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细胞破碎论文-曾剑华,杨杨,石彦国,辛嘉英

藻细胞破碎论文-曾剑华,杨杨,石彦国,辛嘉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细胞破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藻细胞,细胞破碎技术,微藻活性蛋白,提取率

藻细胞破碎论文文献综述

曾剑华,杨杨,石彦国,辛嘉英[1](2018)在《适度破碎微藻细胞释放功能性蛋白的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细胞破碎技术是微藻商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微藻细胞存在刚性细胞壁,阻碍了微藻蛋白等功能性物质的释放,过度破碎又易影响微藻蛋白等的功能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破碎技术和条件是微藻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微藻细胞破碎技术现状,分析珠磨法、高压匀浆、超声处理、离子液体处理和酶解法5种传统微藻细胞适度破碎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讨论流体空化法、微流法、脉冲电场处理和阳离子聚合物涂抹法4种新兴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比这9种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微藻细胞适度破碎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7期)

章莹颖,邓春芳,崔岩,成家杨[2](2016)在《不同方法对微藻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溶藻菌(Kordia sp.)运用于富油微藻的细胞破碎预处理(生物法),并与传统的高速匀浆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法、酸热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小球藻,细胞破碎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酸热法(84%)>超声法(63%)>反复冻融法(60%)>高速匀浆法(57%)>生物法(51%);油脂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声法、生物法(35%)>酸热法(27%)>反复冻融法(23%)>高速匀浆法(21%)。对于杜氏盐藻,酸热法及超声法的细胞破碎率达到100%,其次为生物法达到94%,反复冻融法和高速匀浆法的细胞破碎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4%和45%;油脂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声法(26%)>生物法(22%)>高速匀浆法(17%)>酸热法(16%)>反复冻融法(10%)。综合以上结果可知:超声法和生物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更适合用于对小球藻和杜氏盐藻的破碎预处理从而提高油脂提取率,而其中生物法具有能耗低的特点,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极具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3期)

汤卫华,岳鹍,王芃,殷海松[3](2012)在《叁角褐指藻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角褐指藻是一种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胞藻。为了从细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和匀浆法分别对叁角褐指藻细胞进行破碎,并测定油脂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的最大细胞破碎率分别为91.5%,56.7%和81.2%;油脂提取率分别为18.1%,13%和13.4%。从操作的简捷性和经济效益来看,超声波破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12年02期)

钟云娜,陈群,潘伟斌,杨丽丽[4](2010)在《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对溶藻细菌L7胞外活性物质溶藻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明晰藻与溶藻细菌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经添加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培养获得的溶藻细菌L7胞外活性物质处理铜绿微囊藻,测定藻细胞的叶绿素a、蛋白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期从藻类生理生化角度揭示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对L7胞外活性物质溶藻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能提高L7胞外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与未添加藻细胞破碎液对照组相比,添加藻细胞破碎液处理组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相对抑制率提高了35.16%。②处理组对铜绿微囊藻的膜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与对照组也有所不同,处理组的蛋白质含量增长率是对照组的1.35倍;CAT活性的增长率是对照组的6.01倍;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束值比初始值低,而对照组呈不断波动的趋势,结束时达到最高值。(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0-05-05)

杜玉兰,黎庆涛,楚文靖,李剑兰[5](2008)在《超声波破碎鼠尾藻细胞对脂质提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鼠尾藻提取脂质超声波破壁对脂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选出了鼠尾藻细胞破碎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功率700W、总作用时间为15min、超声时间10s、间隔时间为15s时,脂质提取率最高为1.07%。并比较了其他不同破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与超声波破壁方法相结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8年04期)

