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童谣》堪忧

《校园童谣》堪忧

一、“校园童谣”令人忧(论文文献综述)

张微[1](2011)在《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文中认为童谣是孩子们始于摇篮的教育,它通俗、健康、明快,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具有任何动画、玩具都无可代替的体贴心灵的作用。同时它还承载着文化和道德观念,伴随着儿童健康地成长。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很多时候,就是从一些流传地简单易懂的童谣开始。童谣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传唱童谣进行学校道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然而,目前流行的童谣一改往日的容颜,灰/黑色童谣正席卷校园,这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童谣的德育价值,必须从童谣的源头进行控制,因而有必要对童谣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童谣蕴涵的德育价值、如何有效地利用童谣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减少灰/黑色童谣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但对童谣的传播路径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就内容而论内容。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校园童谣的传播问题,让绿色童谣有效地传播,并对灰/黑色童谣的传播进行控制。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校园童谣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者首先运用文献法查阅大量的传播学的着作,明确传播学的一般原理。接着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校园童谣传播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校园童谣的传播要素、路径与具体方式。最后分析影响校园童谣传播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校园童谣的传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定性与自由性、多元性与匿名性等特点。校园童谣的传播由人的要素、媒介要素以及环境要素构成,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校园童谣的传播的通常渠道有两大类:一是人际传播渠道,二是大众传播渠道;具体的传播形式可分成三大类:口头传播(师生相传、生生相传、亲子相传)、文字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手机简讯传播)。校园童谣传播主要受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传播环境四个因素影响,其中传播者是整个校园童谣传播活动的领头羊,对校园童谣的传播有着关乎存亡的影响;受众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校园童谣传播活动只有被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教育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校园童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对各种媒介传播效果的优劣充分地解,以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传播环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始终,校园童谣的传播依赖于家庭、社区、媒介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德育与童谣的重视程度。据此,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校园童谣的调控策略:校园童谣传播的传播者控制、校园童谣的传播渠道的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受众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环境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技术控制。

刘慧芬[2](2008)在《“另类童谣”现象解读》文中指出童谣,指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它反映出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具有对儿童启蒙的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本文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诸如此类的童谣正淡出孩子们的世界,而那些改写了古诗词、老童谣,表达学生压抑的心灵、对学习生活不满等的充满低俗话语的童谣,正席卷着现在的中小学校园,我们称之为“另类童谣”,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另类童谣的出现引起了广大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积极关注。本论文在收集了大量另类童谣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另类童谣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生活、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三个方面。主要表达学生对沉重学习负担的无奈,对教师教学的不满,对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不满,对学校制度和规范的排斥,对现实生活中多元价值的迷惘等。论文接着系统和全面分析了“另类童谣”有此内容的原因。研究发现,应试教育的压制,家长过高的期望,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大众文化的渗透,社会环境的透明导致学生的提前长大,童谣的缺乏,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是其主要原因。另类童谣既然广泛存在,而且有其存在的根基,那对传唱它的中小学生个体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本文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个方面出发,认为有心理满足功能、文化认同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最后,论文指出对待“另类童谣”不能简单地严令禁止,而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另类童谣”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减少负功能。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可以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师要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善用教师权威、尊重学生的观点等。

雨冬[3](2006)在《“校园童谣”令人忧》文中提出

许邦兴[4](2005)在《“蛮教”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与时代发展潮流相悖的、严重摧残着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妨碍教育目的全面实现的、制约国家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怪现象一“蛮教”现象。 所谓“蛮教”,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由教育者施与的、伤害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蛮干行为。“蛮教”现象,就是能为人们直接感知到的各种蛮教行为的统称。它可以分为八大现象:重物轻人现象、评价标准单一现象、无个性教育现象、机械重复现象、超负荷现象、角色缺失现象、滥罚现象、心灵伤害现象等。 “蛮教”行为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危害、对教师的危害、对学校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四大方面。 之所以存在“蛮教”现象,是因为:追求数量、标准化和高效率的工业化理念对深层教育观念从镶嵌到主宰;国家机关对教育行使管理职能的缺位;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评价指标的不均衡性;急功近利的价值期待和目标追求;先天不足的粗犷式管理;教师自我管理的缺失;学生主体性的丧失等。 为了克服“蛮教”,应改革评价制度,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突出评价的多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建立科学、协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教育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应用激励理论,处理好内酬和外酬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培训工作序列系统化,科学高效化;加强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高未来教育工作的职业胜任能力;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等。 通过研究,向人们警示减少“蛮教”、根除“蛮教”的紧迫性,把学校构建成令人向往的、富有吸引力的场所。

冬雨[5](2002)在《“校园童谣”令人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初 ,北京的一家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出了一组校园“童谣” ,读后耐人寻味 ,令人担忧。先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几首 :“春花秋月何时了 ,考试知多少 ?教室昨夜又报分 ,成绩不堪回首月明中。上次余悸今犹在 ,只是科目改。问君何时能解脱 ,恰似一潭死水永无望

二、“校园童谣”令人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童谣”令人忧(论文提纲范文)

