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硫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废弃牛油,酸值,羟值,亚硫酸化
亚硫酸化论文文献综述
骆如慧,吴伟潇,陈德燕,琚逸松,韩美玉[1](2019)在《废弃牛油的亚硫酸化改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制革废弃牛油为原材料,对其先后进行理化性能检测、脱色脱臭、酰胺化、酯化和亚硫酸化反应并制得亚硫酸化加脂剂。结果表明,制革废弃牛油酸值为45 mg KOH/g,皂化值为207 mg KOH/g;采用10%双氧水、6%活性白土对其脱色脱臭,效果最佳。采用n(乙醇胺)/n(牛油)为4∶1且1.5%的甲酸钠催化下,在130~140℃反应2 h后,油脂的酸值和羟值分别为15~30 mg KOH/g和约280 mg KOH/g。在亚硫酸化改性反应中,当偏重亚硫酸钠的最佳用量为20%时,该加脂剂为浅黄色且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加脂后的绵羊皮服装革柔软。(本文来源于《皮革与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吕奉鹏[2](2018)在《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和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连多硫酸盐是一类不稳定的还原性硫氧中间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连六硫酸盐(S_6O_6~(2-))是能够单独分离出来硫链最长的连多硫酸盐,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25±0.1 ~oC下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和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醋酸缓冲体系(pH 4.00、4.25、4.50、4.75和5.00)中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对S_6O_6~(2-)-SO_3~(2-)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硫氧化合物(S_2O_3~(2-)、S_4O_6~(2-)、S_5O_6~(2-)、S_6O_6~(2-)、S_7O_6~(2-))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反应物初始浓度和不同pH时各硫氧化合物的时间动力学曲线,反应速率受pH值的影响,pH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利用初始速率法求得连六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反应级数均为1,并且提出了8步反应机理模型,用Madonna模拟软件对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一致,并确定了每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在醋酸缓冲体系(pH 4.00、4.25、4.50、4.75和5.00)中研究了连六硫酸盐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pH值对S_6O_6~(2-)-S_2O_3~(2-)反应没有影响,硫代硫酸盐仅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利用初始速率法求得连六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反应级数均为1,采用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的8步反应机理模型,利用Madonna模拟软件拟合出每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动力学曲线,结果与实验一致,证明了该机理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闫向东[3](2017)在《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与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25±0.1℃条件下的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与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过程中的连多硫酸盐(S_4O_6~(2-)、S_5O_6~(2-)和S_6O_6~(2-))、S_2O_3~(2-)和SO_3~(2-)在线追踪,对其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进行研究。在磷酸盐缓冲体系(pH 6.70和7.30)、醋酸盐缓冲体系(pH 4.70和5.60)和柠檬酸盐缓冲体系(pH 2.70、3.00、3.30、3.60和3.90)中对S_4O_6~(2-)-S_2O_3~(2-)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反应物S_4O_6~(2-)和S_2O_3~(2-)的反应级数均为1级。在pH=4.70、5.60、6.70、7.30时,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的反应均不受反应液pH的影响。其中反应物S_2O_3~(2-)作为反应催化剂,其浓度保持不变。而在pH值2.70~3.90的酸性溶液中,由于质子化作用使SO_3~(2-)浓度降低,使反应中S_4O_6~(2-)和S_2O_3~(2-)的消耗开始依赖pH值的变化,pH值依赖性源于SO_3~(2-)和HSO3-与S_4O_6~(2-)的β-S原子的反应性不同。在醋酸盐缓冲体系(pH 4.00、4.25、4.50、4.75和5.00)中研究了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反应物S_5O_6~(2-)和SO_3~(2-)的反应级数均为1级。SO_3~(2-)浓度随溶液pH的升高而增加,使SO_3~(2-)与S_5O_6~(2-)的反应速率加快。当[S_5O_6~(2-)]0/[SO_3~(2-)]0≥1时,反应过程中能检测到中间物S_6O_6~(2-);连五硫酸盐的硫链中含有极性的硫原子,使S_5O_6~(2-)中S-S键断裂具有选择性,增加了反应的复杂性。