吴蕾,庞广昌,陈庆森[6](2008)在《高压匀浆破碎螺旋藻细胞释放藻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工业化常用的高压匀浆破碎法对螺旋藻细胞破碎释放藻蛋白的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考察了匀浆次数、操作压力、悬浮体系、进料藻细胞密度等对螺旋藻细胞破碎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的高压均浆破碎螺旋藻细胞的工艺为:操作压力为80MPa,悬浮体系为pH6.8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匀浆破碎次数为叁次。螺旋藻细胞破碎率为86%,此时可获得的粗藻蛋白总含量为73%。本研究还对高压匀浆破碎螺旋藻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陈伟平,陈必链,张艳燕[7](2008)在《叁种微藻细胞破碎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最佳的微藻藻胆蛋白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溶胀法、反复冻融法、低浓度氯化钙溶液提取法和玻璃珠处理法等四种方法分别对紫球藻、蔷薇藻和念珠藻叁种藻细胞进行破碎,通过测定藻红蛋白的纯度和浓度对四种细胞破碎方法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当细胞密度为1.000g/L时,采用反复冻融法处理紫球藻和蔷薇藻时能够获得最高的藻红蛋白纯度(OD545/OD280),分别为1.250和1.669,藻红蛋白的浓度分别为29.788mg/L和36.026mg/L,细胞密度对藻红蛋白纯度影响较小;低浓度氯化钙溶液提取法能使念珠藻藻红蛋白的纯度(OD545/OD280)达到0.477。结论:紫球藻和蔷薇藻经反复冻融法破碎细胞,藻红蛋白纯度高,提取效果好;而对念珠藻藻红蛋白提纯采用低浓度氯化钙溶液提取法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王雪青,苗惠,翟燕[8](2007)在《微藻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复冻融和超声波破碎法破碎17种微藻细胞,通过细胞破碎率和抗菌活性检测破碎效果,以选择适合不同微藻的破碎方法,利于胞内活性物质的提取.细胞破碎结果显示:经过12 min的超声处理,所有实验藻种的破碎率均在90%以上,特别是扁藻、角毛藻以及球等鞭金藻和甲藻,仅处理3min,破碎率达到了99%以上,更适合超声波法破碎.反复冻融法破碎藻细胞,经过2次冻融,10种微藻的破碎率在95%以上,4种在60%~80%,3种小于40%,对此叁种藻(分别是扁藻,小球藻和紫球藻)的破碎应选择超声或组合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胞破碎率对抑菌活性的影响,抗菌活性表明:细胞充分破碎,有利于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提取.(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裴海燕,李富生,汤浅晶,胡文容[9](2003)在《藻细胞破碎释放有机物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藻水及藻细胞破碎条件下水样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吸光度(UV)、总有机碳(TO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藻水及其藻体细胞破碎后水样中有机物可划分为5个分子质量群,平均分子质量分别为8785.254,4476.826,3880.367,2968.352,1522.776u;藻体细胞破碎后向水体中释放带有双键基团的有机物,随破碎时间的延长,水样UV260值增加;藻体细胞破碎后,主要溶出平均分子质量为8785.254u的大分子有机物,使水样TOC值随破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3年03期)

藻细胞破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溶藻菌(Kordia sp.)运用于富油微藻的细胞破碎预处理(生物法),并与传统的高速匀浆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法、酸热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小球藻,细胞破碎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酸热法(84%)>超声法(63%)>反复冻融法(60%)>高速匀浆法(57%)>生物法(51%);油脂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声法、生物法(35%)>酸热法(27%)>反复冻融法(23%)>高速匀浆法(21%)。对于杜氏盐藻,酸热法及超声法的细胞破碎率达到100%,其次为生物法达到94%,反复冻融法和高速匀浆法的细胞破碎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4%和45%;油脂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声法(26%)>生物法(22%)>高速匀浆法(17%)>酸热法(16%)>反复冻融法(10%)。综合以上结果可知:超声法和生物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更适合用于对小球藻和杜氏盐藻的破碎预处理从而提高油脂提取率,而其中生物法具有能耗低的特点,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极具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细胞破碎论文参考文献

[1].曾剑华,杨杨,石彦国,辛嘉英.适度破碎微藻细胞释放功能性蛋白的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8

[2].章莹颖,邓春芳,崔岩,成家杨.不同方法对微藻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6

[3].汤卫华,岳鹍,王芃,殷海松.叁角褐指藻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

[4].钟云娜,陈群,潘伟斌,杨丽丽.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对溶藻细菌L7胞外活性物质溶藻机制的影响[C].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0

[5].杜玉兰,黎庆涛,楚文靖,李剑兰.超声波破碎鼠尾藻细胞对脂质提取率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8

[6].吴蕾,庞广昌,陈庆森.高压匀浆破碎螺旋藻细胞释放藻蛋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

[7].陈伟平,陈必链,张艳燕.叁种微藻细胞破碎方法的比较[J].生物技术.2008

[8].王雪青,苗惠,翟燕.微藻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7

[9].裴海燕,李富生,汤浅晶,胡文容.藻细胞破碎释放有机物的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3

标签:;  ;  ;  ;  

藻细胞破碎论文-曾剑华,杨杨,石彦国,辛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