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O技术在靖边气田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AVO技术在靖边气田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靖边气田盒8段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且埋藏深、厚度薄的特点,其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岩性在空间上变化较大。又因储层低孔隙度及含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变化相对微弱,其有利储层和含气层的预测成为了地震预测中的难点。论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内储层的特点,开展了研究区盒8段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针对含气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优选出有效识别储层及含气层的敏感弹性参数;利用AVO正演技术识别研究区盒8段气层的AVO响应特征,并判断其异常类型;最后根据AVO属性分析及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对储层及含气层进行综合解释,为有效储层及含气性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在靖边气田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预测及含气性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盒8段储层厚度平均约50m,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体较薄。总体上,砂岩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较泥岩要高,但是当砂岩含气时,纵波速度发生衰减,与泥岩出现大段重叠区域;自然伽马可以很好的区分砂泥岩,但是同样不能检测流体性质。可见用常规测井数据难以对研究区进行含气性检测。2、论文利用岩石物理学方法有效估算出横波速度曲线,经研究发现,在非储层段,纵横波速度曲线的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在储层段尤其是储层含气后,纵波速度及密度相对变小,而横波速度无明显变化,所得到的泊松比也表现出低值的特征。可见,研究区具有利用纵横波信息的叠前资料进行岩性识别及油气检测的岩石物理基础。3、在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的基础上,可转换得到许多相应的弹性参数,主要包含纵横波的速度比(γ)、纵横波阻抗(Zp, Zs)、泊松比(α)及各种弹性模量(体积模量K,杨氏模量E,剪切模量μ,拉梅参数λ)。经综合分析,可优选出三个有效的含气性检测的敏感参数,分别是拉梅参数λ、体积模量K或者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的比值K/u和泊松比σ。4、在深入分析研究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己知井的实际测井数据,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进行AVO正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含气砂岩的AVO异常类型主要为第二类和第四类异常:第二类含气砂岩为研究区表现较好的储层,其物性好,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大于lmd,属于中等产能的储层;第四类含气砂岩为研究区表现中等的储层,其物性较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中等,属于中低等产能的储层。5、利用AVO属性(包括截距、梯度和拟泊松比属性)以及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拉梅参数等对研究区储层及含气层进行定量分析解释,其解释结果均与实际钻井资料非常吻合,说明采用AVO属性分析方法及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含气性检测是行之有效的。6、研究区盒8段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其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上。通过叠后地震属性及波阻抗反演分析,分析研究区砂体的展布,另外结合物性特征,综合评价研究区盒8段储层,并优选出两个有利区带,分别在陕146井以北约1.5km的主河道和召43井以南约2km的主河道上,利用AVO属性及LMR参数反演对目标区域进行验证并检测其含气性,最终确定了有效的含气目标区。论文综合利用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与AVO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靖边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预测的有效研究方法,为此类气藏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套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论文目录

  •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
  • 1.3.2 AVO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3 地震岩石物理的研究现状
  • 1.3.4 靖边气田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主要工作量
  • §1.6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理位置
  • §2.2 区域构造划分及演化
  • 2.2.1 盆地构造演化
  • 2.2.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2.3 区域地层概况
  • §2.4 区域沉积背景
  • §2.5 靖边气田地质概况
  • 第三章 致密砂岩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 §3.1 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 3.1.1 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3.1.2 横波速度估算
  • §3.2 含气性敏感参数优选
  • 3.2.1 纵横波速度比、阻抗及泊松比
  • 3.2.2 弹性模量及拉梅参数
  • 3.2.3 各参数敏感性对比分析
  • 第四章 AVO正演模拟与分析
  • §4.1 AVO正演的理论基础
  • 4.1.1 Zoeppritz方程组
  • 4.1.2 Zoeppritz方程组的简化式
  • 4.1.3 含气砂岩的分类
  • §4.2 AVO正演模型
  • 4.2.1 子波提取
  • 4.2.2 AVO正演模型
  • 第五章 AVO属性及参数反演分析
  • §5.1 AVO属性提取与分析
  • 5.1.1 AVO属性提取
  • 5.1.2 属性交汇分析
  • §5.2 AVO参数反演分析
  • 5.2.1 AVO反演理论及方法
  • 5.2.2 AVO反演分析
  • 第六章 靖边气田综合评价及目标优选
  • §6.1 沉积特征分析
  • §6.2 砂体展布分析
  • §6.3 综合评价及目标优选
  • 结论及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反演基质矿物模量和多约束条件的双相介质AVO正演方法(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4(04)
    • [2].利用地震AVO反演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区[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04)
    • [3].苏25区块含水饱和度变化所引起的AVO响应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
    • [4].不同类型含气砂岩的AVO响应[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7)
    • [5].AVO效应对合成地震记录对比的影响[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6)
    • [6].基于正演模型的砂泥岩薄互层AVO特征分析[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6)
    • [7].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AVO类型判别[J]. 中国海上油气 2020(05)
    • [8].AVO分析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油气检测中的应用[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7(02)
    • [9].论煤层气AVO分析对地震勘探偏移距的要求[J]. 煤炭学报 2015(S2)
    • [10].波阻抗反演与AVO技术在陆西凹陷勘探中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6)
    • [11].薄互层AVO响应特征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6)
    • [12].基于谱分解的薄层调谐与AVO异常识别方法[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5)
    • [13].基于球面波的地震记录合成方法及AVO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4].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AVO反演在神狐海域试采区的应用[J]. 地质学刊 2019(04)
    • [15].欠压实低速泥岩对地震反射及AVO的影响[J]. 地质科技情报 2017(05)
    • [16].基于AVO技术与伪泊松比属性预测灰岩富水性的方法[J]. 煤炭学报 2017(10)
    • [17].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AVO预测可行性研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S1)
    • [18].动校拉伸及调谐效应对AVO反演的影响[J]. 石油物探 2009(05)
    • [19].应用AVO分析技术预测塔中岩溶储层含油气性[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1(02)
    • [20].基于双相介质的AVO技术在气水储层识别中的探索应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1].含气砂岩AVO截距-梯度交会图分析[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8(06)
    • [22].AVO反演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1(04)
    • [23].异常压力与AVO异常正演模拟[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9(02)
    • [24].地震分频AVO技术在孟加拉湾海域深水沉积储层烃类检测中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4)
    • [2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AVO反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 [26].一种频率域AVO油气检测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3)
    • [27].分频AVO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含气性分析中的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1)
    • [28].远近道差异属性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AVO分析中应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1)
    • [29].AVO技术正演特征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2)
    • [30].金湖凹陷三河地区戴南组岩性解释及AVO正演模拟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1)

    标签:;  ;  ;  ;  

    AVO技术在靖边气田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