(1)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校园童谣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2. 灰/黑色童谣广泛传播亟需调控
        3. 校园童谣传播路径的相关研究缺乏
    (二) 研究意义
        1. 为校园童谣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2. 开拓校园童谣的传播机制的研究
        3. 促进校园童谣德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 研究设计
一、校园童谣及其传播特点
    (一) 校园童谣传播的概念界定
        1. 校园童谣
        2. 校园童谣的传播
    (二) 校园童谣的传播特点
        1. 目的性和计划性
        2. 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规定性与自由性
        4. 多元性与匿名性
二、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
    (一) 校园童谣传播的构成要素
        1. 人的要素
        2. 媒介要素
        3. 环境要素
    (二) 校园童谣的传播渠道
        1. 人际传播
        2. 大众传播
    (三) 校园童谣的具体传播形式
        1. 口头传播
        2. 文字传播
        3. 电子传播
三、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因素
    (一) 传播者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1. 权威性
        2. 榜样性
        3. 接近性
    (二) 受众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1. 受众的心理状况影响
        2. 受众的群体心理影响
    (三) 传播媒介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1. 口耳相传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2. 书籍报刊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3. 电子传媒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四) 传播环境对校园童谣传播的影响
        1. 社会经济、政治与校园童谣的传播
        2. 社区与校园童谣的传播
        3. 家庭与校园童谣的传播
        4. 媒体环境与校园童谣的传播
四、校园童谣传播路径的调控
    (一) 校园童谣传播的传播者控制
        1. 通过家长委员会控制
        2. 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控制
        3. 通过校园童谣社团控制
    (二) 校园童谣的传播渠道的控制
        1. 人际传播渠道的控制
        2. 对于大众传播渠道的控制
    (三) 校园童谣传播的受众控制
        1. 受众(学生)对于传播内容的选择倾向
        2. 受众(学生)对于灰黑色童谣的自觉抵制
    (四) 校园童谣传播的环境控制
        1. 营造有利于弘扬道德主旋律的社会舆论环境
        2. 社会环境子系统建设
        3. 学校文化建设
    (五) 校园童谣传播的技术控制
        1. 手机短信的技术控制
        2. 网络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另类童谣”现象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另类童谣的内容解读
    (一) 学习生活方面
    (二) 人际关系方面
    (三) 价值观念方面
二、另类童谣内容的成因分析
    (一) 应试教育:学生无法逃脱的“网”
    (二) 家长期望:学生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三) 教师关爱: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四) 大众文化:学生无法远离其渗透
    (五) 社会环境:学生没能逃脱提前长大
    (六) 童谣缺乏,学生不唱这些没的唱
    (七) 年龄特征,学生自身的原因
三、另类童谣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功能分析
    (一) 心理满足功能
    (二) 文化认同功能
    (三) 社会参与功能
    (四) 信息传播功能
四、学校教育的应对
    (一) 对待“另类童谣”的基本态度
    (二) 具体措施
结语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天空飞翔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另类童谣”内容分类
附录二 “另类童谣”现象调查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后记

(4)“蛮教”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总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 研究方法的选择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3.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四) 相关研究综述
        1.惩戒研究
        2.减负研究
    (五) 研究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
        4.对工业文化中“技术理性”的批判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一、“蛮教”现象及其类型
    (一) 对“蛮教”现象概念的阐述
        1.“蛮干”与“蛮教”
        2.“蛮教”现象
    (二) “蛮教”现象的特点
        1.从管理者角度看具有的特点
        2.从教师角度看具有的特点
        3.从学生角度看具有的特点
        4.从过程角度看具有的特点
        5.从结果角度看具有的特点
    (三) “蛮教”现象的分类
        1.分类标准
        2.“蛮教”现象的类型
    (四) “蛮教”现象的批判
        1.对学生的危害
        2.对教师的危害
        3.对学校的危害
        4.对社会的危害
二、“蛮教”现象存在的原因探析
    (一) 工业化理念对人们的深层教育观从镶嵌到主宰
    (二) 国家机关对教育行使管理职能的缺位
    (三) 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
    (四) 评价指标的不均衡性
    (五) 急功近利的价值期待和目标追求
    (六) 先天不足的粗犷式管理
    (七) 教师自我管理的缺失
    (八) 学生主体性的丧失
三、解决“蛮教”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 改革评价制度,树立止确的评价观念,突出评价的多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1.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2.在教育评价的实践中,要突出评价的多元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协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1.明确共同的努力方向
        2.熟练掌握政策法规
        3.明确各自职责,实行问责制、责任追究制
        4.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三) 改革教育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
    (四) 应用激励理论,处理好内酬与外酬的关系
        1.提高内酬,增强内激力
        2.设计工作的潜在激励力(MPS),使MPS的分值增大
        3.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成就动机
        4.累积愉快,欣赏过程,体验满足
    (五)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培训工作序列系统化、科学高效化
        1.对领导干部的培训
        2.对教师的培训
    (六) 加强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高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胜任能力
        1.课程改革
        2.教法改革
        3.学生管理改革
    (七) 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考试制度
        1.培育良性的“考试文化”,降低国民对升学考试的高期望值
        2.发挥“考试”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的“指挥棒”作用,消除“蛮教”现象存在的土壤
        3.消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四、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蛮教”情况问卷调查表
    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问卷(学生问卷)
    父母的希望和付出同孩子的学习情况之间关系的问卷(家长问卷)
    关于工作投入与工作效果之间关系的问卷(教师问卷)
后记

四、“校园童谣”令人忧(论文参考文献)

  • [1]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D]. 张微.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2]“另类童谣”现象解读[D]. 刘慧芬.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3]“校园童谣”令人忧[J]. 雨冬.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6(03)
  • [4]“蛮教”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研究[D]. 许邦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05(04)
  • [5]“校园童谣”令人忧[J]. 冬雨. 初中生辅导, 2002(02)

标签:;  

《校园童谣》堪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