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中学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李玉林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中学016040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有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华美世界。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呢?魏书生在乌鲁木齐市一中上《反对自由主义》时问学生:“如果三天不上课,你最着急的是哪门课?”学生回答的结果是英语排第一、语文排第五,而且在其他的一些调查中也显示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本来,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例如,分析小通讯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分析小通讯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讯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这样,让学生在饱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的组成包括许多材料,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正如建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才能形成建筑形式新颖、独特的美感。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因此,在阅读、欣赏作品时,要让学生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加以分析领会。如,把握魏巍《我的老师》一文的材料安排:“难忘——依恋——思恋”,首尾呼应,提示中心,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展现出老师的美好心灵。全文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给人以统一和谐的美感。又如,学习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

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我们知道,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空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的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像,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将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到这优美的意境中寄托着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标签:;  ;  ;  

中学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