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传论

杨刚传论

论文摘要

杨刚(1905—1957)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在教会学校读书时,基督教里人与人平等的观念给予她很大的冲击,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8年,在就读燕京大学时,抱着与家人决裂的心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和发起了北方左联。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杨刚被迫离开了北平。1928年至1937年为杨刚的早期创作时期,此时期创作主要有通讯、小说。通讯主要在绥远旅行考察时写下的,具有比较浓厚的散文化倾向;小说主要可分两类,一类是写宣传抗战的,一类是写平凡人的悲剧的。1938年,杨刚带着拯救民族之心和梦辗转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孤岛时期的创作的散文、诗歌是她抗日激情的渲泻,有着宏大的气魄,想象奇异瑰丽,情感汪洋恣肆,意象精巧别致,浪漫主义色彩浓厚。1939年至1944年,主编《大公报·文艺》。1944年去美国留学,1948年8月底回到香港。1939至1948年为杨刚后期创作的时期,主要有通讯和一些富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她的战地通讯具有浓厚的文艺气息和散文化倾向,表现了作者对抗战的呼吁之情。她的美国通信,内容广泛,鞭辟入里,逻辑分明,大量引用各国对外的言论、社会舆论和报纸的报道来论证,运用多因素分析和数据论证的方法,论证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介于通讯与散文之间的通信,文艺气息浓厚。此时期的小说,是妇女自我的审视,也是对视女性为非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批判。自传体小说《挑战》是根据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写下来的。主要展现了官僚家庭的小姐黎品生走向革命的艰难路程,同时展现了在大革命洪流中的青年们各自不同的思想倾向、追求奋斗。小说的现实意义是让我们了解到大革命中年青一代的执著、迷惘和分歧。文艺对于杨刚来说是她所热爱的事,但时势却让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走进了政治家的行列。1948年,杨刚回国参加了《大公报》转变立场的工作。1955年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1957年服安眠药自杀而逝世。对于她的自杀有诸种猜测,对此本文只罗列了诸种说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由一个基督徒开始走向革命(1905-1937.7)
  • 第一节 燕京大学和北方左联时期
  • 第二节 重回北平
  • 第三节 早期的文学创作
  • 第三章 时代吹鼓手的艰难历程(1937.8-1948)
  • 第一节 上海孤岛时期及其创作(1937.8-1948)
  • 第二节 《大公报·文艺》副刊时期(1939.9-1944)
  • 第三节 后期的文学创作
  • 第四章 从《大公报》到《人民日报》(1948-1957)
  • 第一节 新中国时期(1948-1957)
  • 第二节 杨刚之死
  • 注释
  • 附录: 杨刚佚文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杨刚传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