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筵制度研究

清代经筵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经筵制度在清代持续时间很长。单就狭义的“经筵典礼”而言,顺治十四年(1657)首开经筵,至咸丰十年(1860)最后一次举行经筵大典,持续二百余年。如就广义的“经筵制度”而言,从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为清起,至宣统三年(1911)止,整个清代都存在以“研经论史”为主要内容的御前讲席。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在清代社会上层政治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清代社会的其他各个方面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史学界至今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选择经筵制度的最后形态——清代经筵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中国古代经筵制度的研究上有所推进。论文由绪论、第一章(清代经筵制度沿革)、第二章(清代经筵礼制)、第三章(经筵与清代社会)和结论五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经筵的定义及其起源,回顾和总结经筵制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成果,明确本文研究方向和意图。第一章“清代经筵制度沿革”主要从纵向历史演变的角度,理清清代经筵发展变化的脉路。大致将清代经筵历程分为确立期(入关前及顺治朝)、鼎盛期(康熙朝)、变质期(雍正、乾隆、嘉庆朝)、“复兴”期(道光、咸丰朝)、衰亡期(同治、光绪、宣统朝)五个时期。清朝经筵制度作为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在顺治晚年得以确立,康熙时期达到鼎盛,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后,日讲(经筵制度的实质内容)终止,经筵制度开始变质。雍正、乾隆以后经筵制度彻底形式化,成为帝制宣传的工具。道咸年间晚清理学家一度试图复兴经筵旧制,但终究未果。咸丰以后,每年一度的经筵大典也宣告终止,清代经筵名实具亡。第二章“清代经筵礼制”主要从横向制度的层面,对清代经筵制度的构成及其功能予以分析。分“经筵大典”、“日讲礼仪”和“进呈经义”三节,参照《清会典》的有关记载,分别对其时日、官职、内容、仪制及其具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经筵”与“讲筵”
  • 二、经筵溯源
  • 三、经筵与经筵制度
  • 四、经筵与临雍视学
  • 五、经筵制度研究状况
  • 六、研究清代经筵的主要目的
  • 第一章 清代经筵制度沿革
  • 第一节 清代经筵制度的确立
  • 一、入关前“经筵”
  • 二、顺治朝经筵
  • 第二节 清代经筵制度鼎盛期
  • 一、康熙朝前期经筵
  • 二、康熙朝后期经筵
  • 第三节 清代经筵制度变质期
  • 一、雍正朝经筵
  • 二、乾隆朝经筵
  • 三、嘉庆朝经筵
  • 第四节 清代经筵制度“复兴”期
  • 第五节 清代经筵制度的衰亡
  • 一、同治朝经筵
  • 二、光绪、宣统朝经筵
  • 第二章 清代经筵礼制
  • 第一节 经筵大典
  • 一、经筵时日与场所
  • 二、经筵讲官与直讲官
  • 三、经筵讲题与讲章
  • 四、经筵御论
  • 五、经筵听讲人员
  • 六、经筵仪式
  • 第二节 日讲礼仪
  • 一、日讲时日与场所
  • 二、日讲官
  • 三、日讲讲章
  • 四、日讲仪
  • 第三节 进呈经义
  • 第三章 经筵与清代社会
  • 第一节 经筵与清代帝王教育
  • 一、经筵与清初帝王教育的成功
  • 二、经筵与清中期皇储教育的成熟
  • 三、经筵与清末帝王教育的改革
  • 第二节 经筵与清代政治
  • 一、经筵之民意上达
  • 二、经筵之参政议政
  • 三、经筵之皇权谏净
  • 四、经筵之治理探求
  • 五、经筵之帝政宣传
  • 第三节 经筵与清代学术
  • 一、经筵与康熙朝程朱理学的兴盛
  • 二、经筵与乾隆朝程朱理学的衰落
  • 结论
  • 附录一、清代经筵年表
  • 附录二、清代经筵题目重复序列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皇子教育对经筵的影响[J]. 紫禁城 2019(08)
    • [2].清代皇子教育与经筵制度关系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约束与反约束——明朝经筵特点分析[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4].论宋仁宗时代的经筵讲《诗》[J]. 诗经研究丛刊 2013(02)
    • [5].北宋经筵讲诗对宋诗学形成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6].论宋朝经筵制度[J]. 兰州学刊 2013(07)
    • [7].从宋代皇储培养与经筵制度看皇帝文化素质[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0(01)
    • [8].北宋经筵奏议的思想内涵及政治意义——以《宋朝诸臣奏议?经筵》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9].《重广会史》钤“经筵”印考辨[J]. 文献 2014(01)
    • [10].从“经筵”词源管窥儒、释文化的互相影响[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4)
    • [11].清代的经筵讲论与学术的多变[J]. 中国哲学史 2014(03)
    • [12].《贞观政要》在明代经筵教育中的兴废及原因初探[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3].宋代经筵制度探析[J]. 中原文化研究 2020(02)
    • [14].论宋代经筵讲义的兴起[J]. 中国哲学史 2018(02)
    • [15].宋代经筵讲义体的发展[J]. 北方论丛 2017(06)
    • [16].宋朝经筵制度成因论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7].宋代经筵制度化与“帝王之学”的形成[J].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0)
    • [18].徐元杰《论语》经筵讲义探析[J]. 朱子学研究 2020(01)
    • [19].高拱与明穆宗的经筵讲读初探[J]. 中国史研究 2009(01)
    • [20].性理与事功的贯通——陈傅良《经筵孟子讲义》刍议[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明“经筵”与“日讲”制度考异[J]. 东岳论丛 2012(07)
    • [22].经筵会讲:一种中国本土的政治传播仪式及其演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 [23].帝王道统化理想与清初士大夫对经筵日讲的推进[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4].光绪朝最后一次经筵进讲[J]. 历史档案 2016(03)
    • [25].宋代经筵研究综述[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10)
    • [26].被压抑的仪式传播——清初经筵的文化涵化、移转和控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7].明代隆万改革时期经筵学术的理路[J]. 文学教育(下) 2020(03)
    • [28].“君德成就责经筵”——《玉牒初草》所见君臣互动考察[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6)
    • [29].皇权下的师道尊严——中国古代经筵坐讲立讲之争[J]. 教育学报 2009(04)
    • [30].论朱熹《经筵讲义》中的帝学主体意识[J]. 原道 2017(02)

    标签:;  ;  ;  ;  ;  

    清代经筵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