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务公开有哪些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程晓明[1](2021)在《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标准制定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村务公开是乡村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实用方式,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村务公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文中试图用标准化思维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村务公开工作的效果。
马茜[2](2021)在《乡村治理中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四川Y市N区的调研分析》文中认为
司志凡[3](2021)在《自愿性问责:村务主动公开的逻辑与效应 ——基于山东省平原县三村阳光报告会的调查》文中指出
陈云[4](2021)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以X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向基层放权赋能。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各级政府在农村地区营造的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属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范畴,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单元与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论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进行研究,提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实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论文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与文献资料的梳理,得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主要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参与主体间进行协商与合作、治理手段与方式多样性、目标是实现社区共同体。以X镇为例,可以发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X镇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出现了社区村(居)民自治流于形式、社区各治理主体间缺乏协商与合作、社区村(居)民参与不足、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薄弱、其他治理主体先天不足、社区村(居)民传统理念难以转变、社区治理资源匮乏等。论文依据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强化社区治理资源整合和制度规范、强化对社区村(居)民的教育引导、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论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是对社区和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社区治理现代化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是阐述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总结提出了X镇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初步成效;第四部分是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希望能为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方案。
齐华[5](2020)在《宁津县规范“小微权力”工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层基础。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基础,必须以加强农村“小微权力”监督为重点,同时,真正深入思考怎样把老百姓服务好、怎样服务得更好,严格基层事项运行的各个步骤,梳理清楚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主体任务,讲明白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个人的责任以及所涉及到的“小微权力”的范围,最终可以实现全民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人人监督事项实施进度的效果,从而使我们整套的制度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每位村官都必须做到再小也要坦诚对待,再难都要尽心竭力。对村干部来说,规范小微权力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让这个关键少数明白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具体怎么干、怎么干最好,最大程度保护基层村干部;对群众来说,比较看重的事事前知情、事中参与决策、事后监督,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内心的幸福感,一方面增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干群关系会更加融洽,这对基层组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基于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论基础,利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研、前往相关部门咨询等多种方法、途径,对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释了研究该话题的选题背景以及现实意义,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对规范“小微权力”工作的涉及相关概念,包括“小微权力”的界定、权力清单的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对于该项工作如何开展,以宁津县规范“小微权力”工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前往各乡镇走访调研、联系宁津县“权力清单”落实办公室搜集大量资料,重点阐述宁津县如何具体开展此项工作、规范“小微权力”工作的现实需要、运行现状、目前取得的实际效果,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包括把群众动员起来监督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为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扫除硬障碍,用新技术、新媒体助力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从而达到化解基层干部群众矛盾、规范村级事务流程、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成效。重点阐述了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做出分析,推行此项制度的宣传发动较为充分,农村干部群众认识程度有所提高、遗留问题处理到位,为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创造了良好环境,平台创新方便实用,也提升了村务管理智能化水平,但存在部分基层普通群众认识不到位、事项办理不够规范,档案资料不完善、县级层面监督检查太少,村级纪检委员发挥作用不够、治理村庄的成本大量增加等原因。针对相关原因,从而对规范“小微权力”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督导检查和处理问责深度、健全完善考核办法、完善智慧村务手机APP等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规范“小微权力”工作的整改对策。本文研究课题比较新颖,权力清单是近几年的热门,对于基层治理意义重大,同时,在获取第一手资料方面上有创新之处,把宁津县管辖的12个乡镇(街道)、科局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最主要的是县落实办公室提供的权威资料,这是与省、市资料相一致的,具有很高的可借鉴性,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此项工作的现状。
