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化论文-刘阳

无组织化论文-刘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组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政党,信息化,组织建设

无组织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13)在《“无组织化时代”的政党组织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发展赋予社会成员自建群体、共同行动的能力,其对政党政治的直接影响是与网络伴生的新型政党组织以诉求清晰、机制灵活等特点在各国选举中表现突出。与此同时,传统政党组织成员流失、诉求杂糅、机构僵化等问题日渐凸显。然而新型网络化政党与生俱来的泡沫化风险高、中心议题的反对性等特征对其在现有政治体制中发挥作用的持续性、深入性又有所制约。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政党与新型政党的组织建设势必将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汤,刘琳[2](2012)在《“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可以发现,根据行动的是否具有组织性,可以将林林总总的群体性事件重新整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一定程度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比如"维权行为"、"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等。对于这类群体性事件,由于通常基于某种权利或经济利益,有一个矛盾积累的过程,矛盾和事件的原因较为明显。而且冲突只是维权的手段。另一种是基本没有任何组织化成分的群体性事件,比如目前愈来愈多的"社会泄愤性事件"、"社会骚乱"、"无直接利益冲突"等等。对于这类群体性事件,由于没有任何组织性,事件的诱因具有偶发性(本文来源于《当代社科视野》期刊2012年09期)

刘琳[3](2012)在《“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组织化"的有无及其程度,是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维度。"无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所共有的"群体性"、"对抗性"、"无政治诉求"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与其他类型群体性事件所不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在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协商解决、直接面对政府、解决手段的单一性、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和暴力行为等方面,而这些特点集中反映了这类群体性事件的"无组织化"特征。"无组织化"正是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现象,是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风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2年02期)

陈发桂[4](2009)在《论应激性群体事件中的无组织化民众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参与方式的自然性、动机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非理性化、行动后果的不可控性等特点的应激性群体事件中无组织化民众参与,蕴含着较大的社会风险:缺乏具体的磋商对象,容易导致局面失控;形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恶性对抗关系,削弱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对此类事件的惯常处理模式,产生极强的负面示范效应。(本文来源于《岭南学刊》期刊2009年06期)

无组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可以发现,根据行动的是否具有组织性,可以将林林总总的群体性事件重新整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一定程度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比如"维权行为"、"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等。对于这类群体性事件,由于通常基于某种权利或经济利益,有一个矛盾积累的过程,矛盾和事件的原因较为明显。而且冲突只是维权的手段。另一种是基本没有任何组织化成分的群体性事件,比如目前愈来愈多的"社会泄愤性事件"、"社会骚乱"、"无直接利益冲突"等等。对于这类群体性事件,由于没有任何组织性,事件的诱因具有偶发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组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无组织化时代”的政党组织建设[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

[2].汤,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J].当代社科视野.2012

[3].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

[4].陈发桂.论应激性群体事件中的无组织化民众参与[J].岭南学刊.2009

标签:;  ;  ;  ;  

无组织化论文-刘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