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能源在工业生产与民用生活中消耗量日益增大,导致能源危机。而制冷空调作为一个高能耗的产业,能源利用问题尤其关键。在21世纪这个倡导节能性和舒适性的大环境下,变风量空调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系统,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并实用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空调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和健康也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变风量空调系统和热舒适性的关系,针对三种送风口:散流器、条缝型风口和置换送风口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三种不同送风口形式下的室内热舒适性差异,得出以上三种送风形式在不同风量条件下的舒适性范围,并找出它们各自最佳的热舒适性评价指标。论文主体以实验研究为主,通过改变热源形式及加热量以形成不同的室内冷负荷工况,分别对三种送风形式在供冷模式下进行变风量的室内气流组织研究。收集各实验布置测点和送回风口的温度值、风速值。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计算出工作区平均温度,温度梯度以及APDI等多个指标,并对室内热舒适性加以分析对比。得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方形散流器在变风量系统夏季工况下,空调室内舒适性随风量变化差异不大,且由各项指标值显示它的热舒适性较好,方形散流器满足热舒适要求的送风换气次数范围为6.1次/h~15.9次/h;条缝送风的热舒适性随送风量的减小而明显改善,满足热舒适要求的送风换气次数范围为6.3次/h~10.1次/h。所以室内冷负荷较小时可选用条缝送风,冷负荷较大时不推荐采用条缝风口垂直下送风;置换式通风空调具有明显的热力分层特点,存在垂直温度梯度,相对而言吹风感不满意率DR指标更适合评价置换通风的热舒适性,通过实验得出置换通风满足热舒适要求的送风换气次数范围为7.5次/h~16.8次/h。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课题的提出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 变风量空调(VAV)系统概述2.12.1.1 变风量空调系统简介2.1.2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2.1.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缺点2.2 变风量系统的组成2.2.1 空气处理机组2.2.2 送回风系统2.2.3 末端装置2.2.4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2.2.5 变风量系统的分类及其目前常用的系统形式2.2.6 适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场合3 热舒适研究理论基础3.1 “热舒适”概念的提出及研究现状3.2 人体的热平衡模型3.3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3.4 FANGER热舒适方程3.5 FANGER热舒适度的预测3.6 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标准3.6.1 ASHRAE标准3.6.2 ISO标准3.6.3 英国标准3.6.4 欧洲标准3.7 热舒适评价指标3.7.1 有效温度和标准有效温度3.7.2 卡他冷却能力、当量温度和主观温度3.7.3 热应力指标4 室内气流分布的理论分析4.1 送风口空气射流理论简介4.1.1 送风口空气射流基本概念4.2 室内气流组织计算4.2.1 美国ASHRAE的方法4.2.2 P.J.Jackman提出的方法4.2.3 引自苏联的方法5 实验过程5.1 实验室简介5.2 实验测试装置5.3 实验测试风口5.4 实验测点布置5.5 实验测试工况5.6 实验房间室内气流分布的理论分析5.6.1 方形散流器送风气流分布理论计算5.6.2 条缝送风气流分布理论计算5.7 实验室内热舒适测量及评价5.7.1 不均匀系数及比例系数指标5.7.2 有效风感温度5.7.3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5.7.4 吹风感危险率5.7.5 空调房间内温度梯度和工作区内风速的要求5.8 实验结果及分析5.8.1 采用方形散流器时各项热舒适性指标的计算和评价5.8.2 采用条缝送风时各项热舒适性指标的计算和评价6 采用置换通风形式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热舒适性实验研究6.1 置换通风的原理6.2 置换通风的特性6.3 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6.3.1 国外研究现状6.3.2 国内研究现状6.4 置换通风的热舒适分析6.5 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测量及评价6.5.1 实验测试风口6.5.2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分析7 结论及建议7.1 结论7.2 建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变风量系统论文; 热舒适论文; 送风口论文; 置换通风论文; 实验论文;
送风形式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对热舒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