结合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与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提出了5步反应机理模型,对反应动力学曲线进行同时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一致,并确定了每步反应的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黄启恒[4](2016)在《酶促猪油与菜油酯交换反应及其氧化亚硫酸化产物加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选取来源广泛的菜油与猪油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合成出一种凝固点和碘值接近于天然牛蹄油的油脂原料,从根本上消除了猪油类加脂剂易产生油霜的缺陷。针对这种新型油脂原料进行氧化亚硫酸化技术处理,重点研究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及产物的皮革加脂特性。旨在于拓宽猪油在皮革加脂剂生产上的应用范围,开发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皮革油脂新原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针对酶促猪油与菜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以反应产物固体脂肪含量及凝固点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底物质量比例为50:50、反应时间为4h、脂肪酶Lipozyme TILM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50℃。此时产物体系固体脂肪含量为零,凝固点及碘值与天然牛蹄油接近,分别为4℃、79。针对本实验中酯交换油脂的氧化反应研究,以氧化油的过氧化值(POV)上升速率及其峰值为考察指标,发现其氧化反应规律为:当温度在80~90℃范围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OV上升速率加快,峰值提高,但在90~95℃基本保持不变;随着自制负载型有机盐催化剂用量的增加,POV的上升速率加快,峰值相近;当通气量由0.5L/min依次增大至1.0L/min、1.5L/min时,POV上升速率先加快后减小,峰值接近;空气分布由单孔到多孔实验表明,孔数越多,POV上升速率越大,但峰值相近;当氧化时间在0-6h时,氧化油酸价、羰基价、粘度增幅不大,而6h之后,增幅显着提高;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油折光率始终保持平稳增长。对比分析酶促猪油与菜油酯交换油脂、猪油与菜油的混合油脂氧化过程中的POV变化,发现前者POV始终大于后者。氧化油FT-IR谱图显示,在3466cm-1处存在-OOH的特征峰,验证了油脂氧化产物为氢过氧化物的正确性。针对氧化油的亚硫酸化反应研究,以反应过程中体系转变透明的时间、体系磺酸根结合量、焦亚硫酸钠反应率、产品外观、产物1:9乳液稳定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OS-15用量为3%、焦亚硫酸钠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以上述指标及产物中残余焦亚硫酸钠含量、平均乳液粒径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氧化油POV对亚硫酸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油POV在250~450mmol/kg时,随着POV的增大,产物体系转变透明的时间缩短至90min左右、体系磺酸根结合量升高至3.38%、焦亚硫酸钠反应率提高至91.94%、体系残余焦亚硫酸钠含量降低至1.90mgSO2/g,且产物外观由浑浊变为透明;同时随着POV的增长,产物平均乳液粒径由93.92nm依次减小至82.66nm。此外,还从微观上研究了氧化油POV对亚硫酸化产物乳液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着POV的增大,产物乳液静态稳定性提高。对比分析酯交换油脂和混合油脂的氧化亚硫酸化产物,发现后者产物及其乳液稳定性较差,且体系磺酸根结合量相对较少为3.10%、焦亚硫酸钠反应率较低为85.05%、体系残余焦亚硫酸钠含量较大为3.59mgSO2/g。最后,对酯交换油脂氧化亚硫酸化产物的FT-IR谱图分析显示,1052cm-1处存在磺酸根的特征峰,证明了亚硫酸化反应的发生。以削匀牛皮蓝湿革为实验对象,对不同POV氧化油的亚硫酸化产物进行加脂应用实验。通过对加脂过程中乳液吸收速率及吸净率、油脂在革断面分布,以及坯革的感官性能、透气性、静态吸水率、物理机械性能与SEM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OV的增长,加脂过程中乳液吸收速率变快、吸净率提高、油脂在坯革断面分布趋于均匀、坯革感官性能提升、透气性和静态吸水率提高、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提高、革纤维分散变好。对酯交换油脂和混合油脂的氧化亚硫酸化产物分别进行加脂实验,发现前者加脂综合效果均好于后者,且加脂坯革放置过程中无油霜产生。(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强西怀,黄启恒,陈渭,孙哲,陈苗苗[5](2016)在《四元混合油脂氧化亚硫酸化及其产物加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叁油酸甘油酯、双油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油酸甲酯按1∶1∶1∶3(摩尔比)混合好后,采用目前大生产常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对这四元混合油脂体系进行氧化亚硫酸化.实验结果发现:氧化过程稳定,氧化程度控制点的过氧化值(POV)重现性好;其氧化亚硫酸化产物批次间品质稳定性好,加脂效果优良.将液体猪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表明该工艺技术思路完全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四元混合油脂(动植物油脂、双油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相应动植物油的脂肪酸甲酯)体系的氧化亚硫酸化过程,对于显着改善氧化亚硫酸化动植物油批次间的品质稳定性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车玮,常杰鲜,陈继平,龚英[6](2015)在《飞机草鞣质的亚硫酸化改性及其鞣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科植物飞机草具有一定的鞣制性能,但仍存在着传统植物鞣剂增厚率太高、颜色深、收缩温度低等缺点。本文期望通过亚硫酸化改性克服上述不足。首先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飞机草茎和叶提取物进行亚硫酸化改性,接着采用改性物处理酸裸皮,处理后的坯革颜色在浅黄棕到深黄棕范围变化,增厚率低于传统植鞣革,为5.0%~6.7%,收缩温度可提高37℃。采用改性物与铝盐结合鞣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0℃,基本达到无铬鞣革的耐湿热稳定性要求。研究首次获得了飞机草亚硫酸化改性物部分理化性质及其鞣制性能,可为进一步开发这种新植物鞣剂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5年18期)
