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身体状况对社会疏离的影响不显著。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空间隔离三个因素是影响社会疏离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着手,探寻新的社会救助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 关于贫困研究的简单回顾1.3.2 关于社会疏离的相关研究1.3.3 关于社会排斥的相关研究1.3.4 对前人研究的简单评述第2章 概念、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2.1 概念的阐释2.1.1 中青年贫困群体2.1.2 社会疏离2.2 理论假设2.3 研究方法与技术2.3.1 调查对象的选择——随机抽样方法2.3.2 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2.3.3 资料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4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4.1 前期的探索性研究2.4.2 问卷设计2.4.3 调查实施2.4.4 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2.5 本章小结第3章 中青年贫困群体及其社会疏离状况3.1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基本状况3.1.1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年龄及性别分布3.1.2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受教育状况3.1.3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婚姻状况及身体状况3.1.4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收入状况3.2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疏离状况3.2.1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就业状况3.2.2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日常活动状况3.2.3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信息化状况3.2.4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生活态度3.2.5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交往状况3.2.6 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参与状况3.3 中青年贫困群体社会疏离的因子分析3.3.1 社会疏离的量化及指标解释3.3.2 计算运行结果3.3.3 因子命名及结果分析3.3.4 社会疏离的数学模型3.4 本章小结第4章 中青年贫困群体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4.1 个人因素对社会疏离的影响4.2 文化程度对社会疏离的影响4.3 经济状况对社会疏离的影响4.4 空间隔离对社会疏离的影响4.5 本章小结第5章 理论假设的检验与理论思考5.1 理论假设的检验5.1.1 对理论假设A 的检验5.1.2 对理论假设B 的检验5.1.3 对理论假设C 的检验5.1.4 对理论假设D 的检验5.2 理论思考5.2.1 中青年贫困群体存在严重的社会疏离倾向5.2.2 中青年贫困群体宏观疏离显著但微观疏离不显著5.2.3 中青年贫困群体社会疏离是被动与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5.2.4 中青年贫困群体出现交往内卷化且向血缘回归的趋势5.2.5 居住空间隔离加剧了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疏离5.3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疏离论文; 中青年贫困群体论文; 非贫困群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