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3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14923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赵婷刘畏(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辽阳111003)

【摘要】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4923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分泌物涂片常规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23例患者中霉菌性阴道炎2740例(18.36%)、滴虫性阴道炎468例(3.14%),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霉菌和滴虫标本的清洁度多为Ⅲ~Ⅳ度(85.41%),霉菌以35~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滴虫以45~55岁检出率最高。一至四季度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8.28%,18.54%,18.38%,17.81%;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12%,3.42%,3.06%,2.82%。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阴道炎症,以25~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季节无关;滴虫以>55岁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季节有关。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阴道炎霉菌滴虫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4923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年龄17~65岁。

1.2材料一次性使用无菌采样拭子(浙江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沈阳志鹰制药厂),日本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

1.3方法用无菌采样拭子在阴道后穹隆、子宫颈及阴道壁上旋转拭取分泌物,涂片送检;加盐水涂成均匀薄片后,直接显微镜下观察清洁度,查找滴虫、霉菌,具体操作严格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操作。

2.结果

2.1霉菌、滴虫检出情况14923例患者中霉菌性阴道炎2740例(18.36%)、滴虫性阴道炎468例(3.14%),霉菌性阴道炎患病率高于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霉菌和滴虫标本的清洁度多为Ⅲ~Ⅳ度(89.06%),但Ⅰ~Ⅱ度标本也可检出霉菌和滴虫(10.94%)。

2.2不同年龄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见表1。将患者标本分为五个年龄组,经χ2检验,各组年龄段阴道分泌物霉菌及滴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霉菌以35~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1.22%,滴虫以45~55岁检出率最高,为3.56%。

2.3不同季节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见表2。经χ2检验,不同季节阴道分泌物霉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阴道分泌物滴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年龄段霉菌、滴虫感染情况比较

表2不同季节霉菌、滴虫感染情况比较

3.讨论

阴道分泌物俗称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液,它反映生殖器官的生理及病例状态。生殖系统出现炎症,特别是阴道炎和宫颈炎,或有生殖器官癌变时,阴道分泌物的量将明显增多,且性状亦发生改变。由此可见,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妇科最常见、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2]。

正常阴道分泌物的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它是白色或透明、絮状带有粘性的液体,其量及性状随着月经周期稍有变化。正常女性在幼儿期和绝经期,由于缺乏雌激素,阴道粘膜上皮较薄,阴道pH增高,阴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阴道炎,产生病理性阴道分泌物。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是不少妇女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就容易导致阴道炎,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术后感染等发病率明显升高[3]。阴道分泌物检查是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要引起重视、及早检查并及早进行治疗,以降低阴道炎发病率。

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霉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外观呈白色厚糊状或豆渣样,较牢固地附着在阴道壁上,阴道分泌物量不多,但往往聚成块状。据文献报道,约1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可不引起症状,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念珠菌达到相当数量时致病[4]。对于仅查到念珠菌孢子而无假菌丝及无临床症状的,无需抗真菌治疗,因为约20%的正常妇女阴道内含有念珠菌和其他酵母菌寄生[5]。因此,诊断霉菌性阴道炎,医生应根据临床症状,镜检找到念珠状孢子的同时有假菌丝存在。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使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另外,有一部分人患有脚气,滥用毛巾、脸盆也可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真菌感染很有帮助。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为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液,常呈小泡沫状,量多,镜检可以找到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常见于性传递的厌氧性寄生物。在妊娠期和月经前后,阴道pH值升高,可使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升高,当滴虫寄生在尿道及膀胱内,可产生滴虫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发生间歇性血尿现象。滴虫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6]。本研究中滴虫的检出率较低,仅3.14%,一年四季中滴虫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这与相关报道[7]的结果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与标本采集方法不同、部位不当及滴虫习性有关。滴虫的运动能力减弱甚至停止运动,极易造成漏诊。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各单位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标本采集方法,提高异常标本检出率,减少漏诊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检验人员在工作中更应加强责任心,接到患者标本及时检查并注意识别,减少漏诊。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熊立凡,金大鸣,胡晓波.现代一般检验与临床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4-208.

[3]崔岚,崔景柏.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实验室检查[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4):210-212.

[4]邵常庚,符玉良.妊娠妇女的性传播疾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3):5-8.

[5]陈永峰.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2-227.

[6]仉艳华。浅析阴道炎患者的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57.

[7]王伟,崔华,何辉,等.4317例门诊随诊患者滴虫性阴道炎阳性检出率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664-665.

标签:;  ;  ;  

14923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