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戏曲与儒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赫广霖
导师: 徐振贵
关键词: 戏曲,儒学,影响,流变,互动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世界戏剧史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被称为三大戏剧体系。中国戏曲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熔于一炉,载歌载舞、写意传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形成戏曲民族特色的因素很多,但文化传统在其中起着本质性的决定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深厚,历经衍变,代有创造,然自秦汉以来即已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与核心的格局。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影响所至,遍及社会各个角落,其积极成分至今对全人类仍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戏曲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其生成历程、创作主体、作品内容、艺术手段乃至发展变革等,无不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儒家思想也借助戏曲文学作品,得到生动、形象化的传播,渗透到各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结构中,塑造了特定的文化品格;有的戏曲作品则反映了儒家思想与人类天性的矛盾,表现出对儒家思想不同程度的否定与反拨。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阐释戏曲与儒学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儒学影响”。本质上,戏曲与儒学道不相侔。戏曲与儒学分属不同范畴,有着迥异的内涵、表现方式及社会功能。儒学是对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辨,戏曲则“以情立言”;儒学以伦理教化陶冶精神情操,戏曲则塑造艺术形象予人审美感悟。但二者又同属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戏曲生成而言,儒学具有明显的能动作用。戏曲晚出应主要归因于封建专制统治以及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在中国古代戏剧漫长的酝酿过程中,尚难发现充分的史料足资证明儒学是戏曲生成的桎梏。事实上,从儒家的学派渊源、兼重文武以及重视礼乐等方面深入分析,儒学对戏曲的产生反而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第二章为“戏曲作者与儒学影响”。戏曲作者是一个蕴涵丰富的概念,包括戏曲的文本作者,从事戏曲再创作的演员,以及在教授弟子过程中对剧本不断加工改造的“教率”亦即导演。他们汲取了儒家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戏曲创作、演出以及教率活动中,均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儒家先哲“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出处哲学,为置身现实困境的文人士子提供了一种从事戏曲创作的生存选择,从而提高了戏曲作品的品位,推动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与繁荣。“德艺双馨”乃梨园艺人古今不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而始终不渝地加强德性修养则被视作实践这一理想的基础。戏曲界视拥有良好的艺德为优秀演员的必备条件,与儒家修身养性的人生要求有着天然的姻缘。在儒家德性思想的烛照之下,戏曲艺人既珍视职业荣誉,也重视提高技艺。儒家强调“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教育理念,对戏曲教率的传帮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包括教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儒学影响
第一节 戏曲与儒学的道不相侔
第二节 戏曲生成与儒学影响的千丝万缕
第二章 戏曲作者与儒学影响
第一节 戏曲文本作者的出处哲学与儒家仕隐观
第二节 戏曲演员的德艺双馨与儒家之修身养性
第三节 戏曲教率的口授身传与儒家之言传身教
第三章 戏曲内容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忠君之戏与儒家之忠
第二节 说孝之戏与儒家之孝
第三节 讲节之戏与儒家之节
第四节 重义之戏与儒家之义
第四章 戏曲艺术与儒学影响
第一节 戏曲人物与君子小人
第二节 戏曲结构与中和思想
第三节 戏曲脸谱与伦理道德
第四节 戏曲批评与兴观群怨
第五章 儒学流变与戏曲衍革
第一节 儒释道杂糅与戏曲发展
第二节 儒学维新与戏曲改革
参考书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学术研究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王蒙文化人格论[D]. 蔺春华.兰州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 陈刚.陕西师范大学2006
- [2].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 焦福民.山东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