聂文琼[6](2020)在《当前村庄政治生态研究 ——以河南省S区G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政治生态建设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政治生态研究有其基础性与必要性。村庄政治生态的优化是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基层治理中实现农村“善治”以维护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于村庄政治生态的研究,是通过对政治生态理论中政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与系统整体、动态平衡原则的分析,建立起“政治内部因素—政治外部社会环境—政治内因素与外环境的互动”的考察维度,在对个案村的调研中选取各维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探索,并按照“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进行撰写。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晰了“村庄政治生态”的概念与政治生态理论的内容及原则,并基于此进行了研究维度的划分。第二部分是以河南省S区G村为例,依据上一部分建立的三个研究维度,从村庄政治内部的主要个人和组织等主体要素、乡政村治治理结构中的权力要素、村民自治制度为主的制度要素、村庄政治外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环境要素、村庄政治内外要素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等内容出发,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进一步详细分析G村的政治生态构成要素与现状。第三部分是基于实证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分析,指出当前G村政治生态构建中核心政治主体存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偏差、乡村治理结构中的权力矛盾、村民自治制度存在非生态化运行、经济与文化发展存在阻碍优化村庄政治生态的因素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基于G村政治生态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析,指出问题产生的经济、思想与机制方面存在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村庄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基于研究维度提出优化对策,以改善村庄政治内部要素,维持诸要素的动态链接与协调平衡,同时兼顾村庄政治生态影响环境,促进政治内要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杨秋婷[7](2020)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与运行逻辑 ——基于广东省南村与北村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冲击,当下中国乡村社会越发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村庄精英、普通村民、乡镇政府等治理主体在村庄中互动,集体经济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上级政府救济性资源在村庄中整合,传统宗族文化在部分村庄开始复兴、而现代民主法治意识方兴未艾,现有村级组织功能不断拓展、新型村庄社会组织正在涌现。基于这一背景,乡村可看作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发挥完备功能、协同运转有效的治理体系。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村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厘清乡村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比较不同治理环境基础之上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本研究选取两个各具特色的广东省乡村治理创新的典型,南村和北村(经匿名化处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的学术成果,结合帕森斯、默顿、吉登斯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维度;其次运用案例研究法,深入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观察体验,从治理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治理资源整合和治理文化四个方面对村庄治理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两个村庄虽然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相同,但其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呈现差异,具体表现在村庄社会关联、制度建设层级、资源整合议题、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由此得出结论:运转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应包括治理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治理资源整合、治理文化四种要素;村庄社区记忆是乡村治理体系运行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来源,将影响治理资源整合与治理文化培育;村庄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体系运行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来源,将影响治理制度建设。本研究在乡村治理体系的结构功能剖析上有一定推进,对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构建环境、制度、资源、文化耦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根据村庄社区记忆整合治理资源与培育治理文化,统一集体经济产权与村庄治理治权。但限于个人研究能力和客观条件,本研究还存在定量资料收集较少、动态运行分析浅显、案例数量不足的局限。
