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①探讨肝脏MSCT容积测量结合灌注成像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②初步探讨灌注—容积综合指数指标在荷癌背景肝组织储备功能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③初步探讨肝细胞癌术前MSCT模拟手术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扫描方法:正常对照组18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35例,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TM16层螺旋CT机,依次行肝脏平扫、灌注成像及常规增强扫描。平扫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扫描参数为120KV,250mAs.准直器宽度16×1.5mm。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4.0ml/s的流率一次性团注5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欧苏300mg/ml),注射开始后0~60s内对靶平面进行固定多层(4i)动态扫描,扫描范围4×6mm,间隔时间2s,扫描30次,共获得120幅灌注图像。管电流200mAs,管电压120KV。灌注结束后3分钟以2.5ml/s的流率追加50ml对比剂,行全肝常规增强扫描,参数同平扫。(2)后处理方法:将全部数据传至Philips影像工作站:①利用其配置的perfusion-3软件生成各兴趣区的灌注参数;②肝脏常规增强数据利用工作站的SSD—3D软件,生成肝脏的三维立体图像,并测得其容积;③按实际手术方案,在工作站上在全肝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对肿块进行模拟切除术,剩余肝组织为荷癌背景肝组织。(3)评估方法:①分别比较两组间各灌注参数、容积测量指标的差异,找出最优评价指标;②应用自行设计的灌注—容积综合指数指标对30例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并与C-P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③应用上述灌注—容积综合指数指标评估荷癌背景肝的储备功能,并将其与术前C-P分级及术后的临床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肝切除术的安全线和预警线。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肝动脉灌注量(HAP)有所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PL)及门静脉灌注指数(PPI)均明显降低;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PPI的t值最大。随着肝硬化分级增加,HAP逐级增加,但各级间无统计学意义;HPP逐级递减,C级组分别与A、B级组问有组显著性差异(P<0.01,P<0.05);TPL及PPI亦逐级递减,A级组分别与B、C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正常肝容积与体表面积之间有高相关性(r=0.883),可得其回归方程:LV(ml)=-62.430+795.261×BSA(m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A级组的肝容积(LV)、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LVs)及肝容积率(LVr)均稍有增加,仅LVr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差异(P<0.05);肝硬化组随C-P分级增加,LV、LVs及LVr逐级减少,LVs、LVr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各相邻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为LVr。(4)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A、B、C级组间的门静脉灌注指数率—容积率指数(IPPIrVr)值呈逐级递减,除了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肝硬化A、B、C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5)各项指标均与肝功能C-P评级分数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以IPPIrVr与C-P评级分数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0.902)。(6)肝癌术后良好组与肝衰组间LVR、LVRr、LVRs、TLP、PPI、PPIr、IPPIrVr均有显著性差异,以IPPIrVr的P值最低。对IPPIrVr与LVRr作散点图,得出两条直线,可分别作为肝切除术保留肝组织的安全线(A线:IPPIrVr=1176)和预警线(B线:IPPIrVr=908)。结论:(1)正常肝脏的灌注门静脉系统约占85.59%,随着肝硬化C-P分级的增加,HPP、TLP、PPI均逐级减少。(2)正常肝脏的容积与自身体表面积(BSA)有很高的相关性,由二者的回归方程可以计算个体的标准肝容积,从而可分析LV的变化情况。(3)随C-P分级的增加,LV、LVs及LVr逐渐减少。但A级组较正常组稍有增加。(4)与单纯灌注参数或容积参数相比,灌注—容积综合指数可以更敏感地、量化地反映肝储备功能的变化。并且在肝切除术前可能比C-P分级更准确地评估肝储备功能。(5)在建立兴趣区三维图像的基础上可重复地、多术式地进行CT模拟肝切除术,根据不同术式可得不同的保留肝容积,结合灌注参数及其他临床指标可以前瞻性地为肝切除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判断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