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鼠心肌VR1、SP的改变

糖尿病小鼠心肌VR1、SP的改变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现已明确,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可能与其引起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有关,但具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糖尿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是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以及许多血管的外膜有大量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时多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ainless myocardial infarction,PMI),其原因认为是糖尿病可发生自主神经疾患,侵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传人神经病变,心脏痛觉减低,导致其发生心肌梗死时心前区疼痛减低所致。Vanilloid(VR1)受体是已知的位于感觉神经上的受体,VR1受体是能感受多种刺激的离子通道,包括辣椒素、热、许多质子。VR1受体兴奋后,向上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自主反射,局部则促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包括降血钙素基因相关多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如血管扩张、心跳减慢等等。最新研究显示,糖尿病大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非糖尿病大鼠,其机理尚不清楚。神经末梢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可引起皮肤感觉、胃肠道活动以及心脏传导功能等异常。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糖尿病患者心脏上感觉末梢VR1受体和/或神经递质SP、CGRP的含量和/或活性发生改变,从而消弱了心脏在缺血时的自我保护机制,引起或加重心肌梗死。研究目的1.明确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病变中心脏VR1受体表达及其神经递质SP的变化情况。1.明确在糖尿病与心肌缺血的密切关系中VR1受体及SP所起的作用。实验材料和方法1.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购置16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配成A、B共2组。适应2周后A组给予高脂饮食,B组给予普通饮食。1m后A组按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链脲霉素进行糖尿病造模,B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无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作对照。继续前述饮食喂养3w,剪尾取血快速血糖测定评价糖尿病造模结果(以血糖>16.7mmol/l为标准)。2、Western blot测VR1浓度2.1配置Western blot实验所需液体。2.2取A、B组小鼠部分心肌组织约50mg,加入组织裂解液后心肌组织匀浆后置—80℃深低温冰箱中备用。2.3蛋白浓度测定:用Bradford比色法测定,测出吸光值后根据标准蛋白曲线测定样品蛋白浓度。2.4用10%分离胶和基层胶进行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5 Western blot测定VR1浓度。3放免法测定SP3.1配置1N冰醋酸和1N NaOH。3.2 A、B组心肌组织,测定重量后进行心肌组织匀浆贮存于—20℃待测。3.3 ECT室放免法测定S.P。3.4.计算结果。4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平均值X±标准差S表示,采用多组方差分析SPSS 10.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统计。结果1.对照组血糖位于正常范围,无小鼠发生糖尿病。给予高脂饮食及链脲霉素腹<腔注射后的小鼠血糖均>16.7mmol/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达到糖尿病标准,糖尿病造模成功。2.给予高脂饮食及链脲霉素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组心肌VR1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糖尿病小鼠组心肌S.P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糖尿病使小鼠心脏周围神经发生明显病变,神经末梢VR1受体分布明显减低,与糖尿病易好发心血管并发症有关,VR1与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有关。2.糖尿病小鼠心脏周围神经末梢分泌S.P明显减低,S.P由VR1受体收到刺激后分泌,显示了一定程度的心脏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论文
  • 前言
  • 研究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四、综述
  • 五、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糖尿病小鼠心肌VR1、SP的改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