段智浩[8](2020)在《内蒙古纪委监委“三务”公开工作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运动式治理是一种具有鲜明本土色彩的治理方式,作为制度治理失效后的补充,这种治理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治理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各部门各地区对运动式治理的运用日渐增多。2018年监察体制改革之后,内蒙古纪委监委开始推行“三务”公开专项治理,旨在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地区权力运行透明度,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三务”公开是指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这一专项治理在自治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持续了两年,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呼和浩特市“三务”公开工作的实证研究,从运动式治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三务”公开运动式治理的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为完善“三务”公开治理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王泰然[9](2019)在《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村民自治是中国践行基层民主的一个创举,由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行使行政权力,对农村进行行政管理。作为基层民主实践代表的村民自治与行使国家权力为代表的乡镇行政,两者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对维护农村民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在运行中频繁出现碰撞与冲突。低效的运行使乡村治理的效果打了折扣,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海阳镇作为秦皇岛市海港区城乡发展的结合地带,面临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多种利益错综复杂,是当地诸多村镇情况的一个现实缩影。研究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善对策,不仅对提高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效率和质量具有极大帮助,对海港区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治理理论、博弈理论为基础,以利益驱动为线索,以村民自治和乡镇行政互动为基点,以改善二者互动关系,提高二者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有效治理为落脚点,分析了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的现状,归纳出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积极合作”、“消极对抗”、“被动配合”三种不同的互动类型,指出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相互间过度干涉产生的“自治行政化”与“自治过度化”问题。从思维认识、制度设计以及运行基础上找出造成两者运行困境的原因,并结合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改善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增强良性互动的对策,即:转变思想认识——理清党组织、村委会与镇政府多元治理主体间关系,做好农村发展战略衔接;弥补制度缺陷——理顺镇村两级权责,完善政府职能,拓宽村民自治救济途径;补齐运行短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干部素质和农民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乡镇政府服务职能。
魏明[10](2019)在《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村务公开的有效实施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村务公开制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民主、保障农民自身的权益、预防腐败和调和社会矛盾。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近些年来针对村务公开制度的内容、方式不断细化和完善,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基层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村务公开实施效果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和作用。所以,将村务公开的体系重新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以秦皇岛市东关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行村务公开体系进行研究,找出村务公开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村务公开问题形成的原因,对村务公开体系进行优化,并给出村务公开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村务公开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且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着作,同时指出了自身研究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其次,介绍了村务公开的相关理论界定,回顾了我国村务公开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村务公开制度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再次,分析了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主要是村民与村干部缺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村务公开领导机制不健全、村务公开的体系不完善、村务公缺少有效监督、村务公开的内容、时效、程序都不规范、村务公开缺少反馈与评估机制。针对以上村务公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村务公开体系改进建议,对东关村村务公开的组织与领导、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流程和监督机制进行体系优化。最后,针对村务公开体系的改进方案,提出可操作的保障性措施,以保障村务公开体系改进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村务公开有哪些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村务公开有哪些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标准制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村务公开的重要性 |
(1)党中央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工作。 |
(2)村务公开是实现村民自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
(3)村务公开是增强干群信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4)村务公开是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农村监督的重要环节。 |
3当前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
4村务公开标准制定的思考 |
5结语 |
(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以X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社区和农村社区 |
2.新型农村社区 |
3.社区治理现代化 |
(二)理论基础概述 |
1.多中心治理理论 |
2.善治理论 |
二、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
(一)X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 |
1.X镇基本情况 |
2.X 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
(二)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初步成效 |
