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平坦的放电平台、优异的循环性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低成本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其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其电子电导率低以及电极行为受扩散控制致使材料比容量较低。本论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提高LiFePO4材料电子电导率、减小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动力学限制研究。本论文采用了固相法、碳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微乳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条件对LiFePO4产物粒度和形貌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论文还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在LiFePO4材料中的脱嵌动力学过程,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的研究背景、LiFePO4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拟解决的相关科学问题。第二章考虑到了反应物和未来产物结构的相似性,以减小固相反应时的离子重排能量,更有利于形成产物相核,故采用与LiFePO4同晶系的Li3PO4作为反应物合成目标产物;并研究了乙炔黑用量、保护气氛种类、焙烧温度对产物中Fe2+含量的影响及其与LiFePO4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关系。第三章设计了半固相碳热还原合成路线,使得炭更均匀地包覆在LiFePO4产物颗粒表面,提高了LiFePO4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稳定了产物中Fe2+,得到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FePO4材料;并讨论了不同碳源、固相法和半固相法对产物粒度的调控作用,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第四章摸索了柠檬酸为络合剂溶胶—凝胶法合成LiFePO4材料的最佳条件;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PEG),使产物颗粒团聚严重、粒径分布范围广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并对PEG调控产物粒度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法所获得的产物粒度小且分布窄,因而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第五章首次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正辛烷—正丁醇微乳液体系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针对反胶束微乳液体系中水核聚并导致产物颗粒不能保持均匀大小和规则形貌的缺点,通过添加PEG4000得到克服,致使所制样品的充放电性能优于同类方法制备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本章还深入研究了PEG4000在合成过程中与产物粒度和形貌之间的关系。第六章交流阻抗技术被用来研究锂离子在LiFePO4材料中脱嵌和嵌入动力学过程。本章计算了固相法和微乳液法制备样品的表观Li+扩散活化能和表观电荷转移活化能。计算表明:LiFePO4材料表面包覆碳后电子电导率大幅提高,此时Li+的扩散过程不再受制于电子电导率,而是受制于材料的锂离子电导率。为此,本文提出了锂离子电导率是制约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之观点,同时为提高Li+离子电导率的后继研究指出了可行性方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概述
  • 1.1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 2体系'>1.2.1 LiCoO2体系
  • 2体系'>1.2.2 LiNiO2体系
  • 2/LiMn2O4体系'>1.2.3 LiMnO2/LiMn2O4体系
  • 1.2.4 聚阴离子体系
  • 4(橄榄石型)'>1.2.4.1 Li-M-XO4(橄榄石型)
  • 4(NASICON型)'>1.2.4.2 Li-M-XO4(NASICON型)
  • 5'>1.2.4.3 Li-M-XO5
  • 6'>1.2.4.4 Li-M-XO6
  • 2O7'>1.2.4.5 Li-M-X2O7
  • 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1.3 橄榄石结构LiFePO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4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1.3.1 LiFePO4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1.3.2 LiFePO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 1.3.2.1 固相反应合成
  • 1.3.2.2 水热合成
  • 1.3.2.3 微波合成
  • 1.3.2.4 共沉淀合成
  • 1.3.2.5 机械化学活化合成
  • 1.3.2.6 溶胶凝胶法合成
  • 4导电性的研究'>1.3.3 提高LiFePO4导电性的研究
  • 4材料表面改性研究'>1.3.3.1 LiFePO4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 4材料掺杂改性研究'>1.3.3.2 LiFePO4材料掺杂改性研究
  • 4的理论研究'>1.3.4 有关LiFePO4的理论研究
  • 1.4 选题意义和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1 选题意义
  • 1.4.2 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 参考文献
  • 4研究'>第二章 固相法合成LiFePO4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及样品准备
  • 3PO4制备'>2.2.1.1 Li3PO4制备
  • 3(PO42·8H2O制备'>2.2.1.2 Fe3(PO42·8H2O制备
  • 4样品制备'>2.2.1.3 LiFePO4样品制备
  • 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2.2.2 LiFePO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
  • 2.2.3 合成样品中碳含量测定
  • 4样品的表征'>2.2.4 LiFePO4样品的表征
  • 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2.2.5 LiFePO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XRD分析
  • 2+含量的影响'>2.3.2 合成条件对样品中Fe2+含量的影响
  • 2+含量的影响'>2.3.2.1 乙炔黑添加量对Fe2+含量的影响
  • 2+含量的影响'>2.3.2.2 不同温度对Fe2+含量的影响
  • 2+含量的影响'>2.3.2.3 不同气氛对Fe2+含量的影响
  • 2.3.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2.3.4 SEM分析
  • 2.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5.1 循环伏安测试
  • 2.3.5.2 充放电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2.5 本章工作特色
  • 参考文献
  • 4研究'>第三章 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样品准备
  • 3.2.1.1 试剂
  • 4样品制备'>3.2.1.2 LiFePO4样品制备
  • 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3.2.2 LiFePO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
  • 3.2.3 合成样品中碳含量测定
  • 4样品的表征'>3.2.4 LiFePO4样品的表征
