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作为《红楼梦》原著的接受者,形成了一部与《红楼梦》文字相对的《红楼梦》形象资料。这部以《红楼梦》原著为参照载体的形象作品,不仅保留了对原著的忠实摹写,而且存在对之刻意“误读”与“重构”之处。不仅展示了自身的独特与创新,而且呈现出对中国传统画种的继承与发展。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曾在民间产生巨大的文化效应。在具体的影响方面,它曾一度为人物画、花鸟画、界丽等中国传统画科的延承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抽象角度分析,它通过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方式,无形中实现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在几种不同文化形态的转换,比如,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使《红楼梦》原著文本这种“语言文化”向“图像视觉文化”转换;它特有普及与传播效应,又使《红楼梦》原著文本的接受群体从知识文人向普通大众扩延,进而促成了《红楼梦》“精英文化”形态向“大众文化”形态的转换。在这些文化形态转化的过程中,杨柳青《红楼梦》图像对《红楼梦》原著文本意义既存在互补作用,又产生了对其意义的冲击,以其巨大的渗透民间的力量,影响和改造着民间对于《红楼梦》原著的认知。本文从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与《红楼梦》原著的关系,以及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与文人创作《红楼梦》插图的比较等角度,对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人物的服饰选择、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中国传统画科的继承发展和对不同文化形态转换效应进行解读,以求对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的历史面貌与价值作出更为全面的阐释。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导言第一编 图像与文本之距的呈现第1章 作为图像的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与作为文本的《红楼梦》原著1.1 《红楼梦》版本演变与《红楼梦》图像的出现1.2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独认于文本的《红楼梦》图像第二编 图像与文本之距的必然第2章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红楼梦》的原著的“接受”与“重构”2.1 清代杨柳青年画对《红楼梦》题材接受的契机2.2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2.3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重构”第三编 图像与文本之距的效应第3章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接受”与“重构”原著对传统画科的影响3.1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与文人人物画风格的融合3.2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的“戏出年画”特征3.3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发展了界画的透视表现手法3.4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开拓了民间花鸟画题材3.5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传统中国画线条、色彩技法的继承发展第4章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接受”与“重构”的文化转换效应4.1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实现《红楼梦》“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转换4.2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实现《红楼梦》“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转换第5章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接受”与“重构”原著对《红楼梦》文本意义的补充与冲击5.1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图像对《红楼梦》文本意义的补充5.2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图像对《红楼梦》文本意义的冲击结语一二三附1: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的资料整理概况附2: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接受问题研究概况附3: 论文图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红楼梦论文;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论文; 误读论文; 接受论文; 重构论文; 传统中国画画科论文;
图像与文本之距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