1.确立新型农村社区的组织架构 |
2.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自治体系 |
3.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4.党建工作稳步推进 |
三、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社区村(居)民自治流于形式 |
2.社区各治理主体间缺乏协商与合作 |
3.社区村(居)民参与不足 |
4.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低 |
(二)X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薄弱 |
2.其他治理主体先天不足 |
3.社区村(居)民传统理念难以转变 |
4.社区治理资源匮乏 |
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一)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 |
1.发挥新型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
2.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 |
3.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 |
4.发挥社区村(居)民的主体作用 |
(二)强化社区治理资源整合与制度规范 |
1.强化社区治理资源整合 |
2.完善社区治理的法律体系 |
3.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 |
4.完善社区事务民主管理机制 |
(三)强化对社区村(居)民的教育引导 |
1.强化社区村(居)民的主人翁惫识 |
2.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 |
3.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 |
(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
1.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2.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
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
4.增强社区网格化服务能力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宁津县规范“小微权力”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
1.4.1 学位论文的重点 |
1.4.2 学位论文的难点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小微权力”的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小微权力” |
2.1.2 “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
2.1.3 “阳光村务报告会”制度 |
2.1.4 “四议两公开”制度 |
2.2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的理论基础 |
2.2.1 有限政府理论 |
2.2.2 有效政府理论 |
第3章 宁津县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开展现状 |
3.1 规范“小微权力”的必要性 |
3.2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一线具体开展措施 |
3.2.1 动员群众共同监督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
3.2.2 敢于碰硬,扫除村级小微权力运行障碍 |
3.2.3 新技术、新媒体助力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
3.2.4 抓制度落地,突出实效 |
3.2.5 强抓跟踪,严格督导检查 |
3.3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后勤保障措施 |
3.3.1 健全了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体系 |
3.3.2 健全了小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
3.3.3 健全了小微权力三级监督机制 |
3.3.4 健全了权力运行违纪追责机制 |
3.4 部分乡镇(街道)具体落实情况 |
3.4.1 保店镇亮点突出,打造全县试点 |
3.4.2 长官镇“敢于碰硬”,创新工作方法 |
3.4.3 时集镇“唱响”小微权力,保障制度落实 |
3.5 工作取得的成效 |
3.5.1 化解了基层干群矛盾 |
3.5.2 规范了村级事务流程 |
3.5.3 推动了公益事业发展 |
第4章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运行存在的问题 |
4.1.1 部分基层普通群众认识不到位 |
4.1.2 事项办理不够规范,档案资料不完善 |
4.1.3 县级层面监督较少,村级发挥作用不够 |
4.1.4 治理村庄的成本大量增加 |
4.2 规范“小微权力”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宣传、培训力度有所欠缺 |
4.2.2 清单具体操作流程不够细化 |
4.2.3 监督、问责的力度不大 |
4.2.4 清单制度弹性不强 |
第5章 完善规范“小微权力”工作的对策 |
5.1 配强村“两委”班子,夯实干事基础 |
5.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
5.3 增强督导检查力度,强化处理问责深度 |
5.4 健全完善考核办法,动态化管理清单流程 |
5.5 完善智慧村务系统,提升小微权力智能化水平 |
结语 |
附录 基层规范“小微权力”工作访谈调查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当前村庄政治生态研究 ——以河南省S区G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与述评 |
1.政治生态的相关学术研究 |
2.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可能的创新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政治生态 |
2.村庄政治生态 |
(二)政治生态理论 |
1.界说:用生态学研究政治现象 |
2.基础:生态系统与政治系统两个概念 |
3.原则:坚持系统整体与动态平衡 |
(三)村庄政治生态考察维度的理论构建 |
1.村庄政治生态的政治内部要素:政治主体、治理结构与政治制度 |
2.村庄政治生态的政治外部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与文化氛围 |
3.政治内要素与外环境间的互动:村庄政治生态的系统性表现 |
二、G村政治生态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1.样本村的选取 |
2.调查与访谈对象的选取 |
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二)G村“国家级文明村”的发展历程 |
1.20世纪80年代:村民委员会成立期 |
2.20世纪90年代:新村规划建设期 |
3.21世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期 |
(三)G村政治生态的现状 |
1.G村政治生态的政治内部要素考察 |
2.G村政治外部社会环境的考察 |
3.G村政治内要素与政治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现状 |
三、村庄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基于调查结果的考量 |
(一)政治内部要素:主体、结构与制度的非生态化 |
1.主体:村庄政治主体行为与其间政治关系的偏差 |
2.结构: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庄自治权存在冲突 |
3.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出现非生态化运行 |
(二)政治外部社会环境:存在经济牵绊与不良文化 |