  • 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3.2.5 LiFePO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XRD分析
  • 3.3.2 SEM分析
  •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3.3.3.1 循环伏安测试
  • 3.3.3.2 充放电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3.5 本章工作特色
  • 参考文献
  • 4研究'>第四章 溶胶-凝胶法合成LiFePO4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及样品准备
  • 4.2.1.1 试剂
  • 4样品制备'>4.2.1.2 LiFePO4样品制备
  • 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4.2.2 LiFePO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
  • 4.2.3 合成样品中碳含量测定
  • 4样品的表征'>4.2.4 LiFePO4样品的表征
  • 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4.2.5 LiFePO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XRD分析
  • 4.3.2 SEM分析
  • 4.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4.5 本章工作特色
  • 参考文献
  • 4及其电化学性能'>第五章 微乳液法合成LiFePO4及其电化学性能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及样品准备
  • 5.2.1.1 试剂
  • 5.2.1.2 微乳液配制
  • 4样品制备'>5.2.1.3 LiFePO4样品制备
  • 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5.2.2 LiFePO4样品中Fe2+及总铁测定
  • 5.2.3 合成样品中碳含量测定
  • 4样品的表征'>5.2.4 LiFePO4样品的表征
  • 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5.2.5 LiFePO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XRD分析
  • 5.3.2 XPS分析
  • 5.3.3 SEM分析
  • 5.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5.5 本章工作特色
  • 参考文献
  • 4正极材料锂脱嵌动力学过程研究'>第六章 LiFePO4正极材料锂脱嵌动力学过程研究
  • 6.1 理论部分
  • 4表面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6.1.1 LiFePO4表面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
  • 6.1.2 离子导电机理
  • 6.1.3 交流阻抗测试
  • 6.2 实验部分
  • 6.2.1 样品准备
  • 6.2.2 样品的阻抗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6.5 本章工作特色
  • 参考文献
  • 论文总结
  • 展望
  • 论文创新特色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送刊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蛋白藻类制备生物碳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3)
    • [2].植酸掺杂聚吡咯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7)
    • [3].灰分对玉米芯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现代化工 2020(05)
    • [4].不锈钢阳极氧化制备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9)
    • [5].载铂钴酸镧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6)
    • [6].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产物的电化学性能[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 [7].硅烷热解制备纳米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6)
    • [8].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金属功能材料 2009(05)
    • [9].时效时间对ZA35-1.35Si-0.3Zr合金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1)
    • [10].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2)
    • [11].镍锰酸锂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3)
    • [12].元素镓、锡、铋对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3(09)
    • [13].Ga和Bi对Al-Zn-Sn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07)
    • [14].添加钙对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5)
    • [15].常压水解-离子交换法制备TiO_2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0(06)
    • [16].CC/MnO_2/LiMn_2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8(05)
    • [17].Mg-Co复合掺杂对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2(S1)
    • [18].LiFePO_4/MWNTs/B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热加工工艺 2012(24)
    • [19].温度对磷酸钛介孔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8)
    • [20].氮化硼复合石墨毡及其氧还原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1].花状碳酸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J]. 广州化工 2020(07)
    • [22].活性炭/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5)
    • [23].具有三维离子迁移通道的共混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电化学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10)
    • [24].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科技风 2018(06)
    • [25].聚苯胺/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12)
    • [26].镁、锆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05)
    • [27].磁场作用下煤系针状焦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3(01)
    • [28].锗对Ni/Co电池负极材料链状Co-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07)
    • [29].硫在不同碳载体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电化学 2019(06)
    • [30].太西煤基新型功能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煤炭转化 2020(02)

    标签:;  ;  ;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