吕斌,段徐宾,高党鸽,马建中[7](2015)在《亚硫酸化菜籽油/KH570-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蒙脱土(KH570-MMT)、乙二胺、亚硫酸氢钠、菜籽油及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原位法合成了亚硫酸化菜籽油/KH570-MMT纳米复合材料(MRO/KH570-MMT)。采用X-射线衍射(XRD)、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动态激光散射(DLS)及热重(TGA)对MRO/KH570-MMT进行了表征。将MRO/KH570-MMT应用于山羊皮服装革加脂工序,并对加脂后坯革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检测,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加脂后坯革纤维分散情况进行观察。DLS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MRO/KH570-MMT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当KH570-MMT引入量为6%与8%时,可以明显提高MRO/KH570-MMT的稳定性;TGA结果表明:KH570-MMT的引入能明显降低MRO/KH570-MMT的热损失,随着KH570-MMT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损失不断减小;SEM表明:KH570-MMT能够进入胶原纤维原纤维之间,随着KH570-MMT用量的增加,纤维的分散程度增大;阻燃结果表明:KH570-MMT的引入能够使坯革的阻燃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吉琛[8](2014)在《连多硫酸盐亚硫酸化及硫代硫酸化的反应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UV-Vi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硫代硫酸盐的溴酸盐氧化、连多硫酸盐的亚硫酸化与硫代硫酸化及p H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其详细反应机理。利用HPLC分离、检测溴酸盐-硫代硫酸盐体系反应过程中的各个物种。通过改变离子对试剂的种类、离子对的浓度、乙腈的百分比、p H和流速优化了Br O3-、S2O32-和SxO62-(x=4-5)混合物分离和定量检测条件。流动相采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和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混合离子对试剂,最终实现了各物质的高效快速分离和动力学追踪。分离所需时间仅需8 min显着优于文献报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Br O3--S2O32-体系动力学及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Br O3--S2O32-反应体系中,温度为25.0±0.1oC,p H=4.25-5.50,S2O32-氧化反应中间物和产物包括S4O62-、S5O62-、HSO3-和SO42-,其中S4O62-为主要产物。该体系研究发现,在弱酸性条件下S2O32-和S4O62-的动力学曲线均为S型,呈自催化反应特征。向反应液中加入微量的HSO3-后,诱导期明显缩短,确定HSO3-为自催化剂。p H值越高,Br O3-初始浓度越低,自催化现象越明显。通过初始速率法求得Br O3-和S2O32-的反应级数均为1。对S2O32-和S4O62-的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提出了8步反应的机理模型。优化SO32-、S2O32-和SxO62-(x=3,4和5)混合物分离和定量检测的色谱条件,对连四硫酸盐-亚硫酸盐和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体系动力学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弱酸性的乙酸/乙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了连四硫酸盐和S(IV)的动力学研究,温度在25.0±0.1℃,在线监测连多硫酸盐(包括连叁硫酸盐、连四硫酸盐和连五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浓度。连四硫酸盐-亚硫酸盐及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的反应对两种反应物都是一级反应。提出了3步反应动力学机理:其中涉及到两个可逆反应并且所有的正向和逆向速率系数均可通过实验确定。连四硫酸盐亚硫酸化对p H的依赖性取决于连四硫酸盐β-硫原子的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不同的反应活性。但是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反应对p H没有依赖性这可能是因为S(IV)物质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是个非常活泼的中间物。研究了连五硫酸盐(S5O62-)的制备以及在碱性条件下(p H=9.30-10.88)的分解反应动力学,通过HPLC和CE对S5O62-水解反应过程中所出现的含硫化合物(连五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连四硫酸盐)进行了在线监测和分离。采用初始速率法得到速率系数k=0.805 M-1s-1,对连五硫酸盐和氢氧根离子均为一级反应。提出了含有11种物质的10步反应动力学机理,拟合了实验测定的81组动力学曲线中1600多个实验点,实现连五硫酸盐分解反应的路径机理确定,揭示了连五硫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对连五硫酸盐-亚硫酸盐体系动力学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乙酸/乙酸盐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连五硫酸盐和S(IV)的动力学研究,温度在25.0±0.1℃,用HPLC对连四硫酸盐、连五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进行动力学追踪,发现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对p H有依赖性,连五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为一级反应,同时提出了一个四步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4-10-27)