1.村庄经济来源少、不稳定且经济发展规划少落实 |
2.存在攀比、攀关系与迷信等不良传统文化 |
(三)政治内要素与外环境间:环境正向支持不足与塑造力输出不力 |
1.经济支持不足:经济发展滞缓诱发政治主体的个人思想意识问题 |
2.不良文化侵染:“重人情”文化对村庄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
3.政治文化引导缺乏:政治文化塑造力输出中的主体行动形式化 |
四、村庄政治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
(一)经济因素: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动力支持缺失 |
1.村庄经济发展缓慢使政治生态构建缺乏内生动力 |
2.经济发展差距增大了建设良好社会环境的阻力 |
3.经济发展观念缺乏创新使村庄在政治生态塑造中难得外部助力 |
(二)思想因素:个体自利性困境与政治文化建设碎片化 |
1.自利性影响村庄政治主体的行为选择 |
2.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在营造社会环境过程中缺乏系统落实 |
3.村民自治缺少获得农民认同的累积性制度资源 |
(三)机制因素:权力运行机制不畅与激励机制匮乏 |
1.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与村庄自治组织间决策与协调机制不完善 |
2.大学生村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力运行机制失灵 |
3.村庄治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五、优化村庄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
(一)重视并推动村庄政治内部要素的改善 |
1.主体:归正村庄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行为 |
2.结构: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 |
3.制度:循序渐进促进乡村自治“四个民主”的平衡发展 |
(二)兼顾村庄政治外部社会环境的塑造 |
1.坚持乡村依法治理是优化村庄政治生态的根本 |
2.促进经济发展是形成良好村庄政治生态的动力 |
3.培育并弘扬优秀文化净化村庄政治生态环境 |
(三)促进村庄政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
1.坚持平等民主治村保持密切协调的党群干群关系 |
2.嵌入多方联动力量推动村庄经济、文化的发展 |
3.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及时掌握村庄政治生态的动态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7)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与运行逻辑 ——基于广东省南村与北村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南村治理体系分析 |
2.1 南村治理环境 |
2.1.1 合村并组:国家行政整合村庄 |
2.1.2 工商发达:村庄社会异质性强 |
2.1.3 人文秀区:村庄社会资本丰富 |
2.2 南村治理制度建设 |
2.2.1 村公共服务站制度 |
2.2.2 村民议事会制度 |
2.3 南村治理资源整合 |
2.3.1 乡贤慈善会与家乡建设委员会:整合村庄精英 |
2.3.2 外来人口融入社区项目:整合外来人口 |
2.4 南村治理文化 |
2.4.1 活动载体 |
2.4.2 价值规范 |
2.4.3 精神意义 |
2.5 南村治理体系的协同运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村治理体系分析 |
3.1 北村治理环境 |
3.1.1 集体经济:资源的福利与诅咒 |
3.1.2 派系斗争:村庄公共利益分裂 |
3.1.3 宗族弱化:村庄原生秩序淡化 |
3.2 北村治理制度建设 |
3.2.1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
3.2.2 经济联社制度 |
3.3 北村治理资源整合 |
3.3.1 新媒体平台:整合在外人口 |
3.3.2 行政吸纳政治:整合村内派系 |
3.3.3 边缘化治理精英:重建信任机制 |
3.4 北村治理文化 |
3.4.1 活动载体 |
3.4.2 价值规范 |
3.4.3 精神意义 |
3.5 北村治理体系的协同运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村与北村的治理体系比较分析 |
4.1 治理环境比较 |
4.1.1 村庄社区记忆比较 |
4.1.2 集体经济产权比较 |
4.2 治理制度建设比较 |
4.2.1 制度建设层级比较 |
4.2.2 制度建设标的比较 |
4.3 治理资源整合比较 |
4.3.1 资源整合议题比较 |
4.3.2 资源整合路径比较 |
4.4 治理文化比较 |
4.4.1 文化价值取向比较 |
4.4.2 村庄秩序类型比较 |
4.5 治理体系运行逻辑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
5.1 构建环境、制度、资源、文化耦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5.2 根据村庄社区记忆整合治理资源与培育治理文化 |
5.3 统一集体经济产权与村庄治理治权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南村调研提纲 |
附录二 :北村调研提纲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内蒙古纪委监委“三务”公开工作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村务公开 |
二、政务公开 |
三、党务公开 |
四、运动式治理 |
五、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三务”公开 |
一、村务公开 |
二、政务公开 |
三、党务公开 |
第二节 运动式治理 |
一、运动式治理的内涵 |
二、运动式治理的特征 |
第二章 “三务”公开的运动式治理 |
第一节 “三务”公开运动式治理的触发 |
一、现实因素 |
二、主观因素 |
第二节 “三务”公开运动式治理的启动 |
一、动员路径 |
二、工作周期 |
第三节 “三务”公开运动式治理的执行 |
一、科层联动 |
二、全面动员 |
三、强制手段 |
第四节 “阳光三务”信息化平台 |
一、平台简介 |
二、建设过程 |
第五节 基层的应对—W村“三务”公开实践 |
第六节 典型案例分析 |
一、集体资产处置案例 |
二、虚报冒领补贴案例 |
三、土地经营流转案例 |
四、房产征拆补偿案例 |
五、涉嫌职务侵占案例 |
六、案例分析 |
第三章 “三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三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体系不够完整 |
二、“越位”与“缺位”并存 |
三、缺乏有效监督 |
四、群众参与度较低 |
五、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
六、形式主义,脱离实际 |
第二节 “三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治理主体与治理目标不相匹配 |
二、官僚体制固有缺陷 |
三、纪委监委的双重领导体制 |
四、纪委监委自身职能定位不准 |
五、政策的一统性 |
六、思想意识不到位 |
第四章 内蒙古“三务”公开工作完善路径 |
第一节 制度建设 |
一、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常规治理 |
二、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主体建设 |
一、推进运动式治理与常规治理融合 |
二、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
三、构建多元主体治理体系 |
第三节 手段与平台建设 |
一、加强“三务”公开栏建设 |
二、建立健全“三务”公开信息化平台 |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村民自治 |
2.2 乡镇行政 |
2.3 理论依据 |
2.3.1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
2.3.2 治理理论 |
2.3.3 博弈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现状和困境 |
3.1 海阳镇基本情况 |
3.2 运行现状——利益驱动下的复杂多样 |
