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新闻学院郑州450000
摘要:“得”与“失”本是辨证的统一体,恰似一根绳子的两个股,二者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单纯的得与失是压根儿不存在的。这就是“得”与“失”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人生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因此,奉劝所有志在写作的青年学子,让我们在坚守正义中而刻苦读书,让我们在刻苦读书中而坚守正义,让我们抱定吃亏的信念而学会于失中求得,即不惜金钱名利的“丧失”而“赢得”满腔的正气和说话的权力,从而为明天的创作而打好坚实牢靠的根基!总而言之一句话:珍惜失中得,浩气铸妙文!
关键词:得与失辩证关系妙文Treasuresloses,thenoblespirittocasttheblooper——Unscramblebythelifesuccessandfailuredialecticalrelations“cultivatevitalenergy”theprinciple
LiuJianlong
Abstract:“Obtaining”and“loses”originallyisthedialecticalentity,isjustlikeastringtwostocks,thetwocloselyjoinintogether,loseshas,isappropriatehasloses;Pureandlosesisdoesnotexistfromthestart.Thisis“Obtaining”and“loses”thedialecticalunificationrelations.Socalled“thelifehaslosesmusthave,hasmusthaveloses!”Therefore,adviceallwillsinthewritingyouthscholar,letusinpersevereinthejusticetostudyassiduously,letusstudyassiduouslyperseverethejustice,butletsthefaithwhichwehavethemindsetonsufferalosslearninYuShitoobtain,butnamelydoesnothesitatethemoneyfameandfortune“tolose”“wins”thefilledwithhealthytendencyandthespeechauthority,thuswillhitthesolidsturdyfoundationfortomorrowcreation!Inbriefaspeech:Treasuresloses,thenoblespiritcaststheblooper!
Keywords:ObtainingandlosesThedialecticalrelationalBlooper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74-02
1.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在生命的流程里,“得”“失”二字始终紧绷着人们的神经、纠缠着世俗的心情,或因得而喜,或因失而馁。尤其讲究经济效益的今天,这种纠缠就愈发紧迫,致令很多人被纠缠得直喊“累”!
事实上,“得”与“失”本是辨证的统一体,恰似一根绳子的两个股,二者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单纯的得与失是压根儿不存在的。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某次差点占便宜的“得”的经历:
有次买菜,菜主找零时多找我五块钱。按理说,这种占便宜的事儿应当是单纯的“得”!然而,“得”了之后,心理上却非常别扭。因为当时就害怕:万一菜主发现,该是多么地尴尬!于是,赶快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她,这样才泰然自若,理直气壮,算是魂灵复体——回归了自我!
事后想想:仅仅五块钱,差点儿弄得我在菜主面前抬不起头来!原因何在?就因为“得”了便宜,而“失”了正气!相反,还钱之后,我之所以泰然自若,理直气壮,则是因为“失”了便宜,而“得”了正气!
此类例子很多,恰如俗话所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析其原因,同样是“得”了便宜,而“失”了正气,最后落得个心亏理曲——以至于真理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就是“得”与“失”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人生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
2.人生的得失与话语权归属
表面看来,人生的得失与话语权归属好像是驴唇不对马嘴,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两者之间原本就是一脉相承、种瓜得瓜的“因果报应”。具体地说,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2.1直接挂钩、兼收并蓄形(英雄劳模之类)。凡是依靠汗水的辛勤浇灌、或是凭着刻苦努力而创造的成果和业绩,主人在收获季节里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果实,还有与之相应的记者采访——即介绍经验、传播文明的话语权归属。譬如奥运会上靠着奋勇拼搏而摘金夺银的体育健儿,各条战线上凭着刻苦钻研而独有建树的生产标兵、劳动模范等,在其收获金牌、奖章以及赏金的同时,他们也通过记者采访、借助话语权的归属,而传播经验,展现风采。显然,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得”与话语权归属直接挂钩而兼收并蓄的典型范例。
2.2伏笔暗埋、得小失大形(贪官污吏之类)。古往今来,由于“贪得”二字而毁掉多少了聪明绝顶的官员。为满足无厌的物质欲望,他们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结果“得”是得了,可“得”了物利之后,却昧了良心,灭了天理,“失”了真理与正气。
并且由此而埋下了伏笔——若其权钱交易的丑行能够全面掩盖也就罢了,要是稍有不慎,则东窗事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此后就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听凭世人的奚落嘲讽。因为当初的不义之“得”犹如贪杯者贪喝下过多的葡萄美酒,想吐吐不出,所以只能闷在肚里,独自忍受心灵的叩问与折磨!譬如古代的巨贪和珅、严嵩以及当今的陈良宇、成克杰等等。
按理说,这些官员们原本是拥有话语权的,可恰恰是那不义之财,毁掉了他们的一生——由举世景仰的话语权拥有者而沦为历史耻辱柱上人人鄙夷的“有苦难诉”者,难道不是“贪得”二字惹的祸吗?俗谚所谓“播种蒺藜,而收获棘刺”,也算是天理昭彰的“木瓜”“琼琚”之报罢!