段宝荣,谭树志,王全杰,夏成龙,李志峰[9](2012)在《地沟油氧化亚硫酸化制备加脂剂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地沟油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催化氧化,测定最佳的催化氧化温度和催化氧化时间,利用亚硫酸化对该条件下地沟油进行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并将所得地沟油加脂剂应用于制革的加脂工段。试验发现,合成地沟油加脂剂最佳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h和焦亚硫酸钠用量为8%;施加地沟油加脂剂所得皮革的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和柔软性优于或接近于鱼油、磷脂、牛蹄油、合成油加脂剂所得皮革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2年01期)
侯立杰,徐志远,王全杰,段宝荣[10](2010)在《亚硫酸化程度对加脂剂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亚硫酸化改性毛皮动物粗油生产亚硫酸化加脂剂,并对不同方案生产出的加脂剂乳业稳定、乳液粒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亚硫酸化程度对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有明显影响,随着亚硫酸程度的提高,乳液粒径变小、径距变大、比表面积变大。(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7-22)
亚硫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多硫酸盐是一类不稳定的还原性硫氧中间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连六硫酸盐(S_6O_6~(2-))是能够单独分离出来硫链最长的连多硫酸盐,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25±0.1 ~oC下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和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醋酸缓冲体系(pH 4.00、4.25、4.50、4.75和5.00)中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对S_6O_6~(2-)-SO_3~(2-)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硫氧化合物(S_2O_3~(2-)、S_4O_6~(2-)、S_5O_6~(2-)、S_6O_6~(2-)、S_7O_6~(2-))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反应物初始浓度和不同pH时各硫氧化合物的时间动力学曲线,反应速率受pH值的影响,pH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利用初始速率法求得连六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反应级数均为1,并且提出了8步反应机理模型,用Madonna模拟软件对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一致,并确定了每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在醋酸缓冲体系(pH 4.00、4.25、4.50、4.75和5.00)中研究了连六硫酸盐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pH值对S_6O_6~(2-)-S_2O_3~(2-)反应没有影响,硫代硫酸盐仅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利用初始速率法求得连六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反应级数均为1,采用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的8步反应机理模型,利用Madonna模拟软件拟合出每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动力学曲线,结果与实验一致,证明了该机理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硫酸化论文参考文献
[1].骆如慧,吴伟潇,陈德燕,琚逸松,韩美玉.废弃牛油的亚硫酸化改性及应用[J].皮革与化工.2019
[2].吕奉鹏.连六硫酸盐亚硫酸化和硫代硫酸化反应动力学[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闫向东.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化与连五硫酸盐亚硫酸化反应动力学[D].中国矿业大学.2017
[4].黄启恒.酶促猪油与菜油酯交换反应及其氧化亚硫酸化产物加脂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5].强西怀,黄启恒,陈渭,孙哲,陈苗苗.四元混合油脂氧化亚硫酸化及其产物加脂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车玮,常杰鲜,陈继平,龚英.飞机草鞣质的亚硫酸化改性及其鞣性研究[J].西部皮革.2015
[7].吕斌,段徐宾,高党鸽,马建中.亚硫酸化菜籽油/KH570-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
[8].吉琛.连多硫酸盐亚硫酸化及硫代硫酸化的反应动力学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
[9].段宝荣,谭树志,王全杰,夏成龙,李志峰.地沟油氧化亚硫酸化制备加脂剂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12
[10].侯立杰,徐志远,王全杰,段宝荣.亚硫酸化程度对加脂剂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C].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