3.2.1 积极合作型 |
3.2.2 消极对抗型 |
3.2.3 被动配合型 |
3.3 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
3.3.1 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总体水平不高 |
3.3.2 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的过度干预 |
3.3.3 村民自治对乡镇行政的“明争暗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成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困境的原因 |
4.1 思维认识上的误区 |
4.1.1 对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认识偏差 |
4.1.2 对党组织与村委会间领导关系认识的模糊 |
4.1.3 对农村发展战略执行上的权衡 |
4.2 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
4.2.1 农村社会的“权力空置” |
4.2.2 自治权利救济途径的缺乏 |
4.2.3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职能和责任的混淆 |
4.3 运行基础的薄弱 |
4.3.1 经济基础的差异 |
4.3.2 基层政府权力的缺失 |
4.3.3 村干部能力和村民素质的差距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善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的对策 |
5.1 可借鉴的经验 |
5.1.1 江苏邳州“四权”工作法 |
5.1.2 温州模式 |
5.2 转变思想上的认识 |
5.2.1 理清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工作关系 |
5.2.2 理清村党组织与村委会间的领导关系 |
5.2.3 做好农村发展战略的衔接和延续 |
5.3 完善制度上的缺陷 |
5.3.1 填补农村管理空白 |
5.3.2 拓宽村民自治的救济途径 |
5.3.3 理顺镇村职能内容和责任划分 |
5.4 补齐基础薄弱短板 |
5.4.1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
5.4.2 构建完整政府职能 |
5.4.3 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能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10)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村务公开 |
2.1.1 村务公开的内涵及特征 |
2.1.2 村务公开的相关要素 |
2.2 村务公开相关理论 |
2.2.1 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 |
2.2.2 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 |
2.2.3 人民民主理论 |
2.2.4 社会共治理论 |
2.3 我国村务公开的发展历程 |
2.3.1 萌芽阶段 |
2.3.2 确立阶段 |
2.3.3 完善阶段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东关村简介 |
3.2 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现状分析 |
3.2.1 村务公开的组织与领导 |
3.2.2 村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
3.2.3 村务公开的方式及程序 |
3.3 东关村村务公开情况问卷调研 |
3.3.1 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村务公开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3.4.1 村干部缺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 |
3.4.2 村务公开的监督虚化 |
3.4.3 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都不规范,时效性差 |
3.4.4 村务公开缺少反馈与评估机制 |
3.4.5 村务公开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不高 |
3.5 村务公开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1 思想认识不足 |
3.5.2 制度建设不完善 |
3.5.3 村委会缺少内生动力 |
3.5.4 政府在村务公开中管理缺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优化设计 |
4.1 村务公开体系优化的原则和思路 |
4.1.1 优化原则 |
4.1.2 优化思路 |
4.2 村务公开的制度优化 |
4.2.1 村务公开规章制度建设 |
4.2.2 村务公开的档案化管理 |
4.2.3 村务公开的责任追究制度 |
4.2.4 村务公开外部审计监督制度 |
4.3 村务公开的组织与领导优化 |
4.3.1 乡镇政府的村务公开领导主体与监督责任 |
4.3.2 村级村务公开监督主体与责任 |
4.4 村务公开的内容与流程优化 |
4.4.1 村务公开的内容标准化 |
4.4.2 完善村务公开的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实施保障 |
5.1 理顺村各种组织的关系 |
5.1.1 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 |
5.1.2 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代表会议 |
5.2 强化党组织建设和提高村民参政议政能力 |
5.2.1 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 |
5.2.2 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民主管理的能力 |
5.3 村务公开电子信息化 |
5.3.1 建立电子村务公开系统 |
5.3.2 拓宽村务公开渠道 |
5.4 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村务公开有哪些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标准制定的思考[J]. 程晓明.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21(04)
- [2]乡村治理中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四川Y市N区的调研分析[D]. 马茜.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自愿性问责:村务主动公开的逻辑与效应 ——基于山东省平原县三村阳光报告会的调查[D]. 司志凡.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以X镇为例[D]. 陈云.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宁津县规范“小微权力”工作问题研究[D]. 齐华. 山东大学, 2020(12)
- [6]当前村庄政治生态研究 ——以河南省S区G村为例[D]. 聂文琼.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7]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与运行逻辑 ——基于广东省南村与北村的比较研究[D]. 杨秋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内蒙古纪委监委“三务”公开工作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D]. 段智浩.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海阳镇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运行困境及对策研究[D]. 王泰然. 燕山大学, 2019(07)
- [10]秦皇岛市东关村村务公开体系优化研究[D]. 魏明. 燕山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