2.3坚守正义、久失终得形(骚人墨客之类)。与贪得无厌的赃官相反,疏财取义则是骚人墨客的一贯作风。“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由于“志在著述”,他们看重的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其人生信条。得失取与方面,则坚守正义,而鄙薄不义之“得”。
尤其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骚人墨客们也大多跻身于仕途,而成为朝廷命官。但与众不同的是,面对着人生得失,这些人往往采取逆向的追求,即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尤其昏君暴怒、恶政将兴之际,他们每每挺身而出,以犀利敏锐的谏诤之辞,来抗击邪恶势力,阻挠恶政的“出笼”,从而捍卫真理,坚守正义。当然,这些做的结果,大多是“丢”了官爵,“失”了俸禄,甚至遭受了牢狱之灾。然而,“丧失”物利的同时,他们却“赢得”了一腔正气,“赢得”了历史长河里由“倾诉权”升华而成的“话语权”!从而创造出感天动地的诗词曲赋,最终“赢得”千秋万古的景仰与敬重!
太史公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甚至包括太史公他自己,连同李白、苏轼、陆放翁、辛弃疾、曹雪芹、吴敬梓等,尽管其或受宫刑,或系牢狱,或屡遭贬谪,或备受压抑;然而,历经失意坎坷之后,他们哪个不是先“失”而后“得”,由一腔正气而转化为历史长河的话语权归属,从而文播千古,而流芳百世呢?!
3.解读养气理,珍惜失中得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薄见赠》)
自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养气说,历代作家们便围绕此命题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吟咏。譬如上面的绝句里,陆游就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一语道破了养气的好处及其对于诗文创作的重要意义。
不过,养气的好处虽得到多数作家的认可,但在如何养气的问题上,却未免见仁见智,而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读书可以养气,并由此而形成了当今“读书养气”的论调。诚然,读书能积累知识、增长才华、提高表达能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读书养气”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读书养气只是“养气理论”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它的全部。在谈到养气问题时,韩愈曾于《答李翊书》中而明确地提出两点:“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不难看出,“游之乎诗书之源”所强调的正是读书,而“行之乎仁义之途”所强调的则是坚守正义。两者同等重要,后者尤其不可或缺。因为“养气说”的创始人孟子曾经说过:“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显然,若不能坚守正义,所谓的浩然之气自然也就萎缩了。由此足见坚守正义对于培养浩然之气的决定性作用!
话说至此,我们自然明白前文中所提到的一种现象:面对着雷霆震怒的昏君,面对着即将出笼的恶政,封建时代作为朝廷命官的骚人墨客们之所以敢于挺身而出,运用犀利敏锐的谏争之辞而苦口劝谏,甚至冒着丢官、坐监的风险去抵抗邪恶势力,正是养气理论“武装”了他们的头脑,使之心甘情愿地通过官爵、俸禄等等的“丧失”来“赢得”一腔正气以及话语权归属,从而酵发灵感、兴动文思,以创造惊世骇俗的精妙诗文,进而“博得”青史上的英名永驻。记得一位老前辈曾经告诉我:“作为书生,为人不要怕吃亏!只有敢于吃亏的人才会有说话的权力,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而写出像样儿的文章!”或许,这就是“养气理论”的真谛!
因此,奉劝所有志在写作的青年学子,让我们在坚守正义中而刻苦读书,让我们在刻苦读书中而坚守正义,让我们抱定吃亏的信念而学会于失中求得,即不惜金钱名利的“丧失”而“赢得”满腔的正气和说话的权力,从而为明天的创作而打好坚实牢靠的根基!
总而言之一句话:珍惜失中得,浩气铸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